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探析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的产生及防治措施

  
评论: 更新日期:2013年05月24日

  四、露筋
  (一)现象
  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
  (二)产生的原因
  1. 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  
  2. 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  
  3.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析;  
  4. 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  
  5. 木模扳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
  (三)防治的措施  
  1. 浇灌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查,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析;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
  2. 表面漏筋,刷洗净后,在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浆,将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较深的凿除薄弱混凝土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五、缝隙、夹层
  (一)现象
  混凝土内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凝土夹层。
  (二)产生的原因  
  1. 施工缝或变形缝未经接缝处理、未除去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就灌筑混凝土;  
  2. 施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未清除或未清除干净;  
  3. 混凝土浇灌高度过大,未设串简、溜槽,造成混凝土离析;  
  4. 底层交接处未灌接缝砂浆层,接缝处混凝土未很好振捣。
  (三)防治的措施  
  1. 认真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变形缝表面;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应清理干净并洗净;混凝土浇灌高度大于2m应设串筒或溜槽,接缝处浇灌前应先浇50一100mm厚原配合比无石子砂浆,以利结合良好,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的振捣密实。  
  2. 缝隙夹层不深时,可将松散混凝土凿去,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填密实;缝隙夹层较深时,应清除松散部分和内部夹杂物,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后支模,灌细石混凝土或将表面封闭后进行压浆处理
  六、缺棱掉角
  (一)现象
  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
  (二)产生的原因  
  1.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粘掉;  
  2.低温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  
  3.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  
  4.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均。
  (三)防治措施  
  1.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1.2N/mm2以上强度;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运输时,将成品阳角用草袋等保护好,以免碰损。
  2.缺棱掉角,可将该处松散颗粒凿除,冲洗充分湿润后,视破损程度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补齐整,或支模用比原来高一级混凝土捣实补好,认真养护。
  七、强度不够,均质性差
  (一)现象
  同批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平均值低于设计要求强度等级。
  (二)产生的原因  
  1. 水泥过期或受潮,活性降低;砂、石集料级配不好,空隙大,含泥量大,杂物多,外加剂使用不当,掺量不准确;
  2.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计量不准,施工中随意加水,使水灰比增大;  
  3. 混凝土加料顺序颠倒,搅拌时间不够,拌合不匀;  
  4. 冬期施工,拆模过早或早期受陈;  
  5. 混凝土试块制作未振捣密实,养护管理不善,在同条件养护时,早期脱水或受外力砸坏。
  (三)防治措施  
  1. 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新鲜无结块;砂、石子粒径、级配、含泥量等应符合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混凝土应按顺序拌制,保证搅拌时间;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冻,冬季施工用普通水泥配制混凝土,强度达到30%以上,矿渣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强度达到40%以上,按施工规范要求认真制作混凝上试块,并加强对试块的管理和养护。  
  2. 当混凝土强度偏低,可用非破损方法(如回弹仪法,超声波法)来测定结构混凝土实际强度,如仍不能满足要求,可按实际强度校核结构的安全度,研究处理方案,采取相应加固或补强措施。
参考文献:
[1] 陈宜通. 混凝土机械[M].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2.
[2] 郭正兴.土木工程施工[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