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自动消防炮灭火系统。在大型会场等大空间建筑物中,可利用自动消防炮灭火系统控制火灾。单只喷头的最大洒水强度一般为20L/(min·m2),消防炮单位面积喷水强度可达到133 L/(min·m2),是喷头的6.7倍。
(3)气体灭火系统。《气规》要求,管网灭火系统应设自动控制、手动控制和机械应急操作三种启动方式,预制灭火系统应设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两种启动方式。手动控制装置和手动与自动转换装置应设在防护区疏散出口的门外便于操作的地方,安装高度为中心点距地面1.5m。机械应急操作装置应设在储瓶间内或防护区疏散出口门外便于操作的地方。当火场出现异常,危及到气体灭火系统的防护区时,如果气体灭火系统未能自动启动,则需要消防队员手动控制、机械应急操作装置操作灭火。
(4)泡沫灭火系统。GB50196-93《高倍数、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7](2002版)(以下简称《泡规》)要求,自动控制的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应设有自动控制、手动控制和应急操作三种控制方式。手动控制的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应设有手动控制和应急操作两种控制方式。其手动控制是指人为远距离操作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中泡沫混合液供应装置、控制阀等组件的控制方式。应急操作是指人为现场操作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中泡沫混合液供应装置、控制阀等组件的控制方式。由于高倍数泡沫冷态发泡或灭火后在保护对象上面的泡沫覆盖层经一段时间后逐步消泡变成水溶液,因此消防队员在利用泡沫灭火系统灭火时,须在扑灭火灾后的一段时间,连续或间断地向防护区域手动或自动地喷放高倍数泡沫,以保持封闭状态。
(5)充分利用消防控制室。消防控制室内能够反映消火栓给水灭火系统中消防水泵的启、停;显示启动按钮的工作状态;显示消防水泵的工作和故障状态,这些信号有助于火场指挥部了解灭火工作的具体情况。消防控制室内能够控制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启、停;显示报警阀、闸阀及水流指示器的工作状态;显示消防水泵的工作和故障状态,这些功能能够帮助火场指挥部远程控制灭火进程。消防控制室内能够控制管网气体灭火系统的紧急启动与切断装置;显示系统的手动、自动工作状态;在报警、喷射各阶段,控制室有相应的声、光报警信号,并能手动切除声响信号;在管网气体灭火系统延时阶段,能自动关闭防火门,停止通风、空气调节系统;能关闭防火卷帘,这些功能能够帮助火场指挥部了解火灾蔓延的新动向,及时启动有关部件协助前线消防人员灭火。
3.3 利用防排烟设施做好排烟
在排烟前,先关闭通风、空调系统;在烟雾流经的部位和出口依靠可靠的水枪阵地,做好射水准备;对密闭的房间进行排烟时,应逐渐开启排烟口,并用喷雾或开花水枪掩护,以防止爆燃。地下建筑采用防排烟设施仍不能满足排烟需要时,可强行凿洞排烟。
3.4 在选择内攻路线时应首选消防电梯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消防队员若靠攀登楼梯进入高层部分扑救,一是体力消耗大,队员会因体力不及而造成运送器材和抢救伤员的困难,影响战斗力。二是耗费时间长,影响火灾的早期扑救。
《建规》要求,消防电梯井、机房与相邻电梯井、机房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 的不燃烧体隔墙隔开;当在隔墙上开门时,应设置甲级防火门;在首层的消防电梯井外壁上应设置供消防队员专用的操作按钮。消防电梯轿厢的内装修应采用不燃烧材料且其内部应设置专用消防对讲电话;消防电梯的井底应设置排水设施,排水井的容量不应小于2m3,排水泵的排水量不应小于10L/s。消防电梯间前室门口宜设置挡水设施;消防电梯的载重量不应小于800kg;消防电梯的行驶速度,应按从首层到顶层的运行时间不超过60s计算确定;消防电梯的动力与控制电缆、电线应采取防水措施。《高规》则规定,一类公共建筑、塔式住宅、12层及12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和通廊式住宅、高度超过32m的其它二类公共建筑均应设置消防电梯。
可见,选择消防电梯应成为内攻路线的首选。此外,当利用消防电梯有困难时,消防人员还可以选择从室外楼梯进入建筑物到达起火层扑救火灾。
四、利用建筑消防设施展开救援行动
试验和火灾实例证明,一般用途的建筑物发生火灾时,人员应在10min以内疏散完毕,否则,将会因火灾和烟气的蔓延、高温烟气以及火灾的有毒热分解物而增加人员窒息死亡的可能性。
4.1 充分利用火灾应急广播疏散受困人员
GB50116-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8](以下简称《警规》)要求,控制中心报警系统应设置火灾应急广播,集中报警系统宜设置火灾应急广播;民用建筑内扬声器应设置在走道和大厅等公共场所,每个扬声器的额定功率不应小于3W,其数量应能保证从一个防火分区的任何部位到最近一个扬声器的距离不大于25m。走道内最后一个扬声器至走道末端的距离不应大于12.5m。在环境噪声大于60dB的场所设置的扬声器,在其播放范围内最远点的播放声压级应高于背景噪声15dB。客房设置专用扬声器时,其功率不宜小于1W。
火场指挥部在消防控制室内通知起火楼层的受困人员时,应注意通知的先后秩序,避免恐慌。
4.2 登高和疏散、抢救人员时应首先使用消防电梯、防烟楼梯或室外楼梯
《建规》和《高规》第6章“安全疏散和消防电梯”对建筑物如何设置消防电梯和防烟楼梯作出了严格的规定,防烟楼梯间比封闭楼梯间更好的防烟、防火功能,具有更高的可靠性。防烟楼梯间前室不仅起到防烟作用,而且作为人群进入楼梯间的缓冲地带。所以,登高和疏散、抢救人员时应首先使用消防电梯和防烟楼梯,选择好疏散出口,做好人员分流。在使用防烟楼梯时,要注意关闭防火门、启动正压送风系统和排烟系统,没有安装正压送风系统和排烟系统的建筑物,消防队员可以通过打开建筑物的窗户实现自然排烟,使防烟楼梯内没有烟气聚集和存留,保证疏散安全。室外楼梯也可供辅助人员应急疏散。
4.3 利用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疏散
疏散指示标志的合理设置,对人员安全疏散具有重要作用,国内外实际应用表明,在疏散走道和主要疏散路线的地面上或靠近地面的墙上设置发光疏散指示标志,对安全疏散起到很好的作用,可以更有效地帮助人们在浓烟弥漫的情况下,及时识别疏散位置和方向,迅速沿发光疏散指示标志顺利疏散,避免造成伤亡事故。
4.4 利用建筑物内配备的逃生器具
有些建筑物内配备了辅助疏散设施。如《建规》、《高规》要求建筑物内与走道相连的外墙上设的阳台、凹廊应设置辅助疏散的设施。包括逃生袋、救生绳、滑梯、折叠式人孔梯箱、缓降器等,有些建筑物内还配有防烟面具,这些设施、设备都对火场逃生具有辅助作用。
4.5 利用好消防控制室
火场指挥部在消防控制室内可以操作实现:停止有关部位的通风机,关闭防火阀,并接收反馈信号;启动有关部位防火阀、排烟风机和排烟阀,并接收其反馈信号;关闭有关部位的防火门、防火卷帘,接收其反馈信号;发出控制信号,强制电梯停在首层,并接收其反馈信号;接通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灯;切断有关部位的非应急电源等,火场指挥员及时操作、控制,会为灭火救援的成功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2]G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没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S].
[3]GB50098-98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版)[S].
[4]GB50370-2005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S].
[5]GB50084-200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2005年版)[S]
[6]公安部消防局.消防灭火救援[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
[7]GB50196-93高倍数、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2002年版)
[8]GB50116-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