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决了各类竖直平面的特大型起重安装技术之后,技术人员又为了实现水平移动和转场施工进行了创新研发,在国内首创了用于大型设备水平移动的专利产品——液压顶推技术及设备[4]。丰富了我国特种起重设备的内涵,从而形成了立体建设体系。拥有的技术及设备已经广泛在电力、冶金、建筑、化工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完成了大型厂房网架钢结构的整体水平滑移工程等系列重大工程和冶金建设工程,为科研成果的进一步拓展应用开辟了广阔上升的空间。由此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领先型技术及产品,获得了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数项,列入了国家科技部《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是国内唯一获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授权的从事该类特种起重设备生产制造的单位。
上海证券大厦钢结构天桥
整体安装
20 年后的今天,液压承载装置早已深入了国内外电力建设起重领域的人心,成为了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主力设备。正是因为有了当时电力部领导摒弃一切质疑与抵触,以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努力夯实电力建设基础,也就才有了液压承载装置今日的辉煌,也用有力的事实再一次验证了科研——产业互动互促、夯实基建安全基础科学发展这一规律,实现了以科技创新夯实电力建设安全基础的目标。也有力的证明了电力建设安全、高效、经济的科学发展规律。
2 电网建设实例
基于此,我国首条1000kV 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的批准建设,成为了世界上电网领域的制高点。为了实现该工程安全、高质量的建设,提升我国电网建设科技水平、打造具有自主知识品牌的电网建设施工装备,我国自主研发了国内首台输电线路铁塔组立专用塔式起重机,并于2008 年2 月成功应用于我国首条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中,成为了我国第一个研制和应用组塔专用塔式起重机者取得成功者,通过了国家级科技成果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5-8]。该施工装备的应用,不仅彻底改变了我国电网建设传统的施工工艺和方法,丰富了传统的组塔施工设备体系,通过创新型的施工装备和设施彻底保障了电网建设现场的安全可靠性,工程质量更加提升,缩小了与世界发达国家建设水平的差距。更加为今后我国电网建设国际化发展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储备。目前正在将科技成果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如在柔性基础和柔性附着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基础性的建模和分析计算,通过优化设计后,使得该项技术更加成熟完善和经济。目前正在大力推广中,行业内外已经有了不少的租赁使用意向。随着我国工程建设发展,对工程建设安全质量要求严格,人文科技进步,人们思维观念的转变,劳动力成本增加,我们有理由相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组塔专用塔式起重机一定会重演液压承载设备的历史。在未来的广阔空间中,发挥应有的作用[9]。
3 科研、产业互动夯实安全基础
将研究对象作为推进科研与产业进程的载体,将科研与产业高度凝结与融合,大力实施了两者良性互动的发展战略。在进程中,充分利用电力建设专业研究所作为科研——产业的孵化器,构建了优质、坚强的科研——产业集群。形成了具有整体优势、规模优势和协同优势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强了自我滚动发展的能力。同时,利用专业实验室、质量检测中心为科研提供测试手段和基础理论依据,验证科研成果、纠正科研偏差;为产业搭建产品检验平台和权威试验数据,推动成果转化、保障产业质量。形成了以研发促进产业、以产业反哺研发、检测辅助产研的同步运行的科学发展模式。通过上述科技成果的转化从而也带动了产业的规模,使得相关产业更是跨越式发展,在科研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也做大做强了产业,在国内外树立起了中国电力建设特种起重的良好形象。由此产业带来的主要经济指标逐年递增,进入了“大科研、大成果、大产业、大推广”良性循环轨道,为做实、做强、做大国有电力建设科研与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探索出了一条科学发展的道路,在创造出显著经济效益和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实现了保障安全生产这一目标。学习——实践,我们成长、我们学会了用科学、发展、全面、辩证、联系的观点去认知、去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我国电力建设专业、电力建设人共同走向人文、安全、环保、科学的未来。
4 结论
通过上述例举的2个事例已经充分说明,安全生产的级化过程很大程度上要依靠科技创新与科技进步,其实质就是要靠科学发展、技术创新来保障。只有坚定不移实施电力建设专业的科技创新,才是真正实现我国电力建设专业安全、健康、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同时,也更加清醒、充分的认识到了作为电力科技工作者肩负的职责与使命,进一步查找自身工作中的差距和薄弱环节,把从严要求和关爱生命相互结合起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加强学习与自身完善。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质量和安全的各项工作,为促进全国电力建设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为促进全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5 参考文献
[1] 缪谦,钢索式液压提升装置的设计及应用 [J]起重运输机械,2003(9)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a new kind of hydraulic lifting equipment ; HOISTING AND CONVEYING MACHINERY 2003(9)
[2] 夏拥军等,大型火力发电机组吊装专用起重架构的设计与分析 [J]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2009(4)
Design and analysis on special-purpose craning structure for installing large-scale thermal generating set ; Chinese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Machinery2009(4)
[3] 缪谦,三峡缆索起重机安装设备控制系统 [J]电工技术 2004(5)
Control System of Three-Gorge Wire Crane Installation Equipment ; Electric Engineering2004(5)
[4] 白雪松等,新型液压顶推装置卡紧机构研制 [J]建筑机械 2008(1)
Development of new style chucking mechanism in hydraulic pushing device ; Construction Machinery2008(1)
[5] TAM C M, Tong T K L. GA-ANN model for Optimizing the Locations of Tower Crane and Supply Points for High-Rise Public Housing Construction [J].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2003, 4(5):257-266.
[6] BRADFORD J A. Special Purpose Simulation Modeling of Tower Cranes[C]. Appleton. Winter Simulation Conference Proceedings. 2002: 1709-1715.
[7] YUKIO H, TADATOSHI K. Wind Load for Tower Type Crawler Crane During Halting[J] Technical Review. 2001,(4):61?64.
[8] BATHE K J. Finite Element Procedures [M].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USA: Prentice Hall, 1996.
[9] 缪谦等,特高压工程塔式起重机组塔施工技术及装备的研究与应用 [J]南方电网技术,2010(5)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the Erection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for Tower Crane in UHV Engineering ; SOUTHERN POWER SYSTEM TECHNOLOGY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