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浅谈钻孔灌注桩施工监理控制方法

  
评论: 更新日期:2013年04月17日

2.3孔底沉渣厚度过大
  (1)主要原因:清孔不干净或未进行二次清孔;泥浆比重过小或注入量不足,无法将沉渣浮起;钢筋笼吊放过程中未对准孔位而碰撞孔壁使泥土坍落桩底;清孔后待灌时间过长,致使泥浆重新沉淀等。
  (2)预防措施:成孔后,应根据设计要求控制泥浆的比重和粘度,并通过提取泥浆试样,进行泥浆性能指标试验。钢筋笼吊装时,应使钢筋笼的中心与桩的中心保持一致,避免碰撞孔壁,减少空孔时间,防止沉渣重新沉淀。
  (3)处理方案:灌注混凝土前,应重新测定沉淀厚度,如沉淀量不符合规范要求,则应利用导管进行二次清孔,直至沉淀厚度、泥浆比重等均符合规范要求。并保证首批混凝土的数量,使导管首次埋置深度大于1.0m,以利用混凝土的冲击力彻底清除孔底沉渣。
2.4钢筋笼上浮
  钢筋笼的位置高于设计位置的现象。
  (1)造成原因:
  钢筋笼放置初始位置过高,混凝土流动性过小,导管在混凝土中埋置深度过大钢筋笼被混凝土拖顶上升;当混凝土灌至钢筋笼下,浇筑的混凝土自导管流出后冲击力较大,推动了钢筋笼的上浮;由于混凝土灌注过钢筋笼且导管埋深较大时,其上层混凝土因浇注时间较长,已接近初凝,表面形成硬壳,混凝土与钢筋笼有一定的握裹力,如此时导管底端未及时提到钢筋笼底部以上,混凝土在导管流出后将以一定的速度向上顶升,同时也带动钢筋笼上升。
  (2)防治措施:
  钢筋笼初始位置应定位准确,并与孔口固定牢固。加快混凝土灌注速度,缩短灌注时间,或掺外加剂,防止混凝土顶层进入钢筋笼时流动性变小,混凝土接近笼时,控制导管埋深在1.5-2.0m。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应随时掌握混凝土浇注的标高及导管埋深,当混凝土埋过钢筋笼底端2-3m时,应及时将导管提至钢筋笼底端以上。导管在混凝土面的埋置深度一般宜保持在2-4m,不宜大于5m和小于1m,严禁把导管提出混凝土面。当发生钢筋笼上浮时,应立即停止灌注混凝土,并准确计算导管埋深和已浇混凝土面的标高,提升导管后再进行浇注,上浮现象即可消失。
2.5钻孔灌注桩的质量控制
  (1)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上部结构的稳定与安全。《GB 50202-200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对钻孔灌注桩的质量作了严格的要求,明确规定了钻孔灌注桩进行无破损检测。对钻孔灌注桩的质量控制,认为在现时代仍应强调以下几点:
①对质量控制应注重预防为主,即在施工前做好充分准备工作,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并责任到人。②严把队伍进场关。只有从严把关,使用先进的工艺、施工设备,才能为优良工程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3.结语
  随着我国建筑工程事业的步伐加快,尤其是在高层建筑大量采用桩基础,而桩基已成为工程中重要的基础形式之一,在所有桩基类型中,灌注桩最为常见,其中尤以钻孔灌注桩为主,而研究桩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法和要点,并且作到事前预防为主、事后处理为辅,具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谨希望此文能予以建筑同行们及同类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