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安全系统工程基本概念

  
评论: 更新日期:2008年05月13日
态就是下一段的初始状态。因此,如果只从某一段来看,决定的策略最优,对于下一段未必是最有利的。所以多段决策过程的策略选定要统盘考虑整体规划,选定一个策略使问题的目标函数数值达到最优,这就是多阶段决策过程的最优问题。这里,阶段往往可以用时间阶段表示,在各个时间阶段,采取的不同决策是随时间而变动的,这就有了动态的含义。动态规划是运筹学的一个分支,是解决多阶段决策过程最优化的一种方法。

动态规划根据多阶段决策问题的“最优化大原理”,把多阶段决策问题的求解过程看成是一个连续的递推过程,由后向前逐步推算。

17 对策论(Game theory)

这是研究竞争局势的对抗模型和探索最优对抗策略的一种数学方法。对策论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研究有利害关系冲突的双方在竞争性活动中的各种对策现象。运用对策论的方法,是在各方具有一定行为规则可循的情况下,根据对方所采用的策略和手段来决定对付方法,以便使自己在对抗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在所有竞争对策现象中,都有着对策双方、策略和得失结局三个基本要素。

按照对策的局中对抗数,可分为两人对策和多方对策;按照对策目的,可分为合作性对策和非合作性对策;按照对策的得失总和,可分为零和对策及非零和对策。若是两方参与对抗,一方之所得即为对方之所失,则称为二人零和对策。对经济活动的竞争,一般是采用多方对策方法。

18 排队论(Queueing theory)

这是一种用来研究公用服务系统工作过程的一门学科,又称随机服务系统理论。它通过对各个随机服务现象的统计研究,找出反映这些随机现象平均特性的规律,从而改进服务系统的工作能力。

排队论研究的具体内容有:①性态问题,即研究各种排队系统的概率规律性;主要是研究队长分布,等待时间分布和忙期分布;②最优化问题,又分静态优化和动态优化。前者指最优设计,后者指现有排队系统的最优运营;③排队系统的统计推断,确定一个经定排队系统模型,以便根据排队理论进行分析研究。

排队论应用于社会系统的交通控制、企业的事务处理、电话交换、机械故障的修复、商品的库存管理方面。

19 排序问题(Sequencing problem)

在车间安排工件生产进度时,常常遇到在有限的几台机床上,要安排多种工件的加工,这里有一处工件在机床上加工先后次序问题。处理一系列工作时,决定最有效的工作顺序问题就是排序问题。

一个最优排序,就是给工件安排的加工先后次序能最好的满足预定的指标。指标可以是生产周期是短,机床利用率最高。

20 网络理论(Network theory)

网络理论又称网络分析技术。用点和线表示研究对象之间的特定关系,并标上相应数量指标的图称为网络图。而研究网络图中点、线关系的一般规律的理论,称为网络理论或网络分析。即是把庞大复杂的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合理地衔接起来,使之相互协调,以实现工程项目在时间和费用上复杂的工程项目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网络理论的研究内容着眼于整个系统,通过网络图的绘制和网络时间计算,可以预计影响进度和资源利用的各种因素,做到统筹规划、合理使用资源,从而保证顺利地完成工程项目的预定目标。网络政府的应用方法有,计划评审技术法、关键线路法和随机网络模型技术法等。网络理论主要应用于大型的、复杂的工程系统,在大多数情况下,应用网络技术必须同时应用计算机。

21 调度理论(Scheduling theory)

为了适应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要求,生产管理系统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设备利用率、降低产品成本和缩短生产周期,在整个生产工序中提高作业效率的理论和方法叫做调度理论。

调度理论是在不延长生产周期的前提下进行负荷平衡,常用的有静态负荷平衡法和动态负荷平衡法。静态负荷平衡,可以为单工序平衡和多工序平衡。前者是编制传输线路的作业计划,即在线平衡;后者需要在工序之间设立较大的中间仓库,以便多存放在制品,平衡各工序的生产能力,各工序采用的调度计划,必须在满足交货条件的前提下使其变更次数最少。动态负荷平衡,特别是在轮番生产的形态中,由于生产品种增加,交替生产的频率增大要引起生产率下降。为此,必须采用把工作量不同的许多品种混合起来统一考虑的方法。

22 库存理论(Inventory theory)

又称存储论。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经常把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某一部分暂存储起来,以备将来需要时使用。由于种种原因,生产与需要不可能作到同步、同量。因此,常常发生供过于求而造成积压,或供不应求而形成短缺现象。这两种情况都会引起损失。库存论是研究物质最优储存量的理论和方法,属于运筹学范畴。用来研究在什么时间、以多少数量、从哪个地方来补充储备,使储存总费用压缩到最低限度。

库存方法广泛应用于仓库分布、生产存贮、均衡生产、未来设备能力的合理确定以及水库与灌溉系统等。

23 系统的最优化分析(Analysis of systems optinal solution)

最优化分析就是根据模型来求解,以得到系统目的最优解答。“最优”的含义是根据一些标准来判断的。有关判断标准的数量、程度不同,会得到不同的最优解答。由于系统的复杂性,因而在最优化技术方面,具有相当的难度。最优化计算通常是求极值。在经营管理系统中经常要考虑到效率最大,或成本最低。极大值和极小值可借助于微分学中的导数运算求得;对于比较简单的经营,决策时可采用“积最大”与“和最小”的原则;对于多数的系统,用“满意性”和“情意性”选择系统最优更好,更方便些。系统目标的最优化,主要用于解决最优计划、最优设计、最优控制和最优管理等问题。

24 蒙特卡洛法(Monte carlo technique)

为了求解确定的数学问题,要创造与原来的问题没有直接关系的概率过程,而利用其产生统计现象的方法称做蒙特卡洛法。

这种方法是非概率性的,可按下列顺序进行。①根据已给的问题,分析、处理系统资料,并简化为适当的形式;②建立描述系统的模型。这里所谓的模型,原则上采取何种形态没有关系,但在实际上都以系统的流程图表示。然后,让模型动作;③对模型进行提取标本的实验,并利用实验结果,预测条件变化时系统的动作。应用此法,首先从系统的研究开始,针对更容易处理的目标进行公式化,而且要注意不失去问题的本质。

25 爬山法(Method of climb hill)

又称逐步提高法,是以数学原理为指导,用尽可能少的试验次数迅速求得最优解的方法。是一种优选法。这个方法好象盲人爬山,相要爬到山顶,从立足点开始,用手杖前、后、左、右试一下。哪个方向高,就向哪个方向爬,最后四周都比所在之处低,就说明爬到了山顶。

例如,对某试验有2~3个因素确实重要,应用爬山法优选其中一个因素,爬到“好”点后,将其固定,再优选其它因素,然后轮换固定,轮换优选,这样就可得到最佳试验方案。

爬山法和模拟法经常同时用。爬山法求得解通常是局部极值,用时千万注意。

26 决策论(Decision theory)

决策是人们生活和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活动,是人们确定未来行动的目标,并从两个以上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决策论就是研究下述几方面的理论和方法:如何收集决策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如何作决定:如何选用决策准则;决策后的方案对系统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企业管理人员,为了得到最优决策,必须熟悉所有的情况,掌握所有资料,考虑全部可能的方案并了解其全部后果。而人们往往受到能力、时间、成本、资料等限制,因此最优决策有时是不可能的。通常用“令人满意的”原则代“最优”原则,也就是说,决策者先要确立个最低标准,超过这个标准就是“令人满意的”。

27 算法论(Algorithm theory)

现代数学中,任何一个一般性的计算方法、计算程序或计算指令均可称之为算法。一切可设想的数学问题均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不存在算法的;另一类是存在算法的。在后一类问题中,有些算法又比另一些算法更为有效。因此,所有存在有算法的问题,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它的计算时间随着规模的增大呈指数函数曲线增长,计算机工作者把这类算法称为无实用价值的算法;另一类是它的计算时间只随问题规模的增大呈多项式函数曲线增长,计算机工作者把这种算法称为有效算法。处于这两类算法之间的是一类非常有趣的问题,迄今只找到无实用价值的算法,还没有找到有效的算法,但又未能证明不存在这种有效算法。研究数学问题的算法及其有效的理论,称为算法论。

28 搜索论(Search theory)

“搜索”是人们熟悉的行动,人们日常生活中找东西,就是搜索行动。所有搜索行动都有一定的目的,在实现其目的过程中也都要涉及到目标特性、探测手段的特性及搜索力的分配等基本要素,搜索论就是如何用科学方法来定量地描述搜索目的、搜索各要素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有效地组织搜索作业。“搜索”这一术语在不同的学科中各有其独特的表现,诸如寻找、勘探、扫掠,这些词的意思都包含一些共性的东西。搜索论正是从这些共性的东西着手研究的。

29 优选法(Optimum seeking method)

在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中,为了取得满意的效果,需要对有关因素的最佳点进行选择。最佳点的选择有直接用数学推导的方法和试验方法。试验的方法很多,对某一具体问题来说,究竟用什么方法才能迅速地找到最佳点呢?这就是优选法所要解决的问题。优选法是一种根据生产、科研中的不同问题,利用数学原理、合理地安排试验点,以求迅速地找到最佳点的科学试验方法。应用优选法可以在不增加人员,不增加设备,不增加厂房面积的条件下,有效地挖掘现有的生产潜力,达到优质、高产和低消耗的目的。

30 仿真理论(Simrlation theory)

系统仿真就是建立系统模型,并在模型上进行实验。它是在已经建立的系统模型雏形的基础上,对系统模型进行测试和计算,并根据测试和计算结果,反过来对系统模型进行研讨、改进。如此反复进行,直至得到满意的模型为止。

按照模型不同,仿真可以分为物理仿真和数学仿真。在系统工程学中,一般都采用数学仿真,其中又以数学模型仿真为主。

仿真的目的是:在系统研制之前,用于规划、评价和研究;在系统研制过程中,用于设计和精密分析;在系统研制成功之后,用于考核设计和训练操作人员。

仿真的顺序是:明确以什么样的精度来仿真,仿真的对象和仿真什么样的行动,搜集和整理应探讨问题的有关数据,以备构模;构造模型;利用仿真器实验;实验结果的评价和分析。

31 系统模型(Systems model)

系统模型高于实际的某一系统而具有同类系统的共性,是对于系统的描述、模仿或抽象,它反映着系统的物理本质和主要特征。在系统工程学中,模型是系统的代名词,某一个模型,就代表着某一类系统,反之,某一系统,就意味着使用它的某一模型。模型的含义至少同系统一样广泛,且模型使用起来更为方便与灵活。构造的系统模型应满足真实性、简明性、完整性和规范化四项要求。建立系统模型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不仅是一种技术,甚至是一种艺术,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