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处置措施
针对事故不同类型,应采取不同的处置措施,其中主要措施包括:灭火、堵漏等。
3.3.1 天然气管道设施泄漏事故处置措施
(1) 进入泄漏现场进行处理时,应注意安全防护。进入现场救援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器具;事故中心区应严禁火种、切断电源、禁止车辆进入、立即在边界设置警戒线;应使用专用防护服、隔绝式空气面具。为了在现场上能正确使用和适应,平时应进行严格的适应性训练。立即在事故中心区边界设置警戒线。根据事故情况和事故发展,确定事故波及区人员的撤离;应急处理时严禁单独行动,要有监护人,必要时用水枪、水炮掩护。
(2) 泄漏源控制。关闭阀门、停止作业或局部停车、减负荷运行等;堵漏。采用合适的材料和技术手段堵住泄漏处。对于泄漏物处理的处理,包括稀释与覆盖:向有害物蒸气云喷射雾状水,加速气体向高空扩散,也可以在现场施放大量水蒸气或氮气,破坏燃烧条件。
3.3.2 天然气管道设施火灾事故处置措施
(1) 先控制,后消灭。针对天然气火灾的火势发展蔓延快和燃烧面积大的特点,积极采取统一指挥、以快制快;堵截火势、防止蔓延;重点突破、排除险情;分割包围、速战速决的灭火战术。
(2) 扑救人员应占领上风或侧风阵地。
(3) 进行火情侦察、火灾扑救、火场疏散人员应有针对性地采取自我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面具,穿戴专用防护服等。
(4) 迅速查明燃烧范围及其周围物品的品名和主要危险特性、火势蔓延的主要途径,燃烧产物是否有毒。
(5) 正确选择最适和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火势较大时,应先堵截火势蔓延,控制燃烧范围,然后逐步扑灭火势。
(6)对有可能发生爆炸、爆裂、喷溅等特别危险需紧急撤退的情况,应按照统一的撤退信号和撤退方法及时撤退。(撤退信号应格外醒目,能使现场所有人员都看到或听到,并应经常演练)。
(7) 火灾扑灭后,仍然要派人监护现场,消灭余火。起火单位应当保护现场,接受事故调查,协助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和上级安全管理部门调查火灾原因,核定火灾损失,查明火灾责任,未经公安监督部门和上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同意,不得擅自清理火灾现场。
3.4 注意事项
(1) 泄漏区的电气设备不能随意开或关,应保持原状,避免产生电火花;
(2) 迅速扑灭各种明火,停止焊接等明火作业;
(3) 严禁使用金属工具,以免产生火花,严禁穿着钉鞋和化纤衣服;
(4) 在气体扩散区停止使用电话、手机、BP机等通讯工具;
(5) 冷却高温设备、物体;
(6) 警戒区内实行交通管制,禁止车辆通行,防止排气筒火星和吸烟明火;
(7) 当天然气大范围泄漏时,应当及时扩大警戒区域,并迅速向周围单位、居民区发出险情信号,要求扑灭明火、切断电源、迅速撤离。
4 结束语
随着液化天然气在我国的不断推广应用,如何搞好天然气的安全技术管理成为一个新课题。我们不仅要真正了解液化天然气的特性和潜在危险,不仅要认真的落实和加强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同样,非常有必要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经常性的进行预案演练,防范事故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