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屋顶的节能技术措施
隔离太阳辐射热,减少阳光直射,对屋顶可采用架空屋面,浅色屋面,种植屋面等。对屋面进行绿色覆盖,既可遮阳,又能隔热,而且通过光合作用,可消耗或转化部分能量,也起到美化环境作用。因此植物覆盖法是空调节能的较好的方法。还有设计通风屋面.蓄水屋面等节能措施。
2.3 地面.楼板及楼梯间隔墙节能措施
地面建筑节能技术主要有:结合外墙面节能技术施工将保温材料埋设至基础设计深度的EPS板.XP板地面保温隔热技术。楼层地板的建筑节能技术经过发展后现在已形成有:比较成熟的楼层地板和架空楼板反贴EPS.XPS板和抹胶粉聚苯颗粒楼面保温隔热技术。楼梯间隔墙节能技术主要有:胶粉颗粒保温浆料系统.满足性能要求的轻质保温砂浆技术。这些技术比较简单,容易掌握,应用后工程反映效果比较好,处于稳定发展之中。
3.现阶段建筑节能实施现状
我国建筑节能论文工作起步较晚,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开始,经过20年的艰苦探索与努力,我国的建筑节能事业已取得多方面的进展。一是建筑节能组织管理的不断规范化,积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二是建筑节能专项规划的建立;三是建筑节能标准化工作不断升级,制定了一批建筑节能及其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四是初步建立起一支懂建筑节能管理和技术的专业人才队伍;五是建筑节能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取得了一批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居世界前列的技术;六是建筑节能相关产品得到开发和推广应用,建筑节能产业有了很大的进步,初步形成了门类丰富.整体配套.先进适用的建筑节能产品体系;七是我国与美国.日本.英国.印度.欧盟.欧佩克等建立了能源双边对话机制。今后,我们将继续充分利用各方资源.经济.技术等方面的互补性,积极开展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
我国社会建筑节能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尚有许多潜在的不适应之处。一是人们普遍对建筑节能紧迫感和重要性认识不够,观念上没有深入人心,一些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重视不够,未能将建筑节能工作提到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以及转变城乡建设差距的高度来认识,致使全国各地区建筑节能工作发展极不平衡,甚至出现倒退;二是建筑节能的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力度不大,得不到及时的推广和应用;三是现有的管理体制,尤其是行政监管体系不健全,执法不严,监督不力;四是建筑节能的投入过少,参与度不高,研发缓慢,许多节能关键技术没能取得实质性的突破:五是建筑节能的政策.法律法规不完善.不衔接,与建筑节能工作发展不能同步进行。
4.如何打造真正的节能建筑
目前市场上频繁出现以生态建筑.节能建筑.绿色建筑.高科技建筑.智能建筑为名号的一系列产品,但是真正能够做到高舒适度低能耗的产品并不多,绝大多数项目都是在利用各种名词进行炒作,仅仅是对一两项高新技术进行简单的拼装。生态节能建筑不能简单复制,我国幅员辽阔,跨越若干气候带,根据气候特点的不同共分为五个气候区域,各个区域有着各自不同的气候特点。因此在进行设计时就要求对当地的气候特点有清晰认识,并选择适合当地情况的设计策略,从而达到最大化利用区域气候的潜在优势。另一方面,每一个建筑所处的区域.朝向.功能.造型也不尽相同,因此设计时应从地形地貌.植被.水资源.场地.建筑性质.形式.朝向.形状等方面来考虑,而不能依照其他建筑“照猫画虎”。如果不加分析的生搬硬套,在投入大量资金的情况下,不但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反而会适得其反。有针对性的系统运用高新技术,目前虽然存在名目繁多的新技术和新材料,但是如何选择运用相当重要。很多楼盘往往单纯为了寻找卖点而采用高科技产品和技术,并没有仔细分析采用该技术是否真正达到了节能的目的。这样做的后果也只会把房价转嫁到消费者身上。高新技术的运用应该系统考虑,各个单项技术之间要相互配合,有机运用各项技术形成一个整体,才会达到目的。同时也只有针对性的选择运用,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些低技术或常规技术的巧妙运用有时也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例如,五合国际为合肥大剧院设计的生态节能系统,整个大剧院在有限的资金投入下,仅采用了两三项高科技技术,其他均为对常规技术的巧妙搭配与组合,形成了一整套有效的生态节能系统,其效果比原设计节能30%至50%。生态节能建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设计时必须从全方位.全生命周期考虑。全方位,要求从与建筑相关的方方面面着手分析,没有对建筑进行全方位详细分析的生态节能方案,往往会忽略某些重要因素,对资源造成浪费。全生命周期指不但要充分考虑建筑建设的初投资,还要计算建筑全生命周期内的维护和运行费用,以寻求最佳平衡点,达到真正节能环保的目的。无论是绿色建筑.生态建筑还是可持续建筑都是以人为本,营造一个满足人类居住的环境,强调健康舒适。极终目标也是节约能源,科学有效地利用资源。
5.结语
发展建筑节能是一项战略性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内涵丰富,目前还很难给予科学界定,需要我们不断补充与完善。目前,国家已制定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行业标准,对建筑节能做出了明确的政策规定;在具体实践中还必须由设计.施工.各级监督管理部门.开发商.运行管理部门.用户等各个环节,按照国家的节能政策和节能标准的规定,全面地.严格地采取节能措施,让每一位公民真正树立起全面的建筑节能观,将建筑节能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高文满。浅论建筑节能的重要意义[J]。现代农村科技,2009,f15)。
2.王维昌。建筑节能的现状.对策和意义[J]科技资讯,2008,(04)。
3.沈致和.住宅节能原理与设计[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65-70.
4.李德英.建筑技能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55-60.
5.崔希骏,廖建峰.节能65%后建筑外窗的配置建议[J].建筑节能.2006,45.16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