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学校安全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评论: 更新日期:2016年12月14日

    [摘  要] 学校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及其严重后果使学校安全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学校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可以从校舍设备、制度与管理、安全文化三个校内因素以及家庭、社会和不可抗力三个校外因素加以分析,解决的对策则是要全方位地为学校安全提供物质保证、制度保证、文化保证、家教保证和社会保证。
    [关键词] 学校安全;影响因素;对策
    学校安全关系到学校自身、家庭和社会的公共安全和稳定,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管理者和研究人员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对学校安全的影响因素和对策进行了研究,不过大多只是停留在重视程度、安全教育和一些具体的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层面上,系统的思考和研究则相对不足。因此,本文根据系统理论,拟把学校安全作为一个整体,从探讨其自身属性及其与家庭、社会、不可抗力的关系出发,进而系统探讨解决学校安全问题的全面和长效的对策。
    一、影响学校安全的因素
    (一)校内因素
    1.校舍和设备存在安全隐患
    目前各类学校在校舍、实验室、运动场、图书馆、学生宿舍、餐厅以及教学用具、设施设备等方面还普遍存在安全隐患。[1]很多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的校舍还是危房,另外很多学校楼舍、设备陈旧老化,或者校舍设计不合理,如有的未考虑防震、防风、防火或者中小学生特点,有的没有配备灭火器材或消防栓,有的未按照安全规范设置避雷、输电线路设施,有的学校的各种通道以及楼道过窄,未与学生的人数成比例,楼梯宽度和栏杆高度不达标,门窗玻璃不牢固,没有围墙或围墙太低,课桌椅棱角太尖锐,文具与教材印刷装订粗劣,等等。在建筑和设施方面都存在着安全隐患,对学校安全构成了威胁。
    2.校园安全法制不健全,安全管理不善,制度不严
    首先,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专门的校园安全法律,各学校难以做到依法进行安全管理。其次,个别学校没有成立专门的安全领导和组织机构,也没有专门的安全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因而各项安全职责落实不到位,各安全工作组织间也缺乏协调,从而造成了安全责任分工不明确,制度不健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没有落实到人的现象。再次,部分学校还存在着没有定期检查以及门卫、值班、巡逻、交通、消防等方面的内部安全管理工作制度,或者有制度但不完善,或者有完善制度但执行不力的现象。尤其是对安全隐患的检查没有制度化、经常化,或者检查了但没有做详细记录,甚至在监督单位提出了意见后仍迟迟不落实的现象还大量存在。
    最后,有的学校没有专门的突发事件处置工作预警预案体系,没有专门的安全警报点,应急反应机制不落实,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便出现信息传输渠道不畅通或手足无措的情况。
    3.未建设起(或建设不够)良好的校园安全文化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不够
    首先表现在对安全教育的重视不够,安全教育流于形式。据笔者了解,目前很多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安全课程,有的学校根本没有为学生购买安全教育教材或购买后发给学生就完事大吉。还有些学校甚至连把安全教育纳入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物理或生物等相关内容中都没有做到,造成了这些学校的学生普遍缺乏安全常识和自护自救能力。其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表现在安全活动开展不够上。很多学校仅在学校安全教育日这一天开展各种安全活动,安全活动的形式也不够多样化,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最后,校园安全文化缺乏还表现在没有充分利用各种校园里的宣传舆论工具作为安全主题宣传和安全氛围营造的工具上。笔者随意调查了几个郊区小学,大部分学校的宣传黑板报等很少涉及安全内容,仅仅在上级部门检查的时候突击性地填充了一些安全内容进去,有的涉及了也是和保健混同在一起,而且以后很少更换。
    (二)校外因素
    1.父母素质不高或家庭教育不科学[2]
    家庭是孩子生活和成长的第一环境,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任教师”。在家庭教育中,除了遗传因素外,父母的性格、为人处世、教育方式方法、家庭物质环境、文化环境等对孩子的身心成长都有促进、影响或者潜移默化的作用。但是,在现实的家庭教育中,有的父母素质不高,往往导致了他们不够重视家庭环境教育或者自己的言传和身教。有的父母只忙于自己的事业,对孩子缺少管教 ;有的父母离异,造成无人管教孩子或者对孩子造成心灵的创伤等导致自己的孩子形成不好的习惯和严重的不健康心理 ;有的父母只看重升学、重视分数,不重视孩子的品德与实际能力的培养 ;有的父母不注重同学校或教师的教育协调,一味呵护孩子等,这些都可能为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预留潜在的隐患。
    2.社会不够重视和消极因素综合影响
    学校不是游离于社会之外的世外桃源,校园安全形势与整个社会治安形势息息相关,从根本上来看,校园安全形势的好转有赖于整个社会治安形势的彻底好转。[3]就对学校安全的重视程度来看,随着一次次血的教训和教育部各项有关学校安全的文件的学习,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内部对学校安全还是比较重视的,但社会一些其他部门对学校安全工作重视还不够,安全意识薄弱,对应对新情况准备不足。关于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是市场经济的自发性、趋利性侵入思想道德领域,诱发不道德行为的发生,造成部分学生缺乏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观;另一方面,不良社会文化,特别是暴力游戏和黄色网站的影响,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引起学校安全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以学校周边社区为例,网吧、游戏厅、录像厅、台球室以及酒吧、卡拉 OK厅等休闲娱乐场所,校园周边的无证摊点,乱停乱放行为造成的人车混行,校外社会团伙对学生、教师的财产和人身伤害等等无疑对学校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3.不可抗力或意外事件的影响[2]
    不可抗力是指人力不可抗拒的力量,包括自然原因如地震、台风、洪水、海啸、自然火灾、雷击、山体滑坡等,或者社会原因如战争、国际恐怖等,不可抗力是造成学校安全事故的一个原因。意外事件是指非当事人的故意或过失,是由于当事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导致的偶然发生的伤害事故。意外事件也是影响学校安全的一个因素。
    二、解决学校安全问题的对策
    (一)设施完善化,为校园安全提供物质保证
    首先,在对校舍、设备的完善上面,一是对已有的校舍设施的安全隐患,要多渠道筹措危改资金,切实加快危改工作步伐;二是对新修的校舍和新进设备,要紧抓质量,从各个方面对其进行考察,确保新建校舍和设备的安全系数达到最高。另外,学校也要加大资金投入,建设校园安全基础设施体系,包括一些重要部位的防护网、道路减速障碍物、交通标志、停车场、消防设施、楼道照明或者应急灯等。
    (二)管理规范化,为校园安全提供制度保证条件是需要争取才可创造的,在现有条件下,学校内部严格管理是防范事故、挖掘潜力的重要方面。
    1.进一步健全立法,为学校安全工作提供制度和法律保障
    在我国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中,很少涉及校园安全管理的内容,在学校安全管理中还存在责、权没有统一的问题。综观世界各国,许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制定了校园安全法,早在上世纪 60 年代美国就由各州立法建立了校园警察,并且于1990年公布了《校园安全法》,日本、加拿大等国同样也建立了一套以保护校园安全为内容的法规体系,这些法规的制定为其校园安全管理提供了执法依据。[4]从当前情况看,我国应抓紧制定学校法及学校安全法,使学校安全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真正实现依法治校,依法管理学校安全。可喜的是,据教育部部长周济透露,教育部正在加紧起草《学校法》,使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有法可依。[5]
    2.明确“一把手”责任制度,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安全管理工作机构和组织,建立健全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校长是第一安全责任人已形成制度,据笔者初步了解和调查,大量学校开始或已经明确和落实了该制度。笔者认为,在可能条件下还应设置专门的安全工作机构和组织并公示各岗位的安全管理人员,设置安全管理信箱和热线,接受来自学生、教师、家长以及社区对安全问题的投诉,同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 ;谁在岗,谁负责”的要求,将安全管理和教育的责任通过层层分解加以细化,最终要落实到人头,并且按照岗位要求把安全管理人员履行安全管理和教育责任的情况纳入年度工作考核内容和作为责任追究的依据。
    3.建立和完善校舍设备的维修、改造和建设保障机制以及安全巡查制度
    学校要建立和完善校舍和设备维修、改造和建设保障机制,完善危改验收办法,加大对未完工项目的检查与督导力度。另外,学校发展计划和建设整体规划也要考虑安全问题及防范措施。安全管理工作重在防范,因此要经常性地检查和督促。根据一次次重大学生伤害事故的原因来看,大部分都是因为疏于管理,不检查、不督促或发现问题不及时处理。而如果平时能经常检查督促,及时处理各种隐患,则可以少出很多问题,甚至不出问题。因此,学校要制定安全巡查制度,定期组织安全管理工作人员对学校的各项安全设施,尤其是安全事故易发、多发环节如楼道、楼梯等进行定点定时值班巡查,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另外,加强晚上和节假日的巡逻检查也是很有必要的。
    4.制定并细化学校的各项具体安全管理制度在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中,要重视制度建设,制定并细化各项安全管理工作制度。要具体拟订关于学校从业人员资格审查,食堂饮食和饮水安全卫生,学校水电安全管理,学校财产管理,班主任安全管理,任课教师和学生辅导员安全管理,学校档案安全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医疗卫生管理,基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学生外出实习、游览、乘车安全管理,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重大情况和重要信息报告及门卫值班岗位职责,上下课楼梯值班,突然停电楼道、楼梯值班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以制度促进管理,规范管理,确保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5.研究并规划出应急处置预案制
    应急预案是经过一定程序制定的处置突发事件的事先方案(预案),是建立统一、高效、权威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体系的基础。学校的危机处理预案系统具体包括 :针对可能出现的危机,充分考虑危机发生时可能出现的情况,备有多套成文的应急处理预案,同时也不仅仅局限于纸上的预案,还要做好思想上、技术上、物质上的准备,并在平常的工作中经过演练的检验。[6]
    当学校发生安全事故时,由于事故的突发性往往使师生们手足无措,难以做到从容而有计划的应对,所以学校认真制定各类事故应急预案极为必要。对可能出现的危机,学校首先应建立危机心理预警机制,其目的是为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对危机的发生起预报作用 ;其次,要设立专门的危机管理组织机构,使得危机能够在统一指挥下得到协调处理,这是处理危机的核心基础 ;再次,学校要制定一套专门的事故信息传播管理机制,如当校内发生“火情”时,校方能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拉响学校警报,同时立即向 110、119 报警,通过校园广播指挥师生有序撤离危险地带;最后,对事故发生后的人力资源调配模式也要有所考虑,事故发生时,如何以最快的速度调动人力资源并使其正确发挥作用以应对危机,是解决学校安全事故的重要一环。总之,学校在制定应急预案时应讲求可行性、操作性和时效性,一旦发生事故,立即组织启动预案,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三)教育经常化,为校园安全提供文化保证安全宣传和教育的好坏对安全文化的质量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校园安全文化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安全教育,它是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教育对于不断形成和发展校园安全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1.开设专门的安全教育课程,并将安全教育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
    要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认知特点和人身、社会安全的需要,采取有内在逻辑的生动活泼的文字、图画、活动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必须要通过安全课程来实现, “安全”课程应当列入必修课程,纳入教学计划。目前,四川省教育厅正在组织“安全”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编写,正是符合安全教育的特点和要求的表现。另外,安全教育也要渗透到思想品德、物理、生物、心理、保健、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学中,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安全素养和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意识。
    2.通过各种安全活动,建设学校安全文化氛围
    可以通过开展讲座、征文、论坛、竞赛、训练营、演练等多种活动形式,使学生亲身参与安全知识的搜集与记忆,形成安全态度、增强安全意识、锻炼安全自护自救能力、规范安全行为、培养安全道德。这些安全活动,应当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加,这不仅有利于解决好校园安全问题,还将使他们终身受益。
    3.通过学校优美的物化环境使学校安全文化更加浓郁
    一个学校的各种设施、静物可以造成综合育人的文化气氛,静物也能育人,随处可“说话”、“警示”。绿化、美化环境可陶冶人的情操,减少急躁与冲动,学校的板报、壁报、走廊过道的警句等等都可以将安全文化的内容融进去,从而增添安全文化氛围。
    4.通过学校和谐的人文环境提升学校的安全文化
    在学校中,要建立或增加对心理健康、性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和咨询机制,从人的心理健康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来提升学校的安全文化。另外,学校应安排专人专职承担校园内部矛盾纠纷的疏导和调查解决机制,尽力遏止校园内部的各种矛盾纠纷的升级,有效通过和谐的人文环境预防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
    (四)家校联系密切化,为校园安全提供家教保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一致,往往会抵消学校安全教育的效果。因此,强化家庭教育,加强学生家庭与学校教育的相互联动,将问题和矛盾尽量解决在萌芽状态,而不致扩散到社会层面,这对于学校安全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作用。加强家校联系,首先要利用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学校安全的有关知识,强化家长的安全防范意识,征求家长对于学校安全教育和管理以及学校的物化和人文环境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然后可以邀请家长到学校参观和参加各种形式的安全活动,实现家校互动 ;最后还可以动员和邀请家长直接参与学校的安全管理机构和组织,并监督和检查学校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
    (五)社会关注共同化,为校园安全提供社会保证学校安全关系到社会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面对当前日趋严峻的校园安全形势,单纯靠学校或者一味依赖社会都是不现实的。只有将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保证校园安全。
    一方面,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继续加强与公安、司法、卫生、文化、建设、交通、工商、质检、新闻出版等有关部门的联系,把专项整治工作中已经形成的密切配合、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管理协作机制作为制度固定下来,坚持下去 ;要争取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及时沟通情况,分析安全形势,解决重点问题,真正把中小学幼儿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等各项任务和措施落到实处,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共同做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7]
    另一方面,各部门也应当主动对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学校安全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例如,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教学用具、食品和饮用水的卫生状况依法进行监督和检查,指导学校改进卫生工作 ;公安机关应当维护学校治安秩序,打击危害校园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指导和监督学校做好校内防火和安全保卫工作 ;当地的卫生、质监、城管、工商等行政执法部门应对校园周边的娱乐场所和流动摊贩进行清理整顿。公安部 2005 年出台了《公安机关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八条措施》,笔者认为,这是全社会形成关注和维护学校安全风气的一个很好的开头。
【参考文献】
[1]赵耀,李雪梅. 校园安全问题及对策[J]. 云南教育(视界版 B),2005,(2).
[2]张玉堂. 学生伤害事故学[M]. 西安 :陕西旅游出版社,2005.
[3]王云娟. 校园安全需要群防群治[J]. 河北教育,2001,(10).
[4]刘振华. 构建新型校园安全防控体系的思考[J]. 行政与法,2005,(1).
[5]教育部酝酿出台《学校法》[J ]. 中国远程教育,2004,(22).
[6]石奎. 高校面对危机的应急机制[J ]. 中国西部科技,2004,(8).
[7]教育部关于做好2005年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的意见. 教基[2005 ]4号.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