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强化战略思维 做好应急管理

作者:李仰哲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08月12日

 “战略”是对全局性、长远性重大问题的筹划和指导,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对未来的安排、选择或导向。所以战略思维总是立足于现在而面向未来。强化战略思维,对于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特别是做好应急管理,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和应对过程决定了必须要强化战略思维能力,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

  从近年来发生的非典疫情、禽流感、松花江水体污染等突发公共事件情况看,具有以下共同特征:

  (一)突然性

  相对于人类的准备而言体现为三个方面:事件发生过程突然,产生破坏作用突然,危害认识突然。地震的发生过程和破坏作用都是突然的;从暴雨到洪水需要一定时问,但产生决口、塌坝等破坏效应是突然的;不明原因传染病往往是人们受到较大损害后才突然认识到其危害性的。

  (二)公共性

  生命财产受到危害的相关人群往往难以界定,不但直接相关人员和单位受到损害,无关人员和较大地区往往也会遭受较大损害。有时突发公共事件本身造成的损失很小,但对社会公众的影响很大,处理不好往往引发政府信任危机和社会恐慌。

  (三)破坏性

  直接或间接造成大范围生命财产损失,超出正常情况下人类预防或抵御能力。突发公共事件破坏性具有持续特点,一般短期内不会自然消除,需要采取特别手段应对才能限制、终止其破坏作用。

  (四)衍生性

  突发公共事件之间存在相互影响或相互诱发关系,如洪水、地震等往往造成交通瘫痪、火灾、公共水电供给中断等次生灾害,以及传染病爆发流行等衍生灾害。孤立事件处理不当,可能引发一系列新的突发公共事件,直至形成大范围的紧急状态,吉化双苯厂爆炸所引发的松花江水体污染就是典型的案例。

  从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一般规律看,往往包含着潜伏期、形成期,爆发期和消退期这样一个演进过程,相应的应对和处置工作,大体上也包括缓解(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重建四个阶段。

  缓解阶段对应于潜伏期,主要工作是通过战略预见,分析和确定可能出现突发公共事件的领域,判断对公共安全可能造成的影响,事先考虑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措施,尽可能消除诱发因素,降低突发公共事件出现的机会或回避其损害威胁。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