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协调会议可以解决下列问题:
1)统筹安排施工进度计划,尽量避免立体交叉作业。
2)加强施工平面管理,及时调整各作业区域的物料堆放与人员作业的关系,避免出现在禁火区域进行明火作业等多种危险因素的组合现象。
3)合理进行用电规划,避免出现个别电箱超负荷或线路负载不平衡现象和多个施工单位同时使用一个电箱而导致的管理混乱;加强施工用电管理,避免出现违反《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技术规范》(jgj46-2005),造成用电事故。
4)协调施工现场设备、设施的使用、管理,组织维护保养,落实维护保养经费和人员,保证使用安全。
5)根据施工需要,及时落实作业部位的安全防护措施到位。
检查落实工作,应由总承包单位(或建设单位)组织、监理单位参加,对施工现场各工段的安全生产状况和协调会议决定的落实情况进行日常检查,督促相关单位认真落实。并对检查结果进行评比,好的表扬、差的批评,问题严重的应责令整改。对拒不整改的采取强制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3.2施工后期的安全管理及防护措施
(1)临边及“四口”的防护
施工后期由于工种多,人员杂,施工管理不到位,临边及“四口”防护容易遭到破坏,未能及时恢复维护,留下较大的安全隐患,此时,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应加强检查,发现问题后及时安排人员处理,并进行整改。
(2)临时用电及机械设备的管理
在施工后期,电器、机械设备已运行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有些零配件已损坏,如果管理人员未能及时检查、保养,很容易出现触电事故及机械伤害事故。如,漏电保护器失灵,机械设备带病作业,用电线路乱拉乱搭等。对此,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现场电工及设备管理人员应加强日常巡查及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
(3)外架及高空作业
到了施工后期,外架安全网、脚手板、拉结杆件等都有一定程度的损坏,如果不能及时更换及维护,将留下难以估计的安全隐患。对此,要求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加强日常检查,及时安排人员进行这些设备的更换及维护,消除隐患。
(4)物料提升机
施工后期,物料提升机已经运行相当长时间,有些配置(如超高限位装置、停靠装置、进出口防护门、卸料平台防护门等)已经失灵,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更换及维修,极容易出事故。对此,要求维修人员应经常检查维修。
3.3落实安全责任
一是总承包单位(或建设单位)应与各分包单位签订安全生产协议,明确总、分包之间安全管理的权利、义务、责任,明确双方在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负责人、联系人,明确施工现场施工设备、安全设施的交接、使用、管理、维护等环节的手续和安全责任。二是分包单位现场安全管理负责人、联系人应到岗到位,履行安全管理职责,接受现场安全生产协调小组的管理,贯彻协调会议精神;主动与相关单位取得联系,协调处理生产安全事项;向现场安全协调小组提出需要协调解决的生产安全问题和现场设施、设备的使用、维护等问题;加强安全巡查,及时制止违章行为,消除事故隐患。三是要加强安全技术交底,向作业班组、操作工人讲清作业内容、作业条件和环境、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作业危险性和发生危险时的自救措施和报警方式。
3.4强化安全监控
总承包单位(或建设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和分包单位现场安全员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实行分级管理,切实加强对施工现场实施严密的监督、检查、控制,确保协调会议决议的贯彻落实,及时制止违章行为、消除安全隐患;协商解决协调会议未尽事宜和突发事件;确保现场有序施工、安全施工。有条件的,可安装电子监控设备,及时掌握安全动态,实行远程控制,提高工作效率。
4.建议
4.1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花大力气推行建设工程施工总承包制,严肃查处建设单位任意肢解发包工程的行为,为施工安全管理创造良好的环境。
4.2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消除建设单位直接发包工程而造成的安全监管盲区。目前,由建设单位直接发包分部分项工程的情况较为普遍,而《建筑法》、《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条例》仅对实行施工总承包的工程的安全管理总体责任做出了规定,对由建设单位直接发包分部分项工程的安全管理总体责任未作规定,客观上形成了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总体协调管理的盲区,对现场安全管理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4.3要确保建筑施工后期的安全生产,必须在“全面推行施工总承包制”和“落实建设单位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总体协调责任”这两者之间做出选择。在当前全面推行施工总承包制困难较大的情况下,采取后者较为现实。政府应当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按照“谁分包,谁负责协调”的原则,落实施工现场生产安全协调责任,促使建设单位加强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使建筑工程施工后期生产安全管理走向有序、规范,实现施工全过程的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 黄世国,周乐,徐丽。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方法及技术的构建[j]。 建筑经济, 2007,(01) .
[2] 李强,曹雄。 浅谈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21) .
[3] 吴京柏。 从建筑施工特点谈项目部安全生产管理[j]。 中国有色建设, 2006,(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