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设备缺陷管理方法的探讨
作者:郜瑞明
评论: 更新日期:2008年05月08日
〔摘 要〕 介绍了把设备缺陷分析落实到检修班组,开展群众性的缺陷分析的方法,从而有效地控制设备缺陷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缺陷并及时消除缺陷,并寻求从根上治理好设备,为机组安全运行服务。
〔关键词〕 设备;缺陷;管理;方法
设备缺陷管理是设备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设备存在缺陷的多少,直接反映出设备健康水平和检修质量的高低。从已发生的大量事故、障碍、异常的统计分析显示,大部分故障是由一个或几个设备缺陷同时作用而引发的。在设备管理上,超前控制,关口前移越来越重要。超前控制到底应超前到哪个点,关口前移到底应移到什么地方,这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只有把设备缺陷作为设备管理超前控制和关口前移的基准点,牢牢地把住设备缺陷这个关口,特别是一类以上的缺陷,在设备管理上才能有明显的效果。只有控制设备缺陷,把一类以上设备缺陷减少到最低限度,才能更有效地控制异常、障碍、事故,减少机组非计划停运次数和降低出力。为了有效地控制所管辖设备的缺陷,把设备治理得更好,以确保安全生产,在我公司《设备缺陷管理制度》和《设备分析》的基础上,对设备缺陷管理方法的具体化和细化方面进行了拓展性探索。
1 设备缺陷管理方法
分公司接到缺陷单后,按班组所管辖的设备将缺陷分配到相应的班组,由班组安排人员进行消缺,并把缺陷单的内容记录在班组缺陷记录本上。月末由分公司进行缺陷统计、分析,根据各班组发生的缺陷类别和数量,按缺陷考核管理办法对班组进行考核。此种缺陷管理办法仅将设备发生的缺陷能及时消除为最大的满足和目的。
2 开展缺陷分析,建立新的设备缺陷管理理念
在以前设备缺陷管理方法的基础上,把设备缺陷分析和统计扩展到检修班组,开展群众性的缺陷分析和统计,形成全分公司上下共同参与,旨在把原分公司的设备缺陷管理以设备发生的缺陷及时消除为最大的满足和目的,引导到以控制设备缺陷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缺陷并及时消除缺陷,寻求从根上治理设备的一种管理方法。新的缺陷管理办法的具体内容如下:
2.1 班组建立设备缺陷分析和对策台帐
台帐内容主要包括:缺陷内容,缺陷产生的原因分析,缺陷对设备可能造成的危害,解决的具体方法,分析哪些设备还可能发生同类缺陷及采取的对策等。
2.1.1 从分析缺陷产生的原因入手
要求从本专业和相关专业入手,在理论和实际两方面深层次分析缺陷产生的原因,解决班组原来只知道消除缺陷而不深入分析和研究缺陷发生根本原因的问题。如4号炉B碎渣机电机定子线圈烧坏的缺陷产生后,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电机定子线圈烧坏前后的经过和各种现象的分析,发现是由于机械犯卡造成电机堵转,电流增大、断相保护器整定值调整过大,电机过流保护失去作用导致电机过热烧坏定子线圈。通过对4号炉B碎渣机电机定子线圈烧坏缺陷的深层次分析,没有简单更换电机了事,而是及时调整了4号炉B碎渣机电机断相保护器的定值,还对其他类似设备的断相保护器进行了检查,消除了更多同类缺陷。
2.1.2 分析缺陷对设备可能造成的危害
在3号发电机小修中发现发电机汽侧第18和第19号线棒绝缘磨损的缺陷,通过组织电机检修人员分析磨损原因和对发电机造成的危害性,使电机检修人员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此缺陷如不被发现并及时进行处理,继续运行可能导致3号发电机定子线圈烧毁的严重后果。不仅对发电机、主变等主设备,而且对辅助设备也进行缺陷危害性分析,特别是一类以上的缺陷。其目的是通过开展缺陷对设备可能造成的危害性分析,提高每个检修人员对所管辖设备重要性的认识,知道这个缺陷可能对设备乃至系统造成的严重后果,可能引发异常、障碍或事故,以引起检修人员对缺陷的警觉性,从而提高对设备缺陷的敏感性和处理缺陷的紧迫性。
2.1.3 分析哪些设备还可能发生上述缺陷
通过举一反三讨论分析,以避免同类缺陷的发生,使检修人员在检修同类设备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检修,防患于未然。2000年1月,2号机直流接地拉路时,拉开2号机380 V工作A段母线直流电源,1号空预器主驱电源开关跳闸,班组组织对这个缺陷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直流消失时,应能实现交流自保持,1号空预器主驱电源开关不应跳闸。分析后一致认为是由于交流接触器常开自保持接点未起作用造成的,对开关控制回路检查时,证实这一分析是正确的。发现交流自保持接点未并入回路中,致使直流消失时交流不能自保持,造成跳1号空预器主驱电源开关。通过开展分析找到缺陷的原因并及时消除了这一缺陷。按照新的缺陷管理中的“哪些设备还可能发生上述缺陷”的要求,举一反三,利用各种机会分别对1,2号机组的发电机内冷水泵、低加疏水泵、给水泵辅助油泵等采用直流启动、交流自保持的控制回路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对有问题的设备按设备缺陷分析总结出的具体解决办法进行治理,从而达到了发生一个缺陷解决一批设备隐患的效果。
2.1.4 采取的具体措施
要求消缺人员对处理缺陷的检修工艺进行详细的描述,使班组的其他人员也都能掌握此缺陷的消除方法,同时也积累了检修经验,为下次处理同类设备缺陷提供一个确实可行的参考方法。
2.1.5 需待停机消除的缺陷预案
对于当时不具备条件而不能及时消除的缺陷,制定缺陷消除预案及防范措施,为缺陷消除做好技术准备。
2.2 缺陷管理的组织
为了确保设备缺陷分析落实到检修班组,开展群众性的缺陷分析,从管理方面加以约束,并做出如下规定:
(1) 对于一类以上的设备缺陷,班组必须及时组织全班人员进行分析和讨论,让班组每个成员都清楚此缺陷发生的原因、对设备可能造成的危害、解决的具体方法、哪些设备还可能发生上述缺陷,对不能消除的缺陷采取的对策等;
(2) 每周五下午安全活动后,各班组对本班以前所发生的一类以上缺陷当作技术培训的课题进行学习和讨论,以提高每个人实际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积累实际经验,这样的培训内容直接来源于他们所管辖的设备,看得见摸得着,大家学习兴趣高,培训学习的效果比较好,达到了提高每个人实际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
(3) 对于典型的或跨班组的缺陷由分公司负责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设备缺陷分析,班组进行的每个一类以上的设备缺陷分析及对策记录必须由分公司审核,对达不到要求的,班组重新进行分析,合格后分公司签字并写出评语。
3 缺陷分析起到了指导检修和降低缺陷发生的作用
通过缺陷发生情况统计、缺陷消除情况统计、缺陷分析等,总结出设备缺陷发生的数量、消除率,并着重分析缺陷是由设备老化、检修质量、巡视维护还是备品备件质量等引起的。例如,通过缺陷统计和分析总结出从1999年11月至2000年3月所发生的设备缺陷,其中有一半左右是由接触不良、螺丝松动、设备渗漏、设备不完整、绝缘磨损等5个方面的原因引起的,分公司在随后的3,4号机小修前,明确提出每个参加小修的工作人员检修后的设备必须达到“五个100%”,即100%消除接触不良、100%消除松动、100%消除设备渗漏、100%消除绝缘磨损的可能性、设备100%完整。通过“五个100%”的具体要求,3,4号机组小修后这5个方面的缺陷基本没有发生,还把“五个100%”作为我们今后机组大、小修和日常维护的基本要求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
对发生二类障碍以上的设备按我公司《设备分析》的要求积极开展专题分析。设备缺陷分析和统计是掌握设备劣化规律和摸索出设备检修周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起到了指导检修工作和降低缺陷发生的作用。
从1999年11月1日开始试用这套新的设备缺陷管理方法后,设备缺陷呈下降的趋势,重复性的缺陷明显减少,效果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