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浅析古建筑防火工作

作者:王伟  
评论: 更新日期:2010年10月31日

二、浅析古建筑的价值和火灾危险性
                     
(一)古建筑的价值                 

古建筑是古代建筑的一种,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建筑本身,主要指存在于地面上的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包括城池、宫殿、陵墓、衙署、街道、民居、寺观、佛塔、楼台、亭阁等。二是时间界线,指始建时间比较长远的。在我国一般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分界线,以前的为古代,以后的为近代。但是有的地方把古建筑的划分年代放宽到了清朝末年,即以1912年辛亥革命为分界线。我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具有500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民群众用自己辛勤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其中独具一格的古代建筑,更是留给我们后人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无价之宝。古建筑的价值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精神价值,作为一种存在的奇观,只能在特定的地方才能见到,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往往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拉萨布达拉宫的雄伟壮观,决非别的物质可以代替;有的古建筑会成为某一地区域或某一时代的标志,如北京的天安门是北京的象征,是国家的标志;有的古建筑反映出文化发展的延续性,如果我们站在天安门前看故宫,从明、清朝至民国,直至现在,丰富多彩的建筑标志尽收眼底;有的古建筑已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如万里长城代表中华儿女的民族灵魂。二是文化价值,有的古建筑具有文献价值,如苏州府学内的宋刻《天文图》碑是世界公认的现存最古老的东方星象测绘图;有的古建筑具有历史考古价值,古建筑是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如甘肃秦安县大地湾大型木结构建筑遗址,再现了五千年前人们活动的场所。三是实用价值,现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数古建筑已成为人们空闲时间参观游览的好去处,并给当地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

(二)古建筑的火灾危险性

我国历史上众多的古建筑之所以毁于火灾,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古建筑本身就是有很大的火灾危险性。

1、火灾载荷大,耐火等级低。
我国古建筑绝大多数以木材为主要材料,以木构架为主要结构形式,其耐火等级低。古建筑中的木材,经过一百多年或几百年的干燥,成了极易燃烧物品,特别是一些枯朽的木材,火灾载荷远远高于现行的国家标准所规定的火灾负荷量,火灾危险性极大。古建筑中的木构件,具有特别良好的燃烧和传播火焰的条件,古建筑起火后,犹如架满了干柴的炉膛,由于屋顶严实紧密,在发生火灾时,屋顶内部的烟热不易散发,温度迅速升高,导致易出现“轰燃”现象;有的古建筑的

2、无防火间距,容易造成“火烧连营”。
古建筑多数是以各式各样的单体建筑组成,布置成各种院落,在院落布局中多数是采用“四合院”和“廊院”的形式,这两种布局形式都没有防火间距,如果一旦着火,来不及有效控制时,毗连的古建筑会很快引火上身,形成火烧连营的局面。

3、火灾扑救难度大。
我国古建筑大多数远离闹市,建在环境幽静的高山深谷之中,而古建筑的管理单位或使用单位又普遍缺乏自防自救能力,既没有足够的训练有素的专职消防队,也没有安装有效的消防设施,一旦发生火灾,等城镇的消防队到来,基本上也快烧完了。大多数古建筑都缺乏消防水源,而对于一些高大的古建筑更是有水难攻,再加上古建筑周围的道路狭窄,有的还设有门槛、台阶,消防车根本无法通行,只能望火兴叹。

4、旅游开发,带来人为隐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古文化遗产被开发为旅游胜地,逐步转化为经济优势,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也存在负面效应。虽然古建筑都有制定了较为完备的防火安全制度,但旅游人员带来火源如烟头等,极易造成火灾事故的发生。遇到节假日、旅游高峰时人流量大,一些古建筑旅游区流量就达到十几万,一些庙会庆典,烧香拜祭、宫殿的祭祖、祭天地等宗教活动,焚香纸等用火,以及工作居住人员炊煮、取暖、照明用火,稍有不慎,都可导致发生火灾的危险。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