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从业人员的素质相对较低,造成施工人员缺乏安全常识。建筑施工是低技术含量、非标准化作业,又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决定了从业人员的素质相对较低。并且,我国的施工人员大部分是农民工,他们在农闲时出来打工,要进行岗前培训会耽误上班时间和交纳培训费用,会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所以,他们不愿意进行安全培训,这导致了农民工缺乏安全常识,不懂得在劳动中合理地保护自己。
2.4建设工期被不合理的压缩使安全风险增大。业主常常为了业绩和投资收益,要求项目提前竣工或暗示施工企业压缩工期,而施工企业因处于产业链底层,迫于市场压力不得不压缩工期、日夜赶工。施工人员超负荷工作、疲劳作业;同时,安全措施的落实得不到时间上的保障,施工人员不得不冒险施工,这些必然增大了施工中的安全风险。
3. 企业管理因素
即指在经营管理、教育培训、思想文化建设等企业管理中存在的对施工安全产生明显影响的因素:
3.1企业的管理人员与基层人员之间的间隔使企业推行安全措施的难度较大。现今建筑业中,项目部普遍独立运营,施工安全的责任大多由项目部承担。但大多数企业没有自己的正式队伍,项目部除管理人员和少数特工种是正式工外,基层人员都是临时招聘的农民工,再加上层层转包,使管理人员对基层人员不熟悉,不能有效地管理。
3.2利益驱动减少了对安全措施的投入。工程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施工企业处于产业链底端,没有定价权,成本压力大,效益成为最优先考虑的问题。为了追求效益,企业会千方百计地降低成本。在监察力度不够的情况下,就会减少对安全措施的投入,甚至冒着发生伤亡的和职业病危害的危险强行施工。一旦企业因此获得了利润,就会更加忽视施工安全,消极应付检察监督。这种现象在效益较差的施工企业中就更加明显。
3.3在施工企业中,安全部门的权限不足使安全措施不能及时落实。施工企业通常建立了必要的安全管理制度,但安全部门的管理权限往往不足。现场安全员发现隐患不能直接安排人员整改,要先报告,甚至逐级报告,能否落实还得看施工队或项目经理对安全的重视程度,遇到施工进度与安全发生矛盾时,进度往往占了上风。
3.4施工人员中普遍存在的临时观念增加了安全风险。安全措施因施工的动态作业而不断变化,而且一般不能持续较长时间,这导致施工人员对安全措施普遍存在临时观念:不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偷工减料,重生产轻安全。这些临时观念无疑增加了安全风险。
3.5大量的未遂事故造成施工人员的侥幸心理。未遂事故是指仅仅因为侥幸而没有发生人员伤亡的事故。对事故而言,大量出现的是未遂事故,而严重事故所占的比例很小。未遂事故和伤害事故具有相同的致因和机理,因此未遂事故暴露了施工当中的安全隐患。可以通
过对大量出现的未遂事故的研究分析,及时提出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但由于大量的未遂事故没有造成实际上的伤害后果,往往被人们忽视,反而产生侥幸心理。
建筑施工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影响施工安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分割、孤立地看待单个因素都是不全面的。作为施工安全的主体,施工企业应加强内部的安全管理,结合现场实际,在思想上、组织上、技术上、物质上保障施工安全,为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