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农村垃圾管理现状与对策

作者:罗如新  
评论: 更新日期:2012年08月13日

2.3垃圾不分类,资源流失
一般村民除了对纸板箱、玻璃瓶、易拉罐等进行收集销售外,大部分农业垃圾、人畜粪便等可资源化有机垃圾没有能够被有效利用,导致资源流失,甚至污染环境。在农业化程度较高的农村地区,最终进入环卫系统的垃圾中可资源化的有机垃圾比重甚高。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上海郊区一些地方可资源化的有机垃圾占收集的生活垃圾总量的40%左右。因此,由于农业废弃物没有就地循环,使得农业土壤得不到改良,致使社会效益流失。大量使用化肥进一步损害土壤质量,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民享受不到对大部分农业垃圾、人畜粪便等可资源化有机垃圾的有效利用而带来的高农业附加值。
2.4对村民的家园意识和农村文化方面的影响
自上而下的垃圾管理行政机制不是一种依靠群众、动员和组织群众积极参与的模式。例如上海郊区农村的垃圾管理模式为每家每户发放一只垃圾桶,由村的卫生保洁员负责收集,再由镇(乡)环卫车运至堆场。有些村中开始招聘村道路养护人员,村内道路两边的垃圾可由他们清理掉。这一行政化的模式取得明显效果的同时,却淡化了村民的家园意识,村民对家门外的事情变得熟视无睹。家园应该是住宅和田园构成的一种完整的循环系统,其主体应该是村民。村民对家园的热爱和建设本身就是一种农村文化,保留和深化个性化的农村文化对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甚至对全人类都是宝贵的财富。
      3因地制宜构建农村垃圾管理体系
农村垃圾管理城市化的弊端是显然的,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其存在的客观性,即农村的分散经营和农村劳动力结构的改变。家庭联产承包制下的农村,青壮劳力大量向城市转移,留下老人管理农田和自留地,因此需要消耗大量劳动力的生产活动或公共事务,已经很难在农村推行。例如,在农村已很难看到有人挑大粪,使用农家肥。农村的‘’改水”、“改厕”等活动在取得一定的农村环境卫生成效的同时,也不可否认使农民不再像过去那样爱护河道、水体,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垃圾随意倾倒。而疏浚河道等劳动密集型活动又难以组织,水利部门只负责疏浚干流,村内的河道往往无人过问而淤塞或流水不畅。在对上海农村的调研中,笔者不无感慨地看到一条条岸边杂草丛生的发黑发臭、垃圾漂浮、淤塞或流水不畅的断头小河,而很多农民对此却表现出见怪不怪,甚至持一种冷淡的态度,更让人叹息。
农村环境的整治不能忽视农村的现实状况,即农村劳动力结构的改变和劳动力价格的上升;同时也要有利于农村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即除了提供农产品外还具有休闲旅游及文化价值。因此,农村废弃物应该因地制宜以农村特有的方式来治理,而不是简单地将城市环卫管理体系向农村延伸。
3.1因地制宜制定技术方案
所谓因地制宜就是要认识到不同农村之间在生产经营、生活习惯、管理现状和发展规划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导致各地产生的废弃物种类和数量的不同,可资源化程度的不同。因此首先要划分不同的农村类型,然后针对不同的类型制定适宜的技术方案。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很多农村的土地被征用或租用,居住地走向集中,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一些农村的城镇化水平已较高,因此这与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原始的村落概念已有很大的区别。另外,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各地投资建设了很多各具特点的农业园区,这些企业化经营的农业园区与周边的村落和村民构成了特殊的农村地区。所以现在的农村与传统的农村相比在内涵上已发生了变化,已不能用一个完全相同的模式来解决同一的问题。概括起来可以把农村划分为四种类型:一是纯农业生产的农村地区;二是现代农业园区;三是一般镇周边的农村地区(以蔬菜种植为主);四是一些全面开发的农村地区。
第一类纯农业化的农村地区,根据在上海郊区的调研结果显示,除了生活垃圾外,农业垃圾约占垃圾总量的40%左右,因此可以实施垃圾“就地消纳”,做到垃圾不出村(除一些有毒有害废弃物外);对于第二类农村地区,即现代农业园区,其垃圾类型较单一,以农业垃圾为主,可以利用其企业化管理,在园区内建小型的生活垃圾和农业垃圾处理系统,如堆肥,进行垃圾的“就地消纳”;对于第三、第四类农村地区,由于其城镇化发展水平较高,则可以纳入城市环卫管理体系进行收集、运输和集中处理。下面主要讨论前两类的农村垃圾管理问题。
3.2技术方案比选
按照垃圾“就地消纳”的原则,拟定垃圾处置技术比选方案。根据村落结构和农业结构,即分散居住或是集中居住,以及农田、水产养殖、畜牧业等规模的不同应采用不同的技术方案。所以要对每一地区拟定多种比选方案,选定技术种类、说明技术要求和进行投入产出分析,然后通过专家研讨和实地调研,了解群众的可接受度,最终确定适宜于不同地区的技术方案。
3.3投资方案研究
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体系中的收集、清运和处置系统的成本是由各级政府承担的,如果继续延续这一思路,随着垃圾量的日益增多,收集清运费用会不断上升,垃圾处置的压力会越来越大、总体成本只会越来越高。然而,如果能做到垃圾处理不出村,即改变废物流流向,用于堆肥或发展农村沼气,既能节约日常运行费用,又节约了日益紧张的土地资源。因此,在全面核算“就地消纳”费用的前提下,建议政府不改变已有资金投入渠道,并进一步探讨资金缺口的补偿机制。从长远来看,政府无论在资金投入总量,还是在全成本核算上肯定是节约的。
3.4配套管理体系
解决了垃圾处理的技术和资金问题后,必须要有配套的垃圾管理方案,即能使硬件发挥出最佳作用和农民愿意接受的配套管理体系,以及农民和农村基层组织实施农村垃圾就地消纳的动员和自治机制。发动群众,依靠农民自身和基层组织是实现就地消纳垃圾的核心所在。因此要在充分调研和理解农民想法的基础上,与基层政府联合发动村民积极参与垃圾的整治,推动群众动员和自治机制的形成,增强农民的家园意识,并提高基层组织的管理水平。
      4总结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三农”问题也倍受国家的重视。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强调城乡统筹发展。在过去农村是粮棉油的供给者,城郊农村又是城市的菜篮子;而现在在很多人心目中,农村的土地,尤其是城郊的土地被看成是工厂、商品房和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备用地。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好的城市化不是取代农村,而是使农村更好。人类需要农村,国家需要农村,像上海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也同样需要农村。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