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急诊护士职业危害分析与防范对策

  
评论: 更新日期:2014年01月18日

         2. 防护对策
        2.1加强自身保护,提高职业防护意识 
        护士首先应充分认识针刺伤的危害性,在进行各项操作时集中注意力,严格管理各种锐器,做到有效预防。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评定表明60%~80%的锐器伤是可以预防的[6]。加强标准预防知识的学习。标准预防中明确规定在所有可能暴露于血液, 体液的过程中应戴手套,每位急诊科护士都应该提高预防针刺伤的自觉性。为昏迷、烦躁及其他不合作的病人穿刺时要有人在旁协助。抢救病人采用安全型留置针进行输液。一旦发生锐器伤应立即在伤口旁轻轻挤压, 尽可能挤出伤口处的血液, 用肥皂水或流动水进行冲洗伤口5~10min, 用安尔碘消毒后包扎伤口,意外受伤后48h内做HBV、HCV、HIV等基础水平检查。若可疑感染HBV病毒,应注射抗乙肝病毒高价抗体和乙肝疫苗;若可疑感染HCV病毒,应在暴露4~6周后检测HCV RNA;若可疑感染HIV病毒,尽快检查HIV抗体;并在暴露后第4、8、12周及6个月时对HIV抗体进行检测,根据《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指导原则》进行相关的处理。意外暴露后必须在48h内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并填写意外暴露报告卡[7],做好跟踪监测工作。管理层对护士要经常强调洗手和戴手套的作用,保证护士在急危重病人抢救时能沉着应对,有条不紊,避免遭受外源性的污染。损伤性污物,如针头、锐器使用后应及时放入专用容器盒内,密闭存放,禁止双手回套针帽。
        2.2防护器具的使用
        一般情况下操作、接触病人时除工作服、鞋帽外,还要戴口罩、手套,特殊情况下需穿隔离衣,戴护目镜,和防护面罩。手套要在诊疗、护理不同的患者应更换,操作时手套破损及时更换,操作完成脱去手套后,应按规定程序与方法洗手。接触刺激性较强的含氯消毒剂,尤其是在更换或测试消毒液时,应带好口罩、手套,避免直接用手取放。辅助检查时,护士最好离开放射源区。如病情需要必须陪同,则必须带好铅帽、穿好铅衣。床旁摄片时应配备含铅屏障,以便拍片工作人员及时躲藏于背后,防止电离辐射对人体的伤害。
         2.3加强心理辅导,提升心理应急能力
        急诊护士是“关怀者”,同时也是“被关怀者”,护士应有自己的支持系统,以减轻心理压力,缓解心理疲劳。利用广播、电视、报纸 、互联网等媒体对护士工作加以正面宣传,提高整个社会对护理工作的理解与认同[8],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使护士的付出和获得的社会尊重之间平衡。教育护士学会自我心理疏导,学会自我放松、自我调节;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工作环境;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保证充足的睡眠,放松心情,以最佳的身心状态投入护理工作中。解决急诊护理人员缺编问题,减轻其工作量,管理层要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构建合理护理梯队。管理层要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弹性排班:繁忙时段加强护理力量,遇病人较少时,可合理安排人员轮休,每个班次均有高年资护士把关。重视护士家庭的因素,关心护士个人生活,及时解决护士实际困难,使她们没有后顾之忧,身心愉快的为病人服务。提升护士心理素质,对有负面情绪者应采取措施,或积极寻求社会支持,进行心理疏导,鼓励宣泄、倾诉,也可使用姑息、转移、忽视等方法减轻心理压力,营造积极、健康、愉快的身心环境。
        2.4暴力事件防护
        2.4.1加强安全法制教育,提高急诊科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并制定出相应的应急预案,增强相应的应急能力。
        2.4.2改进急诊就诊服务流程,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加强与病人及家属沟通,取得病人及家属的理解、配合,避免暴力事件。
        2.4.3不断提高急诊科护理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提高各种急诊抢救的成功率,减少暴力发生的诱因。提高急诊科护理人员的人文素质,只有具备比较好的人文素质,才能在医疗护理工作中,给病人更多的亲情关怀,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及暴力事件。医院应加强治安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安全保卫制度,我院在急诊科安装监控装置,增派保安人员巡查,以增强防范能力;同时,还设立了专门机构,接受和处理病人投诉,使医疗纠纷得到合理解决,避免和减少暴力冲突的诱因。
       
         3  小结
        急诊科作为急危重症病人相对集中的场所,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具有复杂、多变、不确定性,而护理人员对自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在我国,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教育可以说是一项空白[9]。目前护士学校均未设置职业安全防护教育课程,也无相应的教材[10]。对在职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开展的深度、广度都不够。护士的职业危险                                                                                                                                                                                                                                                                                                                                                                   因素及如何安全防护正逐渐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患者在治疗中需要一个安全的就诊环境,护士也需要一个安全的操作环境进行工作。因此,应将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列入护士教育课程,列入岗前培训内容,把职业安全教育放在首位,提高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工作。护理安全文化是一种护理管理思路[11],医院管理层也要加大在职业安全方面的投入,建立完善的职业暴露管理制度,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把职业危险因素的发生率降到最低。这需要各部门的重视,同抓共管,全员参与。只有加强职业风险防护知识的教育,提高自我防护能力,严格遵守各种诊疗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才能使护士的健康得到有效的保障,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患者保障患者的安全。                                      
       
        参 考 文 献
        [1]王方.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5):290.应菊素, [2] [2]徐国英,王晶,等.急诊护士对针刺伤的认知及针刺伤后心理状态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204-206.
        [3]Elis M B,Ian T W,Crag N S,et al.Risk and Management 25 ofBlood Bome Infections in Health Care Workers[J].Clinical Microbiology Reviews,2000,13(3):385-407.
        [4] 戴青梅,王立英,刘素美,等.医护人员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32-533.
        [5]王红红,杨敏,何国平,等.护士工作中针刺伤现状及预防对策[J].实用预防医学,2002,9(6):666.
        [6]兰赛金,郑祎升.临床护生针刺伤原因及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9):94-95.
        [7]刘振声,金大鹏,陈增辉.医院感染管理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0. 18.
        [8] 孙宏玉,郭光霞.县级医院急诊护士与病房护士工作压力源的调查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3,3(4):10-13. 
        [9]邓敬.临床护士针刺伤的防护新进展[J].当代护士,2008(7):112-114.
        [10]兰赛金,郑祎升.临床护生针刺伤原因及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9):94-95.
        [11]申玉云,刘胜娟.护理人员如何搞好护理安全和护理管理[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5,22(4):490-491.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