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 文化冲突与脆弱的心理环境
物探人员在海外不仅要面对语言差异,还要面对习俗、宗教等文化冲突。比如,中东地区大多数人为穆斯林信徒,其文化和信仰与汉族存在着较大差异,若不谨慎小心,有可能无意之举引发大规模冲突;有些地区还存在着种族歧视及排华心理(如印度尼西亚、越南等),若不采取正确的态度也易引起矛盾和冲突。国外现场与公司总部相距遥远且当地通讯不畅,燥热的天气、艰苦的生活工作环境以及长期远离亲人的痛苦会使人烦躁不安,中非文化差异较大,使中国人难以与一般的当地人建立互信和谐关系;当地治安恶化、绑架事件频发,易引起焦虑和不安。出国人员的工作生活联系紧密,缺少缓冲环节,增加了管理的复杂性。
缺少适当休假。由于物探工作性质属于户外、野外作业。长时间的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心理上和生理上承受巨大压力,物探工程的长周期的性质,又使得进行合理适时的工作休假变的比较困难。致使很多员工在工作半年时间后,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有些人变得孤僻、易怒、暴躁,严重的甚至产生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等。职工一旦在这样的精神状态下工作,不安全心理就此起彼伏,不安全行为表现就大量出现。
2.2.4社区问题
营地修建和清线施工都需要占用社区土地, 并会破坏原有的地面附着物( 树, 庄稼等) 。土地进入和工农赔偿问题能否妥善解决, 涉及较大的社区公共安全风险。另在当地社区招收和培训雇员期间,各村落或部落之间的雇员名额分配不均, 也会带来矛盾, 引发社区争端。
2.3政治与防恐风险
我国石油物探企业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得到发展,合作领域不断拓宽,从单纯提供劳务、设计施工发展到带资承包,市场多元化得到加强,在海外设立的项目也逐年增多,但当前石油物探企业的海外项目基地大多分布在政治不稳定、经济较落后的敏感地区,而这些地区又是战乱、教派、骚乱和恐怖主义活动猖獗的高风险区域,所以有必要对这些海外项目进行有效的风险识别与控制,才能最大限度地防范恐怖袭击和其他安全事故的发生。
海外项目的安全风险在这里主要指政治风险,政治风险是指东道国国内的政治事件以及东道国与第三国政治关系变化给跨国投资企业经济利益带来不利影响的可能性。政治风险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各有特点,部分发展中国家政局不稳、政权更迭、宗教、民族冲突此起彼伏,甚至爆发内战造成国家分裂,这些都会给海外项目带来风险;而发达国家一般政局稳定,基本上没有这方面的风险。我国企业大部分海外项目存在的政治风险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形式:
2.3.1地区冲突与恐怖活动
恐怖主义者为了扩大事端,制造声势,达到某种政治目的,不惜袭击在其境内工作和生活的外国人。如2004年5月,中国港湾建设集团援建的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口工地遭到汽车炸弹袭击,3人死亡,多人受伤。6月,中铁十四局在阿富汗昆都士的施工人员在驻地遇袭,死亡11人,重伤5人。
2.3.2民族分裂势力排外行为
当今世界,不少国家都存在民族分裂势力,比如巴基斯坦部落地区、阿富汗、埃塞俄比亚等都存在处于割据状态的地方民族分裂势力,他们会把在当地从事工程承包活动的外国承包商视为袭击目标,用以威胁政府,作为与政府讨价还价的筹码。如2004年5月,中港集团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的12名监理工程师在去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口工地途中,遭遇汽车遥控炸弹袭击,3死9伤;同年6月,中铁十四局在阿富汗北部昆都士的工地遭到持枪恐怖分子袭击,死亡11人;2006年2月,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总公司在巴基斯坦俾路支省工作的6名员工,在返回驻地途中遭武装袭击,死亡3人;2007年4月,中原油田勘探局设在埃塞俄比亚项目组遭武装分子袭击并抢劫,死亡9人。这些事件的肇事方主要是当地的宗教和地方分裂主义者,他们主要针对的还是当地政府,目的只是阻止当地政府利用外国公司在当地开采资源。
2.3.3武装分子绑架勒索
某些国家激进的武装分子通过绑架人质,来获取高额赎金。如2007年4月24日,中原油田勘探局在埃塞俄比亚东南部地区的项目工作人员遭武装分子袭击,造成中方9人死亡、7人被绑架;2007年1月,四川通信工程公司5名员工在尼日利亚南部的河流州埃莫华地区被武装分子绑架;同月,中石油驻尼日利亚南部巴耶尔萨州办事处9名工作人员被武装分子绑架。2008年10月27日,中石油公司在苏丹被绑架的9名工作人员中,4人遇害、4人获救、1人失踪;2011年6月8,中石化集团下属哥伦比亚Emerald公司4名中国员工(3人系中石油长城钻探工程公司员工)在哥伦比亚南部的卡格达省被武装分子绑架;2011年9月28日,中石油位于苏丹科尔多瓦省南部的油田遭到不明武装分子袭击,导致一死一伤。
3 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3.1 重视项目安全风险评估
对海外项目的立项、投标都工严格进行安全评估。 重视项目的安全风险评估,对较高政治风险国家的项目进行有序撤离。了解项目所在地及周边的安全形势; 当地反政府武装、恐怖组织活动情况; 以往发生的重大安全事件; 政府对当地的控制力, 包括项目附近军警部署情况及军警作战能力; 业主和甲方对该地区的分析及采取的安保措施; 当地公共卫生状况; 当地雇员和社区关系; 其他公司情况; 使馆评价等。
根据所了解的情况, 结合石油物探作业的特点, 提前识别各种可能的公共安全风险, 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建立安全风险信息评估制度,通过国际SOS组织进行安全风险评估,从驻外使领馆、合作伙伴等多种渠道,收集项目所在国的安全风险信息,进行分析与评估。定期发布安全形势周报和安全预警信息,并发至各海外项目,指导项目公司做好安全预防工作。对有较高安全风险国家的规模小、效益低的项目,除保证海外投资项目服务保障需要外,合理制定方案,坚决有序撤离。在项目完成的前、中、后三个阶段都要做安全风险评估。工程实施前应对当地政局稳定程度、地区投资环境甚至物资运输通道安全状况进行风险评估。项目投标前期做好公共安全风险评估工作首先, 了解所在国政治、经济、宗教、民族和社会问题基本情况; 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所在国反政府武装、恐怖组织活动情况; 有组织犯罪情况和趋势, 包括暴力犯罪、抢劫、绑架等社会治安形势; 政府的控制力; 当地部落、社区情况; 自然灾害情况,如地震、山洪、台风、海啸等; 交通安全状况, 如航空、车辆、海上运输等; 流行疾病和医疗水平; 以往项目实施的安全状况等。
3.2安全防范严格进行
海外项目的安全防范工作最终是要由各个海外公司、境外施工单位乃至每个员工来实施和完成的。海外公司自身的防范意识、安全管理、人财物的投入对安全工作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他们做到几个方面的工作。
3.2.1明确安保措施
进人存在较高安全风险的国家和地区市场时,将安全保障作为专门条款写入合同或正式书面文件,明确甲方有义务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护我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正常施工秩序;紧急情况下,甲方有义务提供应急设施和其他必要帮助。对具有潜在安全风险的工程项目,在合同谈判的时候,可以通过要求增设专门的安全条款,规定由业主或者当地政府、军方负责保护承包人员的安全、设立专项安全费用用以提供足够的安全保护设施等,可转嫁安全风险或者尽可能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如果项目前期发现安保力量配备不足或安保人员工作不力, 必须及时和甲方、政府驻队石油代表等各方进行有效地沟通协调, 敦促其尽快解决问题,作业队应在增派的士兵及车辆到位、确保安全时开始作业;工程实施中与中国驻当地使领馆和驻在国治安机构保持密切沟通与合作;工程实施后对工程中的安全保障情况做出详细评价和总结,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为了能够合理利用有限的安保兵力, 每日收工后的生产班会上应根据作业班组的车辆数量和作业的测线距离, 安排第二天的作业计划, 再由军方根据作业测线情况, 安排合理数量士兵跟随保护。
加强营地安保, 严格来访登记制度提高营地建筑的安全修建标准, 特别是营地外围的防护墙和铁丝网必须保证坚固; 清理防护墙外围, 保证安全距离; 提高夜间照明条件, 防止隐蔽目标袭击。在苏丹达尔富尔物探项目中, 负责安保的士兵围绕防护墙建立起一道防线, 士兵野战帐篷分散在营地四周, 并在夜间布下暗哨。营地前后出口分别增设了铁栏杆, 并由士兵24 小时看守, 严格控制来访人员的一切活动。任何进入营地的人员必须履行规定的手续, 取得有效身份徽章或ID 卡后方能进入。每一辆进入或外出营地的车辆必须由安全保卫人员进行检查和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