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探析混凝土搅拌的方法与改善措施分析

  
评论: 更新日期:2013年12月27日

        四、混凝土搅拌的方法
        1、混凝土的配比
        混凝土是非均质的三相体,即固体、液体和气体。混凝土拌合物三相所占的体积大致为,固相占总体积的73%~84%、液相占15%~22%、气相占1%~5%。
        2、混凝土的配比设计
        其设计要满足结构设计的强度要求;满足施工和易性的要求;满足耐久性的要求;满足经济要求。混凝土的配比设计分三步:一石初步预算,二是试拌调整,三是确定。根据不同的要求确定不同的配比。
        3、混凝土搅拌装置的工作原理
        搅拌是混凝土形成的重要工序,由于混凝土配比的配置是按照细骨科恰好填满骨科之间的空隙设定的。而水泥胶体均匀分布于骨料表面,因此,只有将配合料充分搅拌均匀才能得到高质量的混凝土。通过搅拌可以塑化、强化混凝土。因此混凝土搅拌装置是混凝土生产的核心装置之一。用于完成混凝土的均匀拌和,达到混凝土的宏观和微观的均质性。
        4、混凝土搅拌的方法
        为了得到优质的混凝土,除了要合理配比,还要选择合理的搅拌机类型和正确的搅拌方法。
        (1)搅拌机的合理选择。根据搅拌机的不同特性选择不同的搅拌机。如自落式搅拌机由内壁装有叶片的旋转鼓筒组成,当搅拌筒绕水平轴旋转时,装入筒内的物料被叶片提升到一定高度后自由落下,物料下落时具有较大的动能,且各物料颗粒下落的时间、速度、落点和滚动距离不同,从而使物料颗粒相互穿插、渗透、扩散,最后达到均匀混合的目的。所以自落式混凝土搅拌机适用于搅拌塑性混凝土。强制式搅拌机搅拌筒固定不转,依靠装在简体内部转轴上的拌叶强制搅拌物料。这些不同角度和位置的叶片转动时通过物料,克服了物料的惯性、摩擦力和黏滞力,强制其产生环向、径向、竖向运动,达到均匀混合的目的。强制式搅拌机的搅拌作用比自落式搅拌机强烈,宜于搅拌干硬性混凝土和轻骨料混凝土。
        (2)搅拌方法:首先是进料容量:进料容量是指搅拌前搅拌筒可容纳的各种原材料的累计体积。不同类型的搅拌机都有一定的进料容量,如果装料的松散体积超过额定进料容量的一定值(10%以上)后,就会使搅拌筒内无充分的空间进行拌合,影响混凝土搅拌的均匀性。但数量也不易过少,否则会降低搅拌机的生产率。因此搅拌方法一是一次投料量应控制在搅拌机的额定进料容量以内。其次是搅拌时间:从原材料全部投入搅拌筒中时起到开始卸料时止所经历的时间称为搅拌时间。不管搅拌时间过长或是过短都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因此搅拌方法之二是要控制搅拌时间。最后,投料顺序:投料顺序应考虑到是否保证混凝土的搅拌质量、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减少机械的磨损与混凝土的粘罐现象,减少水泥飞扬,降低电耗以及提高生产率等多种因素。普通混凝土搅拌方法分①一次投料法:就是直接把砂、石、水泥和水一起同时加入搅拌筒中进行搅拌。这是最广泛的方法。②二次投料法:又分为预拌水泥砂浆法和预拌水泥净浆法。预拌水泥砂浆法是先将水泥、砂、和水加入搅拌筒内进行充分搅拌,成为均匀的水泥砂浆后,再加入石子搅拌成均匀的混凝土。③水泥裹砂法:是先加一定量的水使砂表面的含水量调到某一规定的数值后(一般为15%-25%),再加入石子并与湿砂拌匀,然后将全部水泥投入与砂石共同拌和使水泥在砂石表面形成一层低水灰比的水泥浆壳,最后将剩余的水和外加剂加入搅拌成混凝土。
        五、改善措施分析
        (1)混凝土本身存在的原因,首先是温度变化,过热或过冷,会出现温度裂缝。其次是收缩变形导致出现混凝土裂缝。对此,要注重材料的选择,精确预算混凝土的配比。还应注意混凝土的保养。
        (2)混凝土搅拌机的选择很关键,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搅拌机。
        (3)进料容量的控制。对不同的搅拌机进行总结,严格控制器进料容量。
        (4)搅拌时间的控制。对于不同的搅拌机,不同的配比要注意其搅拌时间,不要过长,也不要过短。
        (5)投料顺序的选择。根据怎样能提高混凝土的性质有不损伤搅拌机等来选择合理的投料顺序。
        (6)施工方面进行严格监管。
        结语:
        综上所述,要提高混凝土的质量,不仅要合理配比,合理选择搅拌机,还应合理选择搅拌方法。对混凝土的搅拌方法进行总结,并加以分析,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质量。所以混凝土的搅拌方法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余发红,孙伟等,混凝土使用寿命预测方法的研究[I]硅酸盐学报,2002,30(6):686-689
        [2] 张志春.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及其防治[J].魅力中国,2008,27:82.
        [3] 吴文锋.浅谈商品混凝土裂缝原因及控制措施[J].福建建筑,2008,11:122-123.
        [4] 胡列格,谭立兵. 从监理与项目管理的关系探讨监理的定位和发展[J ] . 工程建设,2006,12:29-31.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