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当发生埋人,堵人事故时必须遵守以下规则:
① 视冒顶区四周顶板状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立即将受难者救出,但不能用力硬拉,以免加重伤情;
② 抢救过程中,处理冒顶过程必须由外向里有逐步进行,应密切注意顶板有无再次冒落的危险,必要时要采取有效可靠的支护;
③ 冒顶致使独头巷道被堵时,不可慌乱,如果冒顶面积较大时,应立即静坐休息注意节约矿灯,食品和水,减少氧气消耗,保持足够的体力。有压风管的应要打开压风阀门,保持良好的通风,并敲打铁管,铁道等发出呼救信号,等待救援;
④ 在处理过程中要注意尽量避免破坏冒落岩石的堆积状态,防止加重受伤人员的伤害和冒顶的加剧,使用工具时要严防工具对被埋人员的二次伤害;
⑤ 对抢救出的人员要实行“先施行现场救助,后移送或等待”的原则,及时对外伤出血进行止血、骨折进行固定,对停止呼吸的人员要及时施行人工呼吸等现场救助工作;
⑥ 职工医院接到通知后要立即安排救护人员携带必要的抢救装备,在出井口候命;
⑦ 救护队接到通知后要立即组织救护队员携带担架、苏生器、氧气呼吸器等抢险和抢救装备迅速赶赴现场;
⑧ 所有参加救灾抢险人员必须听从重大顶板事故应急救援小组现场负责人的安排和调遣,全力进行救助;
⑨ 应急处置完毕,必须有专人在现场观察应急处置的效果,确认无误后,应急处置人员方可撤离。
5.3.3安全技术措施
(1)加强顶板管理,防止冒顶事故的发生。
(2)掘进工作面开工前,施工单位必须按顶板岩性、地质构造编写作业规程,确定支护形式,经审批后向职工贯彻。
(3)各单位要认真执行有关加强顶板管理工作的规定。
(4)回采工作面安装,初次放顶,回采过中切眼,过老巷,过断层,顶板大面积不垮落等,都必须制订专门的顶板管理措施,经审批后贯彻执行。采面风机两巷加强顶板检查及维护。
(5)掘进工作面过老巷、做交岔点、恢复老巷、扒密闭等必须制订专门措施。
(6)掘进工作面必须使用前探梁,炮掘架棚工作面必须使用防倒器。
(7)维修巷道遇到顶板破碎,压力大时必须使用木板、钢网刹实背严顶板,并联锁棚子。
(8)对锚喷巷道要坚持巡回捣顶制度。维修巷道要严格按措施施工,认真执行敲帮问顶制度,设专人观山。
(9)各采掘工作面要备足抢险所需物料;维修队要在各采区定点备齐抢险物料;并摆放整齐,挂牌管理。
(10)掘进工作面独头掘进维修时必须由外向里维修。
(11)井下装卸物料时不得直接用棚子或锚杆作为起吊支点,否则必须采取加固支护措施。
(12)安检科、通风科每月必须组织一次对全矿井总进、回风巷道检查,并建立台帐。
(13)掘进工作面施工严格按支护设计及作业规程规定的质量标准执行。
(14)采煤工作面泵站压力必须达到规定标准要求。
(15)每一施工地点,施工前必须备足抢险备用料,水平抢险材料库备足相应的抢险支护材料及工具,确保抢险工作的要求。
6 恢复正常状态的原则和程序
6.1 恢复正常状态的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事故现场抢险救援结束后,必须核实确认灾区内伤亡和遇险人员全部获救。
(2)保证安全原则。抢险救援结束后,对事故现场进行侦察,并消除或控制可能造成再次事故或诱发其它事故隐患。
(3)实施监控原则。对事故现场进行人工和安全仪器仪表的连续监测监控,发现有异常情况,立即采取相应安全技术措施,消除各类隐患。
6.2 恢复正常状态的程序
现场应急救援工作完成后,各救援工作小组负责人如实向指挥部汇报情况,经指挥部认真核实达到恢复正常状态条件,批准应急救援队伍撤离现场后,宣布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并向上级救援指挥部汇报。
6.3 后期处置
(1)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参加救援的部门和单位要认真核对参加抢险救援人数,清点装备、器材;核算救援费用,整理抢险救援记录、图纸,3日内写出救援报告。
(2)安检科组织有关部门勘察事故现场,对事故进行初步调查分析,查明事故原因,组织制定防范措施。
(3)应急救援过程应保存完整的应急救援记录、方案、文件、图纸等文字和音像资料。
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8.注意事项
8.1应急抢险人员应按规定佩带符合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品。
8.2应采购国家指定的专业厂家生产的抢险救援器材,要严格采购、入库、存放过程及使用前的检验验收关,并按规定使用。
8.3制定的应急救援对策或措施要有针对性、使用性和可操作性,事前要经过演练。
8.4现场自救互救应遵循保护人员安全优先的原则,防止事故蔓延,降低事故损失。
8.5单位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处置方案的宣传、贯彻、学习和演练,演练结束后,领导小组对方案的适用性和抢险人员的能力进行评审。
8.6应急救援结束后,领导小组应组织人员对本次救援工作进行总结,针对事故中的变化的各种情况以及预案中暴露的缺陷,找出存在问题,不断的修订、完善、更新应急预案。
9.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