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一个历史时期相对稳定的信息流,人类对各方面的思维模式及行为方式都是由相应的文化培育成的。只有高度的安全文化才教会人们认识到:安全是发展经济的前提条件之一;理解安全在改革开放中的重要地位;体验出“伤亡是不能用经济效益弥补的”这一观念的深刻涵义;感觉到自己对自己、自己对他人安全应承担责任;进而明确自己的安全行为规范。安全文化就是在人的生活过程中,在企业的生产及经营活动过程中,保护人的健康、尊重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的文化。它的功能可以概括成一句话,就是将全体国民塑造成具有现代安全观的文化人,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推进企业和谐发展可以说是当务之急。笔者认为,如何加强安全文化,推进企业和谐发展提出几点见解与大家探讨:
(一)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企业规章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的具体体现,是统一全体员工从事安全生产的行为准则。作为企业员工,若对这个行为准则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或有抵触情绪,那么这个企业的安全生产是搞不好的。对企业领导而言,特别是厂长、经理,应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即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本着“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和责、权、利统一的原则,企业第一领导者就是安全的管理者和责任者。以此类推,各车间主任、工段长则应对本车间、本工段的安全工作负具体的领导责任。只有做到分级负责,分级管理,才能使安全管理工作走向全面、全员、全过程。
(二)加强宣传,提高员工安全知识
运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种媒体,经常性地宣传国家有关消防安全和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重大举措,引导群众树立“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观念,大力营造“人人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在企业的宣传栏宣传一下有针对本企业特点安全防范知识和事故逃逸技能,提高覆盖面,增强实效性,使安全成为每位员工的共同的自觉行为。安全是生产的灵魂,安全生产的灵魂源自安全文化。
(三)强化安全教育培训
安全工作既是企业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同时又是企业的一项“天字号”工程。要顺利推进这项“天字号”工程,就必须在抓好安全工作各细节的基础上,狠抓员工队伍建设,强化安全教育和培训。也就是说,要营造一个“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环境,没有安全文化氛围是不行的。要不断举办培训班和安全知识讲座,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知识、技能水平,从而达到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转化;从传统经验管理向科学现代化管理转化。要坚持以人为本,培育和导入安全文化。
(四)构建安全管理理念体系
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发生最重要的,必须加以追究的原因,但它们不过是管理失误的表现。防止事故必须从加强管理入手,充分利用管理机能控制各种不安全因素,保证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如坚持先培训、后上岗,加强对企业主要负责人、注册安全主任、安全生产管理和特种作业人的培训和考核,达到持证上岗。)因此,构建安全文化的核心是要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体系。
(五)必须全员参与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文化建设除了关注人的知识、技能、意识、思想、观念、态度、道德、伦理、情感等内在素质外,更重视人的行为,以及安全装置、技术工艺、生产设施和设备、工具材料、环境等外在因素和物态条件。因此可以说,安全文化是企业的一种精神,而这种精神,体现在全体人员的行为中。为此,管理层应运用现代安全管理的方法,公布企业的安全政策业绩以及存在的不足;加大安全宣传与培训力度;鼓励全体员工参与企业的安全工作;收集反馈信息,对安全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予以重视。调动员工的安全积极性、责任感,使每一位员工都认识到企业的安全离不开自身的努力。
(六)要提高对安全工作的监督和考评质量
要转变监督考评的方式,从“运动”式的例行性检查为主转变为随机抽查或突击检查为主。要实行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员工监督和制度监督相结合,舆论监督和行政监督相结合。安全生产检查要突出检查的重点,特别是安全事故的易发点和敏感点,要建立科学的安全考评体系,要充实考评内容和考评标准,完善考评制度和程序,严格监督和奖罚。
(七)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人的文化素质
实践证明,单纯靠改善生产设施、设备并不能保证企业安全高效有序的进行,还必需有高水平的管理和高素质的职工。不论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还是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安全文化都是最根本的基础。取决于人的文化素质。所以,企业要加大力度着重培育员工的文化素质,以推进安全文化的建设,同时,也会提高企业品牌形象。
总之,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必须从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安全宣传和教育培训,构建安全管理体系,安全工作监督和质量,不断地提高员工地安全素质,才能更好地推进企业和谐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