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建筑防火
3.1 站址的选择
站址选择应符合城镇规划、环境保护和防火安全的要求。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要保持一定距离,用地面积依据加油站规模大小而不同[4]。城市市区加油站,应靠近城市交通干道或设在出入方便的次要干道上;郊区加油站,应靠近公路或设在靠近市区的交通出入口附近。
3.2 总平面布置
加油站的油罐、加油机、通气管管口等设施或地点与站外建、构筑物要满足一定的防火距离要求。站内设施之间也要设置一定的防火距离。
加油站除面向道路一侧外,应根据站内工艺设施与站外建筑物之间距离的不同,设置不低于2.2m非燃烧实体围墙或非实体隔离墙。加油岛应高出停车场地的地坪0.15 ~0.2m,宽度不应小于1.2m,罩棚支柱距岛端部不应小于0.6m。
4 工艺防火防爆
4.1 储油罐的埋设
储油罐应直埋成地下式,严禁设在建筑物内或地下室内。地下储油罐覆土层的厚度不应小于0.5m,油罐的周围,应回填干净的沙子或细土以保证储油罐的安全。
4.2 管线的敷设
由于管沟内容易积聚油气,油气浓度比较容易达爆炸极限,一旦遇到明火,则会引起爆炸起火。因此,加油站内管线应当直接埋地敷设,不应采用管沟[5]。如因条件所限采用管沟敷设时,必须用沙土将管沟填实,并且应用实体墙将其与建筑物隔开。
4.3 加油机的安装
加油机是加油站的关键设备,由于加油机内部机泵为1区爆炸危险场所,因此,加油机应满足防爆要求,且不得安装在房间内,应安装在室外罩棚下面,与房屋门窗保持5m以上距离,以免油气扩散到房间内。
4.4 加油枪
加油枪宜采用自封式加油枪。加油枪的流速不应大于60 L/min,以防止产生大量静电。
4.5 通气管
通气管的公称直径不应小于50mm,这样才能保证油蒸气排出时阻力小,油蒸气能顺利排到空气中扩散掉。通气管排出口的位置要选得适当,满足《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 50156)要求。
4.6 密闭卸油
油罐车卸油必须采用密闭卸油方式,严禁采用敞口卸油方式和喷溅式卸油。因为不密闭的卸油容易造成油品的挥发,增加损耗,且油气还会沿地面扩散,若遇火源极易引起火灾。而喷溅式卸油容易使油品产生静电发生火花,引起着火。
4.7 油气回收
油品在加油站卸油和加油过程中,由于油蒸气的挥发,在造成油品损耗、质量降低的同时,还会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造成安全隐患[6]。油气回收技术是指将收集起来的油气加以处理,使之从气态转为液态,还原为汽油,使之可重新投入使用[7]。
5 电气防火
5.1 供配电
加油站所选用的电气设备规格型号必须要按照爆炸危险场所的等级来划分确定。由于加油站的配电盘上电气设备不能全采用防爆型,因此配电间和发电间必须设在爆炸危险场所以外。由于加油机壳体内爆炸性气体环境为1区,所以引至加油机机内电脑回路的保护电器应选用双极断路器。
5.2 防雷
油罐必须进行防雷接地,接地点不少于两处。加油站的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保护接地及信息接地等,宜共用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建筑物的防雷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8]。加油站的罩棚应属于第2类防雷建筑物,其引下线间距应不大于18m,避雷网格应不大于10m×10m或12m×8m。加油站办公室可列入第3类防雷建筑物,应按滚球法计算保护范围,以决定站房是否应设避雷带 [9]。
另外,对电源线路和信号线路要采取防感应雷措施,电源线和信号线应采用屏蔽埋地进线方式,屏蔽层要接地,还应安装避雷器。
5.3 防静电
加油站地上或管沟敷设的油品应设防静电和防感应雷的联合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Ω。防静电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0Ω。埋地油罐在设置安装时,必须按《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 50156)的要求,将油罐进油管向下伸至罐内距罐底0.2m处。同时在卸油时要严格控制油的流速,防止流速过快而产生静电。
6 灭火剂及消防设施
适应加油站灭火需要的灭火剂和灭火器材主要有干粉灭火剂、消防沙和灭火毯。消防沙一般采用细沙,存放于加油站内使用方便的地点,并配备必要的铁锹、钩竿、水桶等消防工具[10]。灭火毯又称为石棉被,适用于扑灭各种油品的罐口、桶口、油罐车口、油管裂缝等火灾及地面小面积的初期火焰。水具有显著的冷却作用,但却不能扑救油品火灾[11],加油站可不设消防给水系统。
7 消防安全管理对策
加油站属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投资经营者要提高安全意识,加强经营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及时整改隐患,并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技术和有关知识的培训。
公安消防机构对汽车加油站的监督抽查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加油站的主管部门和有关专业监察部门要加大检查力度,加强对加油站的监察管理,发现问题限期整改,问题严重的要停业整顿并给予必要的经济处罚。
8 结束语
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汽车加油站不断增加。及时掌握汽车加油站的消防安全对策对加油站的设计、消防安全验收、消防监督检查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减少加油站火灾爆炸事故,减少人员伤亡,降低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 祖因希, 祖建国. 汽车加油加气站安全技术与管理[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2] 公安部政治部. 工业企业防火工程[M]. 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 1998.
[3] 冯刊民, 王丰, 唐清. 加油站事故分析与预防[M]. 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2005.
[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S].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1.
[5] 刘锦军. 对汽车加油站消防设计的几点看法[J].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03(4):1-2.
[6] 邹松林. 加油站油气回收技术的难点及有效方法[J]. 石油商技, 2004(3):2-5.
[7] Healy Stage Ⅱ Vapor Recovery Comprehensive Handbook[M]. 2004:10-14.
[8]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 50156-2002)[S].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2.
[9] 陈南. 电气防火安全技术[M].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98.
[10] 张学魁. 建筑灭火设施[M].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4.3.
[11] 公安部政治部. 灭火战术[M]. 北京:群众出版社,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