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运车间在生产作业过程中易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主要有硫化氢、瓦斯、苯类等物质引起的人身中毒事故,各种添加剂等化工原材料和产品对人体造成灼伤,作业时摔伤等。
1 事故原因
1.1 人身中毒事故原因
a) 油罐检尺测温、采样、脱水和槽车检车、装车、检尺等作业过程中,未处在上风位置吸入有毒物质;
b) 油罐、容器内作业,有毒气体浓度超过规定值或通风、鼓风时间不够而盲目进入;
c) 进入有毒气体场所作业不佩戴防毒器材或所佩戴防毒器材不符合规定;
d) 介质为有毒物质的管线、容器、设备发生泄漏、冷凝等事故时,在处理过程中如吹扫置换不彻底、防范措施不得力,也易发生中毒;
e) 盲目进入用氮气吹扫、置换、试压的容器,常因供氧不足使人窒息死亡;
f) 低压瓦斯管网、凝缩油罐、水封罐排液时违章操作造成含有硫化氢的瓦斯泄漏;
g) 因设备问题或操作不当,发生严重泄漏,有毒气体(或蒸汽)四处扩散蔓延而被人体吸入。
1.2 人体灼伤事故原因
a) 在可能接触有害物质的作业过程中未穿戴规定的防护用品;
b) 处理管线、容器、设备时安全措施不得力,突然泄漏喷出;
c) 检维修时管线、容器、设备未处理置换干净;
d) 违章操作或设备问题造成泄漏;
e) 缺乏有害物质的基本知识,个人防护意识差。
1.3 摔伤事故原因
a) 作业过程中设备设施不完好造成人员摔伤;如槽车内外梯子、栈台上槽车梯子、油罐(容器)梯子,槽车围栏、栈台栏杆、油罐(容器)顶栏杆等不完好;
b) 违章作业;如从槽车上跳下、检车时跳车、酒后作业等;
c) 自我保护意识差,如冬天上下槽车或油罐不扶栏杆、油污面上行走等;
d) 高空检维修作业不系安全带。
2 处理预案
2.1 报告
a) 立即向医院报告,同时向当班班长报告,当班班长立即向车间领导和分公司调度报告;
b) 要求准确报告岗位地点、行车路线、受伤原因、人员伤亡情况。
2.2 断源:切断有毒有害物质来源
a) 停止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如检尺采样、脱水排凝、装卸车等,关闭有关阀门,同时盖好检尺口、采样口、槽车车盖;
b) 停止泄漏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如油罐收付油、加剂、管线(容器、设备)处理和检维修,关闭有关阀门;
c) 中毒现场如在室内,立即开启门、窗及通风设备,尽快排除毒物;
d) 断源时必须佩戴合格的防毒器具,同时加强联系,防止系统憋压。
2.3 隔离
a) 将中毒或受伤人员转移到空气新鲜、通风良好之处;
b) 根据中毒或受伤情况选择正确的转移方式。
2.4 抢救
a) 人身中毒
1) 首先解开中毒者的领扣、腰带使其呼吸畅通,呼吸新鲜空气,脱去污染衣服,并彻底清洗污染的皮肤和毛发,注意保暖。
2) 呼吸困难或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3) 心脏骤停者应立即行胸外心脏按摩术。
b) 人体灼伤
4) 迅速用大量的清水冲洗1~2min。
5) 用中和洗液冲洗数次。
6) 再用大量的清水冲洗2min。
7) 若眼睛灼伤,可用洗眼睛喷淋龙头冲洗,切不可用手去揉。冲洗几次后,用干净纱布轻轻捂上,等候急救人员的到来。
8) 身体其他部位被灼伤,还可跳进浴盆中放水冲泡,以减轻灼伤的程度。
c) 摔伤
9) 如病人出现面色苍白、肢体湿冷、嘴唇发绀、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时注意保暖,让其保持安静,并及时送医院抢救。
10) 清理包扎伤口,用清水把伤面及周围泥土、污物冲洗干净,小伤处涂上药物后包扎。
11) 及时止血,方法有指压止血法和加压包扎。用手指或手掌压迫伤口处近心端的动脉,阻止血液流通的方法为指压止血法;加压包扎是用敷料填塞伤口,外加纱布压垫,再用绷带或三角巾加压包扎,注意松紧合适,既能止血,又不阻断肢体血液循环。
12) 如扭伤、骨折或脱位可用夹板等临时固定受伤处。
3 防范措施
3.1 加强对职工防止人身伤害知识、保(防)护器材的使用、急救处理的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2 建立健全有关人身伤害方面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杜绝违章操作。
3.3 须配备相应的报警仪、检测仪、防护器材、急救设施,做到配备齐全、性能可靠,定期检查,确保时刻处于备用状态。
3.4 定期检测有毒有害物质浓度,使之符合规定要求。
3.5 进入容器或设备内作业时,必须按操作规程吹扫置换,与在用系统隔离,必要时还须取样化验合格。
3.6 进容器的操作或作业时,须按规定佩戴合适的防护器材、劳保用品,并有专人监护。
3.7 进容器应专人管理,并设明显标志。生产作业过程中严禁有毒有害物质乱排乱放。
3.8 储存、输转过程中,必须采取密闭措施,尽量采用自动检测、计量。
3.9 冬季做好防滑工作。
3.10 严禁酒后作业,高空作业系好安全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