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 忽视意外火灾
这种火灾是由于不能预见或忽视管理引起的,主要是管理不到位导致民工因泄愤而发生的放火案件。
2.3 不按施工图纸和消防要求进行施工,随意降低防火技术标准
少数建筑工程未经消防部门审批,擅自施工; 有的虽然经过消防审批,但施工单位按建设单位的意图擅自改变局部的平面设计;还有一些单位大量选用可燃材料,严重降低了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增加了建筑的火灾荷载,偷工减料现象严重,选用的电线、吊顶、龙骨、室内家具、地面铺设材料、墙布等根本不采取防火措施。有的装修时遮挡消防设施,且擅自减少消防安全出口、疏散出口和疏散走道的数量和设计宽度,从而遗留了先天性火灾隐患[6]。
2.4 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消防安全素质较差
在进行施工现场检查时,很多施工负责人不履行自身消防安全职责,认为消防管理是建设单位的事,与己无关,舍不得投入资金购置必备的消防器材。建筑工人流动性大,未经过严格的管理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对于消防安全知识掌握较差,侥幸心理严重。另外,由于工人从事重体力活,下班疲劳睡觉不易醒,一旦发生火灾,发现不及时,极易酿成大灾。
2.5 消防器材配备严重不足,消防通道不畅
在一些工地中,除了少数较大的工地配备有少量的灭火器材外,在一些中、小型工地,根本无任何消防器材,一些施工地人员为图方便,将一些易燃、可燃材料及杂物随处堆放,造成消防通道不畅,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严重后果[7]。
3 高层建筑火灾防火对策
3.1 普及灾难逃生知识,增强公众消防意识
再好的设施都只能是处理现场火灾,更重要的是防范于未然。随着城市建设的高度发达,群众的消防观念、意识、知识都需要及时同步更新。政府和消防部门应高度重视,推崇“全民消防、生命至上”的理念,加大消防及逃生知识普及力度,学校增设灾难教育课程,从小培养防灾意识,接受逃生训练;居民小区定期开展消防宣传、培训和疏散演习,增强人们的防患意识和责任感,在房屋装修时,自觉避免采用可燃材料,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荷载,日常生活中杜绝麻痹思想,注意电气设备、煤气的使用安全,保持消防通道的畅通,爱护楼内消防设施,减少安全隐患;鼓励家庭自备缓降器、逃生软梯、绳索、小型灭火器、逃生呼吸器等简易器材,提高自防自救能力,从而减少火灾发生时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3.2 控制好可燃物引起的火灾
当前高层建筑的主要火灾问题已由建筑结构材料问题转变为楼内装修材料和室内存放或使用的物品问题,现在楼内最先起火的通常是办公用品或设备及存储的商品、家具、床上用品等。所以:①要控制室内装修可燃材料的数量在一定限度内,尽可能推广使用难燃、不燃材料,对易燃材料要作阻燃处理;②根据室内存放物品的数量和种类,采取相应的防火保护措施,降低场所的火灾危险性。
3.3 消防设施和器材要配置齐全
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火灾扑救难度大、人员疏散困难,所以在高层建筑的设计施工过程中要根据需要严格按规范要求配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气体灭火系统和消防电梯等项目,并由消防控制中心集中管理[8]。
3.4 要搞好建筑的防火设计
在进行总平面设计时,应根据城市规划合理确定高层建筑的位置、防火间距、消防车道和消防水源等问题。在楼内设置合理的防火分区是防止火灾大面积蔓延的主要措施。高层建筑的人员安全疏散设计应考虑到水平与竖直两个方向。同时还应考虑到防排烟、通风空调系统等问题。设计中遗留下来的问题是其他工作难以补救,所以一定要把握好设计这道“源头”关[9]。
3.5 对高层建筑火灾进行防控所应采取的安全管理措施
消防部门作为有效控制高层建筑火灾的主观部门,在对高层建筑物内的消防设施进行全面的检查与分析,对高层建筑内防火设计不合理的地方,要及时的饿提出整改意见,并对落实整改方案进行有效地监督与控制。尤其是一些公共场所以及经营性场所,人员比较密集,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的地方,消防部门一定要加大检查与监督力度。针对高层建筑防火问题,有关部门应事先建立高层建筑防火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火灾,能够保障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继续有序的撤离[10]。同时还应加强高层建筑防火的法制化建设,在对高层建筑进行防火管理与监控时,要坚持贯彻执行关于消防灭火的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和初起火扑救常识,加强宣传教育,使“消防安全”警钟长鸣。同时还要进一步贯彻落实消防安全管理责任机制。把消防安全工作落实到每位员工的岗位职责上;各部门各岗位发现火灾隐患及时提出整改意见,使消防安全问题及时得到解决,火灾隐患得到整改。
4 高层建筑火灾的逃生对策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由于疏散比较困难,因此要沉着冷静,不可采取莽撞措施,以避免造成次生灾害,首先要冷静地观察从哪里可以疏散逃生,并且要互相提醒他人及时进行疏散。疏散时应按照安全出口的指示标志,尽快地从安全通道安全撤出。切勿盲目乱窜或奔向电梯,那样反而贻误逃生的时机或被困在电梯间致死,这是因为火灾时电梯的电源常常被切断,同时电梯井烟囱效应很强,烟火极易向此处蔓延。如果情况危急,急欲逃生,可利用阳台之间的空隙、落水管或自救绳等滑行到没有起火的楼层或地面上,不要盲目跳楼。如果确实无力或没有条件用上述方法疏散自救时,可紧闭房门减少烟气、火焰进入,并用水浇湿房门,用湿毛巾堵塞缝隙,躲在窗户下或到阳台避烟;也可沿通至屋顶的楼梯进入楼顶,或躲进避难层、避难间等待到达火场的消防人员解救[11]。总之,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放弃求生的希望。
结束语
高层建筑防火是一个系统工程,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单位、个人、部门、政府四方合力,加强宣传教育和社会推广,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和火灾防控、火场逃生自救能力,加强工程建设各环节的监督管理,有效维护消防设施,消除火灾隐患,切实提高灭火抢险救援能力,共同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12]。
参考文献
[1]许镇,唐方勤,任爱珠.建筑火灾烟气危害评价及应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0,2.
[2]杨明明, 解江, 杨志恒. 浅谈现代社会高层建筑火灾特点及处置[J].价值工程,2010, 9.
[3]罗伟、刘彦. 浅析高层建筑火灾特点及应对措施[J].中国科技信息,20ll, 10.
[4]唐涛, 房德勇, 湛宝华. 大型超市消防设计及有关问题的探讨[J].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9, 23.
[5]林贤光. 关于超高层建筑建设一些问题的探讨[J]. 中国公共安全(综合版), 2003, 2.
[6]王浩波, 霍然, 胡隆华.关于性能化防火分析与设计规程的讨论[J]. 消防科学与技术,2010, 10.
[7]范维澄,孙金华,陆守香.火灾风险评估方法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
[8]许芃, 陈亿雄. 浅谈超高层建筑防火问题[J]. 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 2009, 29.
[9]倪照鹏.国外以性能为基础的建筑防火规范研究综述.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1, 10
[10]阎卫东, 钟茂华. 建筑物火灾时人员疏散时间模型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6,2.
[11]杜文丽. 设有中庭的高层建筑防火安全疏散设计的研究[D]. 武汉: 武汉理工大学,2005,2.
[12]张家明. 从上海教师公寓火灾谈在建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与火灾扑救对策[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0,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