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企业里,如果说质量是它的生存之道,那安全则是它的生死线,无论这个企业拥有多么美好的生存空间或多么灿烂的市场前景,只要它的安全工作没做好,那么到头来必定是功亏一篑,悲惨作收场。例如2012年2日深夜11时许,位于仪征油港境内的南京长江油运公司紫金山船厂停靠的“长航荣海”干散货船机舱发生一起辅助锅炉爆炸事故,造成4人死亡,12人不同程度受伤。再如:2010年11月26日大连船舶重工发生安全事故,起吊时新船分段倒塌,死伤多人。诸多数不胜数的特大安全事故就在我们企业管理者的眼皮底下频频发生。生命可贵,为了遏制这些悲剧的发生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履行着职责,强调企业的安全管理就是生产管理的重要部分,安全生产管理的成败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安全管理,作为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安全管理工作搞不好,事故频频发生,不但严重影响职工的安全、健康和生产积极性,更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极大地消耗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给企业带来沉重的经济损失。所以,在经过无数次阵痛之后,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已被人们日益理解和重视。安全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重要。如何改变企业目前的现状来搞好安全生产,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是大家共同关心的头等大事。
一、企业在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现场的安全管理的制度难以执行
制度的执行到底难在哪里呢?其实很简单,说白了还是领导层面的问题,为什么这样说呢,其一:制度、规定甚至是原则上的问题都是用来遵守和执行的,但是很多管生产的领导们似乎忘记了劳动法明文规定管生产者必管安全,常常为了方便走捷径,图个省事,或者是主观原因所谓的赶工期,直接和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发生冲突。比如:现场作业环境存在隐患不能直接施工,安全管理人员要求解决隐患后再施工,但生产管理领导为了所谓的效率不同意,由于后者行政职务高,想拦住这种行为还是很难的,即使是可以控制也使得现场的安全管理压力非常大,因为失去了理解和支持, 变得非常的艰难。同时也反映出企业的生产管理层面对现场安全管理的认知和意识是相当的薄弱和肤浅。其二:有些时候现场的安全管理基层在执行制度的时候也会因本部门的某些领导层持消极态度,小领导怕开罪生产部门的大领导直接叫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开绿灯,那么下面是为了职业道德和安全起见紧紧守着“红灯路口”,结果给上层领导轻轻就挥手放过去了。所以说现场的安全管理真的很难,制度要严格执行起来更难。
(二)企业的各级领导参与每次的检查和展开的各种安全管理会议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检查基本是骑着自行车从现场走一圈就了事,即使是检查到的问题也不知道何年马月才能落实整改,存在的问题难以得到及时解决,可以说是名符其实的走马观花形式。安全会议大多是在空喊口号。
1、以上这种表现无非是企业领导层对企业的安全管理不重视敷衍了事的一种作风,只为完成任务所作的一个之态形式罢了,或者是为了不得罪某些部门和某些领导不敢管也不想管的一种表现。在整改中不严,检查中不细,这种现象就是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的根源之一。安全检查要么什么问题也没有检查出来,要么查出来的问题和隐患不积极加以整改,安全措施项目上的资金投入有如杯水车薪,但请客送礼却挥金如土,结果安全隐患不断增加,最终造成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2、安全管理会议大开、小开,现场安全会、部门安全会天天开,但结尾总是以市场形势不好要以生产为主,在安全整改过程中不能耽误工期,可是在定工期的时候何曾考虑过存在安全因素的所需时间?安全管理的组织上建下建,但真抓实干的太少,要么资金措施不到位,要么人员制度不到位;总之,生产现场安全管理混乱,安全管理名存实亡。每当有上级部门来参观、检查、达标升级验收时,企业领导就大张旗鼓的抓一阵子安全,对职工考核严上加严。还郑重声明,谁影响了达标升级和考评,就砸谁的饭碗。可是,检查一过,又是一切照旧。
(三)现场作业人员的素质低下,安全意识薄弱造成现场的安全管理难以控制和及时的沟通。
我们不能否认国家改革开放时间还是比较短的,在重工业方面的体力劳动作业人员的素质培养还是远远不够,许多劳动力都是刚刚走出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就进入这种高危行业,在企业里这些农民工进来没有经过实实在在的相关专业、工种的教育和培训仅仅走一个流程,甚至有的还是直接进来先上岗后补取证,难道我们的行政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就不闻不问吗?不是的,因为生产部门施加的压力,而做出这种委曲求全的手法。当生产部门需要增加劳动力的时候通常是在生产力短缺的季节,生产已经在展开了,在等着要人手,完全没有一个合理的计划,那么在没有严格监管的情况下我们的人力资源门槛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低,也就是这种服务意识所导致我们的现场管理混乱不堪,更谈不上安全意识的高低好坏,在现场我们可以很容易找到一些连普通话都听不懂的工人,更糟糕的是还有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的文盲,(在这里并不是歧视而是出于安全顾虑的管制)这就直接导致现场安全管理的沟通和及时控制的效率。
(四)企业中配备的安全管理人员大多都是老、弱、病、残的人员,有的时候在一些项目当中安排人手几乎是勉强使用,基本上是赶鸭子上岸的那一套,少数可用之才又限于文化素质低下,尤其是一些需要使用外语沟通的项目我们不得不屈人之下。再者就是安全专职管理人员的待遇远差于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大多数是处于比较消极的状态之下工作。
在企业里这种现象很普遍,原因就是企业决策层对待企业的安全管理的一种态度和安全管理素质差,为何这说呢?首先他们并不认为安全管理这份差事是多么的重要和多么的深奥,大多数认为是在现场的一个看护人员而已,在这里就导致他们在资源分配上出来很大的错误,常常是从其他部门里调来一些因各种原因给排挤出来的人员或因年龄偏大的人员来充数,上头领导不在实际上重视和支持,只在口头上喊口号,不想在这方面下太大的成本来完善配套,同时又可以控制现场的状况。在他们的话里的教条主义,也就是我们安全管理制度、规定和原则,直接扔掉了。当然安全不仅要靠制度同时还需要技术,和沟通的艺术方式方法,可都是在原则基础之上建立的。对于那些精明的领导们为了不承担责任又不被“挡道”,打造一支平庸的安全管理队伍是最好不过的,总而言之安全管理在领导们心里是为了应付政府的一些规定。对于他们来说安全管理者只会耽误和阻碍生产。对于安全管理部门的领导们而言由于现有的安全管理队伍的文化水平有限而不敢和生产部门相提并论,想打造一个文化素质高,安全意识高的团队并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情,是需要培养的,然而企业的安全管理身处这种环境想改变实在太难,况且人都是自私的,这顶乌沙帽并不是永远都能戴在头上,保证自己在位的时间里不闹乱子就安逸了。所以一些改革和创新之事只能是无人问津了。那么在一个部门里一个团队里如果失去了支撑,下面的管理人员自然是消极地存在而毫无建树,根本就起不了作用。
二、安全管理工作中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首先是各级领导必须十分重视安全,真正把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到实处。什么是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指企业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和各个岗位职工,在各自生产工作范围内,必须承担相应安全责任的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得以实施的基本保证,是进行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进行安全工作实际考核的具体依据,各级领导必须带头执行,并层层落实抓好。就目前企业而言,虽然自上而下都制定了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但执行上却往往流于一纸空文。具体表现于在安全检查时,口头汇报一套一套,实际工作做不到,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名曰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其核心也就是责任不落实的问题。为此,各级领导、各部门都应该围绕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工作,把“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形成“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安全管理新格局,通过完善、落实、监督机制来强化安全管理工作,来扭转在制度方面执行困难的局势。
(二)建立和完善安全监督检查制度,是贯彻执行国家劳动保护法令、法规,保护劳动者安全健康的重要手段,它对于推动企业积极改善劳动条件,消除事故隐患,促进安全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企业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基本制度。如何将安全检查制度始终不渝地坚持下去,这是摆在每个企业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就目前企业的安全检查实施情况而言,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具体表现为:
1、企业领导对安全检查不能认真组织,形成安全检查过程中走马观花,敷衍塞责;
2、检查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对生产工艺、设备和设施不熟悉,很难发现和识别隐患;
3、检查流于形式化,事先定好检查日期和检查项目,检查结束后,依然故我;
4、基层安全自查不能按规定进行。比如:车间的安全周检,本应由车间主任带队,组织有关人员参加,实际上不少单位仍是安全员代劳,甚至不进行检查,凭想象办事,做文字游戏;
5、检查方法不科学,难以发挥安全检查的推动作用,按规定每次检查必须查领导、查管理、查现场、查纪律等方面的内容,而实际上做起来很难如愿;
6、对于检查中发现的各类隐患和问题,往往不能达到及时有效的整改,形成推诱扯皮,踢皮球,上次检查出的问题到下次检查还是依然如故等等。检查是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必要手段,通过检查以达到消除隐患,达到安全生产之目的。因此,对于检查出来的问题,必须有计划,积极的加以解决;对检查出来的各类隐患,应按照安全生产责任制分工进行整改,本着“三定四不推”的原则,分级负责,真正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有效地发挥安全检查为企业生产保驾护航的目的。
(三)安全生产的核心问题是人,人是安全管理的对象,人为因素造成的安全事故。据调查统计安全事故均为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造成的,而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伤害总数占96%,不安全状态造成的伤害总数占4%。由此可见,不安全的因素主要还是来源于人的行为,而人得行为时来源于他的意识。
那么我们要提高现场作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和安全意识,人力资源部门就必须提高专业工种的门槛,和加强安全教育,必须从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制度入手,形成正常的安全教育程序,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常抓不懈,不仅要把安全工作抓在手上,挂在心上,而且要落实到行动上,促使各单位层层做好安全教育工作,既要做好新工人的“三级安全教育”,又要抓好职工日常安全教育,既要抓好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做到持证上岗,又要抓好季节性临工的安全教育,要纵到底,横到边,不留死角。
安全教育是一项受制于人、作用于人、影响于人的工作,为使安全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强化职工的安全教育,从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向有针对性教育转变。把安全生产的基层负责人作为安全教育的重点,充分利用标语、板报、安全演讲会、交流会、消防灭火演习、安全知识竞赛、典型事故案例、安全录像等多种形式进行安全教育,从而形成一个人人关心安全,事事注意安全的工作环境,实现人的本质安全的目标,使全体职工人人有“安全第一”的意识,时刻有“我要安全”的觉悟,工作中有“我会安全”的技能,处处有“我管安全”的责任,承担起“我保安全”的任务。
(四)企业的高层要常深入安全管理基层管理层了解实际情况,搞好团队的团结,提高团队的管理激情抓好团队的教育工作。安全生产的具体管理环节要靠安全管理人员去实施、去管理,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安全管理队伍,就有什么样的安全管理水平。在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上,决不能以老、弱、病、残来应付,而应选用精兵强将担此重任。同时,对于在工作中脱颖而出的具有安全管理实践经验的管理干部,要从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注重对他们进行理论性安全管理知识的培训,千方百计地提高他们的安全管理素质,提高其对事故的分析、预测、控制能力。对安全管理人员进行超前教育的目的在于,一般职工还要靠他们去培训、去教育,他们的安全文化教育水平直接影响着职工的安全文化素质,所以,要把抓安全管理干部的安全教育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当作重点来抓,只有这样,一个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参考资料:
[1]、马小明,《企业安全管理》,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07
[2]、祁有红,《企业安全生产的无上法则》,北京出版社,2009.06
[3]、佚名 ,《加强职工安全意识是刻不容缓的头等大事》,安全网,201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