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驾驶员夜间视觉特性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评论: 更新日期:2016年12月16日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汽车已非常普及,伴随着车辆的增多,道路交通任务日益繁重。在众多车辆事故中,发生在夜间的约占事故总数的一半。这主要是驾驶员夜间行车出现的视觉问题所引起的。文章从驾驶员夜间视觉特性与夜间行车特点入手,分析夜间视觉特性对行车安全的影响,找出影响视觉特性的因素,提出了提高夜间行车安全性的对策。
 
    关键词:视觉特性;行车安全;影响
 
    一、夜间视觉特性的含义及夜间行车的特点
 
    (一)驾驶员夜间视觉特性的含义
 
    夜间视觉特性是指夜间人的眼睛所具有的观察能力及其变化规律。主要由夜视力、暗适应、眩光感、夜间感知特性等组成。
 
    (二)夜间行车的特点
 
    夜间在城市繁华街道上行车,由于路灯,霓红灯及其他灯光交织辉映(在雨中还有道路反射光线的刺激),易使驾驶员眼花缭乱,对交通情况的观察、判断迟钝,甚至出现错觉。夜间在公路上行车,由于灯光照射范围和亮度有限,视力减弱(夜视力较白天减弱1/2),视野变得很狭窄,加上路面起伏不平,灯光常随车身起伏晃动,使驾驶员对道路地形、路面状况交通情况和行进方向的判断均感困难。
 
    二、夜间视觉特性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一)夜视力
 
    夜视力是指在夜晚暗处,眼睛能分辨物体形状的能力。夜视力与光线亮度有关,亮度加大可以增强视力,在照度为0.1米-1000米烛光的范围内,两者几乎成线性的关系。由于夜晚照度低引起的视力下降叫做夜近视。通过研究发现,夜间的交通事故往往与夜间光线不足,视力下降有直接关系。
 
    (二)暗适应
 
    当照度减弱时,眼睛对光的感受性提高的现象,叫暗适应。眼睛从亮处到暗处,开始什么也看不清楚,经过一段时间后可逐渐看清物体的轮廓,这种变化叫暗适应。与之相对的是明适应。
 
    (三)夜间感知特性
 
    第一,颜色的辨认。视网膜的锥体细胞具有非常高的视锐度,负责观察物体的细节,能够分辨颜色。杆体细胞具有微光下察觉物体存在和运动的功能,而不能分辨颜色和细节。第二,对不同对比度的物体的感知。夜间汽车用远光灯或近光灯行驶,蓝道环视标对比度分别为88%和35%,发现视标时的距离为认知距离,能确认缺口方向时的距离为确认距离,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中看出,对比度大时,认知距离与确认距离之差较大。即驾驶员有较充裕的时间思考,应付各种事变,这样有利于行车安全。对比度小时,认知距离与确认距离相差极小,即从发现有“物”到确认是“何物”时的时间太短,这对行车安全极为不利。
 
    三、影响驾驶员夜间视觉特性的因素
 
    第一,年龄。人眼的视觉机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衰退,尤其是夜视力、动视力、深视力等。据调查年龄在20岁-30岁之间的驾驶员夜视力最好。第二,眼睛生理状态。眼睛的生理状况如眼疾影响视力,神经原疾病、白内障、视肉膜剥离、眼外伤、青光眼等均会造成驾驶员的夜视力丧失。此外,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一氧化碳中毒、有机磷农药、新陈代谢紊乱等也导致夜视力明显下降。
 
    四、提高夜间行车安全性的对策
 
    (一)进行暗适应检查
 
    在选拔驾驶员的时候,要制定合理的选拔标准,不仅要检查驾驶员的夜视力、辨色力,还要检查驾驶员的暗适应能力等。车辆部门应根据暗适应能力的不同,合理派发暗适应强的驾驶员进行夜间行车。
 
    (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驾驶员应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注意合理饮食,保持营养均衡,尽量少抽烟,严禁在驾驶车辆时抽烟,严禁酒后驾车,保持眼睛的健康清洁,带病开车时应合理用药,尽量避免服用影响行车安全的药物。
 
    (三)遵守交通规则,灵活使用灯光
 
    第一,超车时的灯光使用。一般道路超车,在道路交通条件允许时,打开左转向灯,连续闪烁远近灯光,确认前车已让路,开远光灯超越,超越过程中,对面有来车时,改用近光灯,超车后,给被超越车辆留出必要的安全距离,开右转向灯,逐渐驶回原车道,回转转向指示灯,根据道路情况使用灯光。第二,会车时的灯光使用。提前选择交汇地点,按规定在150米之外关闭远光灯时,根据道路条件控制车速,尽量靠右侧行驶,进入150米以内对方没关闭近光灯时,应变换远近光灯示意。
 
    (四)把握夜间行车规律,提高夜间行车能力
 
    第一,严格控制车速。这是保证夜间行车安全的根本性措施。驾驶员应充分意识到在夜间高速行车的危险性。第二,注意左侧横过马路的行人。在城市道路的交通繁忙地段,有时对向车道上排满了等红灯的车辆。在这种情况下常常有行人从车龙的车缝里跑出来从左向右横过马路。
 
    五、结束语:
 
    由于人们已经意识到驾驶员是主要的矛盾,其本身所具有的安全可靠度才是交通安全的保证,而驾驶员80%以上的信息由视觉提供,客观上更要求驾驶员加强对夜间视觉特性与行车安全关系的了解和学习,从而提高夜间行车的能力。
 
    参考文献:
 
    1、2005届优秀论文集[C].汽车管理学院,2005.
    2、刘浩学.汽车使用安全技术[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3、李百川.汽车驾驶员适宜性检测及评价[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军事经济学院襄樊分院军事技能教研室)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