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办法

  
评论: 更新日期:2009年10月26日
 
13)放炮;是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
14)瓦斯爆炸:指可燃性气体瓦斯、煤尘与空气混合形成了达到燃烧极限的混合物,接触火源时,引起的化学性爆炸事故;
15)火药爆炸:是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
16)锅炉爆炸:指锅炉发生的物理性爆炸事故;
17)容器爆炸:容器(压力容器、汽瓶的简称)是指比较容易发生事故,且事故危害性较大的承受压力载荷的密闭装置。容器爆炸是指压力容器破裂引起的气体爆炸即物理性爆炸。包括容器内盛装的可燃性液化气在容器破裂后,立即蒸发,与周围的空气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遇到火源时形成的化学爆炸,也称容器的二次爆炸;
18)其他爆炸:不属于上述爆炸的事故;
19)中毒和窒息:指人体接触有毒物质,如在误吃有毒食物或呼吸有毒气体引起的人体急性中毒事故,或在废弃的坑道、横通道、暗井、涵洞、地下管道等不通风的地方工作,因为氧气缺乏有时会发生突然晕到,甚至死亡的事故称为窒息。不适用于病理变化导致的中毒和窒息事故,也不适用于慢性中毒和职业病导致的死亡;
20)其他伤害:凡不属于上述伤害的事故均称为其他伤害。如扭伤、跌伤、冻伤、野兽咬伤、钉子扎伤等。
3 危险源辨识准备。在危险源辨识前,各单位负责此项工作的人员应作好充分准备:
(1)              各级管理者要高度重视,在人员、时间、和其他资源上给予支持和保证;
(2)              必须由懂专业、有经验的人员组成辨识小组,如生产经理、技术经理、安全特派员、施工队长、工程师、技术员、安全员、班组长、绞车司机、管库员、调度员、现场施工人员;
(3)              识别和应用的法律法规要全,基本覆盖本单位、本项目的所有施工、作业(工作)及设备(设施);
(4)              对参加辨识的员工掌握辨识范围和类别的基本情况,了解法律法规对本单位、本项目安全具体要求;
(5)              资料准备齐全;
6)首先确定业务活动内容及活动场所,然后开始对危险源及其潜在风险进行辨识。
4   危险源辨识方法
(1) 调查法:辨识小组按上述内容在现场进行调查、辨识;
(2)               安全检查表辨识法:辨识小组按辩识内容编制安全检查表,进行辨识;
(3)               经验法:辨识小组按辩识内容,结合以往经验进行辨识;
(4)               经辨识的危险源填入《危险源调查表》内。
5   危险源辨识的确定要点
(1) 重大危险源是指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具有伤亡人数众多、经济损失严重、社会影响大的特征。
(2)    危险险源一般出现在:冒顶、突水涌水、煤层瓦斯、斜竖井提升、掘进爆破、基础开挖、起吊作业、多人高处作业、高压电气、锅炉压力容器、油料、爆破物品贮运等。
(3)    危险源的确定要防止遗漏,不仅要分析正常施工、操作时的危险因素,更重要的是要充分考虑组织活动的3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和3钟状态(正常、异常、紧急)下潜在的各种危险,分析支护失效,设备、装置破坏及操作失误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的危险因素。
五、 风险评价办法
1、风险评价应由有关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成立评价小组,在熟悉作业现场、相关法规、标准、评价方法后方能进行。
2、专家打分评价法
(1)             由评价小组(一般5~7人)对本单位、本项目已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逐个打分,根据分值大小确定一般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在评价时要考虑:A伤害程度;B风险发生的可能性;C法律法规符合性;D影响程度;E资源消耗等因素。其分值大小见《危险源评价专家打分法分值表》。
        (2)评价时,对应《危险源评价专家打分法分值表》,几人同时对某一危险源进行打分,然后由主持人将各位专家的分值相加,再除以人数,所得分数即为危险源和级别分数。综合得分在12分以下为一般危险源,12分以上为重大危险源;当A=5B=5时,也应定为重大危险源。评价情况填入《危险源(专家打分法)评价表》内。
 
危险源评价专家打分法分值表
 

 

评价项目
伤害可能的程度
应得分值
 
A伤害程度
严重
5
一般
3
轻微
1
 
B发生的可能性
5
3
1
 
C法律法规符合性
超标
5
接近标准
3
达标
1
 
D影响范围
周围社区
5
场界内
3
操作者本人
1
 
E资源消耗
3
2
1
 3、        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1)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法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之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三种因素是: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其赋分标准见下表: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可以预料
0.5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6
相当可能
0.2
极不可能
3
可能,但不经常
0.1
实际不可能
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
 

 

分数值
人员暴露于危险
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分数值
人员暴露于危险
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10
连续暴露
2
每月一次暴露
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1
每年几次暴露
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0.5
非常罕见的暴露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
 

 

分数值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分数值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100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
7
严重,重伤,或造成较小的财产损失
40
灾难,数人死亡,或造成很大财产损失
3
重大,致残,或很小的财产损失
15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或造成一定的财产损失
1
引人注目,不利于基本的安全卫生要求
      (2)由评价小组专家共同确定每一危险源的LEC各项分值,然后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
D=LEC
           (3)将D值与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中的分值相比较,进行风险等级划分,若D值大于70分,则应定为重大危险源,。危险源评价情况填入《危险源(LEC法)评价表》内。
                 根据风险值D进行风险等级划分
 

 

分数值
风险级别
危险程度
大于320
一级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制定管理方案及应急予案)
160-320
二级
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制定管理方案及应急予案)
70-160
三级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编制管理方案)
20-70
四级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小于20
五级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无论是专家打分法还时LEC法,危险等级的划分都是凭经验判断,难免带有局限性,应用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