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抵制毒品,参与禁毒

作者:罗培桂  来源:安全教育每周一课 
评论: 更新日期:2009年08月31日
 
抵制毒品,参与禁毒
 
授课时间:2008年6月23日  授课班级:06、07级
教学目的:今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抵制毒品,参与禁毒”
通过本节防毒安全教育,让学生认识毒品以及了解毒品的危害性,做到远离毒品,拒绝毒品,使学生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广交益友,远离损友,从内心里形成一道坚固的防毒长城。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亲爱的同学们!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也是开展禁毒人民战争的重要节日,是远离毒品、打击犯罪的胜利时刻。这一天,邪恶的毒枭、罪恶的毒贩以及成千上万染上毒瘾的受害者,非但要忍受病痛的折磨,还要接受正义的审判、承受道义的批判,以及领受良心的自责和歉疚。再过几天就是国际禁毒日了,今年联合国国际禁毒日主题是:“抵制毒品,参与禁毒”,在今天这一节课堂上,我给大家介绍毒品对社会构成的危害这一问题,希望我的课能赢得广大同学的满意。首先还是让大家来了解一下“6·26”国际禁毒日来历吧!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毒品蔓延泛滥,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和国际社会的安宁,已成为严重的国际性公害,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1987年6月根据联合国秘书长的建议,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召开了“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的问题国际会议”,这是部长级禁毒国际会议,有138个国家的300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提出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Yestolife,Nottodrugs)的口号。6月26日大会结束时,与会代表一致通过决议,将每年的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国对毒品问题的重视,号召全世界人民共同来抵御毒品危害。
  毒品是人类的公害,不仅损害人的身体、毒害人的灵魂,还容易引发艾滋病等疾病的传播。据报道,全国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近84万,而且呈明显上升趋势;全国因吸毒造成的死亡人数已达3万余人。毒品非但直接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而且严重威胁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毒品猛于虎、残似狼、凶如兽,是人类的天敌、仇敌、大敌。“吸毒,一缕青烟荡尽文明”。毒品问题诱发大量违法犯罪活动,因贩毒、吸毒派生而出的暴力、凶杀、卖淫、艾滋病传播等,营生了多米诺骨牌效应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一些地区的抢劫、抢夺和盗窃案件中有60%甚至80%是吸毒人员所为,已严重危害到国家的稳定发展。诚如一位医生所指,如果一个国家的吸毒问题得不到有效的控制而不断蔓延,那么这个民族不用任何外力征服就会自己垮掉。的确如是,毒品泛滥非但可以毁掉一个人、单个家庭,也能使一代人、一个民族坠入万劫不复之地。毒品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据卫生部测算,目前全国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约为84万,在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中,约有55.3%是因静脉注射毒品而感染的;毒品耗费大量人民财富,以每个吸毒者每天吸食0.3克海洛因计算,仅全国登记在册的79万海洛因滥用者每年至少消耗270亿元人民币。百余年前爱国大臣林则徐的警告,“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今日听来,依然振聋发聩。
国家禁毒委有关负责人说,目前我国禁毒形势严峻,我国现有吸毒人员已达79.1万名。尤其令人痛心的是,我国吸毒者中80%以上是35岁以下的青少年。而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所在,关系事业成败、国家兴亡、民族荣辱。值此国际禁毒日,非但要实施严厉的打击毒品犯罪活动,对吸毒人员进行“大普查、大收戒、大帮教”,尤为重要的是,要积极倡导健康有益的生活方式,让“珍爱生命,拒绝毒品”成为共识,让“珍惜自我,健康抉择”成为常态,让拒绝毒品成为人民战争。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实现遏制毒品危害的目标,才能创造一个没有毒品、远离犯罪的美好的明天。
一、对毒品的认识,毒品具有以下的共同特征:
1.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强制性地使吸食者连续使用该药,并且不择手段地去获得它;
2.连续使用有加大剂量的趋势;
3.对该药产生精神依赖性及躯体依赖性,断药后产生戒断症状;
4.对个人、家庭、社会都会产生危害性结果。
联合国麻醉药品委员会将毒品分为六大类:
1.吗啡型药物,包括鸦片、吗啡、可卡因、海洛因和罂粟植物等最危险的毒品; 
2.可卡因和可卡叶;
3.大麻;
4.安非他明等人工合成兴奋剂;
5.安眠镇静剂,包括巴比妥药物和安眠酮;
6.精神药物,即安定类药物。
二、毒品对社会的危害
毒品,严重危害国家的社会治安和稳定,严重危害国家的社会发展与进步,严重危害国家的前途与命运。
  1、危害社会安定,诱发各种刑事犯罪
  吸毒者吸食、注射毒品,需要大量的金钱,吸毒者面对这样高额的费用和强烈的诱惑,会丧心病狂、不择手段、甚至铤而走险,进行抢劫、盗窃、诈骗、贪污、卖淫甚至杀人等违法犯罪活动,许多瘾君子五毒俱全,给社会治安造成严重危害。大量使实证明,吸毒已成为诱发犯罪、危害社会治安的根源之一。
(1)、对家庭的危害:家庭中一旦出现了吸毒者,家便不成其为家了。吸毒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破害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经济破产、亲属离散、甚至家破人亡的困难境地。
诱发财产型违法犯罪。财产型违法犯罪是指以强烈的物质占有欲为动机,以获取非法经济利益为目的,用非法手段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取公私财物占为己有的违法犯罪行为。如走私、抢劫、盗窃、贪污、诈骗等。吸毒者常和刑事案件联系在一起,这是为什么呢?其主要原因是为了获得支付昂贵的毒品费用。
(2)对社会生产力的巨大破坏:吸毒首先导致身体疾病,影响生产,其次是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和浪费,同时毒品活动还造成环境恶化,缩小了人类的生存空间。
同时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所有的吸毒者都希望发展新的吸毒者,因为这样,可以把自己本来已经高价买来的毒品用更高的价钱卖给新的吸毒者,用赚来的黑钱买更多的毒品。这种做法,在吸毒者队伍中普遍称为“以贩养吸”,由此,不仅导致了更多的人陷入毒窟,还导致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及强迫容留他人吸毒的犯罪现象的蔓延。
(3)毒品活动扰乱社会治安:毒品活动加剧诱发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扰乱了社会治安,给社会安定带来巨大威胁。无论用什么方式吸毒,对人体的肌体都会造成极大的损害。“以淫养吸”,道德沦丧。一些女性吸毒者在丧失了劳动能力,耗尽家庭财产之后,仍不能控制强烈的觅毒欲望,当无钱买毒品缓解毒瘾时,她们就会无所不为,甚至走上出卖自己肉体赚取毒资的悲惨之路,由于这类卖淫妇女增多,导致娼妓成灾,道德沦丧、家庭破裂。
2、对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危害
 毒品的非法生产、贩卖和吸食随之而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犯罪率上升,性病和艾滋病蔓延等等,严重地威胁着众多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带来了巨大危害,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
(1)、毒品对中华民族的危害。毒品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带来的危害是世人皆知的。19世纪30年代起,帝国主义首先用鸦片打开了中国的大门。1834年,帝国主义向我国输出鸦片达2万多箱,到1838年竟达到了4万多箱。鸦片的大量流入,给当时的中国社会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在1834-1839年期间,使中国因吸食鸦片每年外流白银400多万两,使得清政府银源枯竭,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严重地影响了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到了1839年吸毒者已达到400万人,鸦片毒害严重削弱了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和军队战斗力,使中华民族素质下降,蒙受了“东亚病夫”的屈辱。国力衰竭,民族落后给帝国主义的侵略创造了有利条件。
(2)、毒品对青少年的危害。当今世界滥用毒品的人中,有近三分之二是青年。青少年一代肩负着国家强盛、民族兴旺、社会进步的重任,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但是,现在毒品大量泛滥,许多青少年在毒品的烟雾中沉沦、堕落,直接危害着世界各国各地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这是一个关系到中华民族兴衰成败,关系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问题,试想那些嗜毒如命,病体萎弱,萎靡不振的吸毒者,又怎能挑得起振兴中华民族,把建设有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重担呢?
3、吸毒对身心的危害
(1)吸毒对身体的毒性作用:毒性作用是指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对身体的一种有害作用,通常伴有机体的功能失调和组织病理变化。中毒主要特征有:嗜睡、感觉迟钝、运动失调、幻觉、妄想、定向障碍等。
(2)戒断反应:是长期吸毒造成的一种严重和具有潜在致命危险的身心损害,许多吸毒者在没有经济来源购毒、吸毒的情况下,或死于严重的身体戒断反应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或由于痛苦难忍而自杀身亡。戒断反应也是吸毒者戒断难的重要原因。
(3)精神障碍与变态:吸毒所致最突出的精神障碍是幻觉和思维障碍。他们的行为特点围绕毒品转,甚至为吸毒而丧失人性。
(4)感染性疾病:静脉注射毒品给滥用者带来感染性合并症,最常见的有化脓性感染和乙形肝炎,及令人担忧的艾滋病问题。此外,还损害神经系统、免疫系统,易感染各种疾病。
4、吸毒对人体的三大危害
(1)身体依赖性
由于反复用药所造成的一种强烈的依赖性。
身体依赖性:毒品作用于人体,使人体体能产生适应性改变,形成在药物作用下的新的平衡状态。一旦停掉药物,生理功能就会发生紊乱,出现一系列严重反应,称为戒断反应,使人感到非常痛苦。用药者为了避免戒断反应,就必须定时用药,并且不断加大剂量,使吸毒者终日离不开毒品。
(2)精神依赖性
毒品进入人体后作用于人的神经系统,使吸毒者出现一种渴求用药的强烈欲望,驱使吸毒者不顾一切地寻求和使用毒品。一旦出现精神依赖后,即使经过脱毒治疗,在急性期戒断反应基本控制后,要完全康复原有生理机能往往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更严重的是,对毒品的依赖性难以消除。这是许多吸毒者在一而在、再而三复吸毒的原因,也是世界医、药学界尚待解决的课题。
(3)毒品危害人体的机理
我国目前流行最广、危害最严重的毒品是海洛因,海洛因属于阿片灯药物。在正常人的脑内和体内一些器官,存在着内源性阿片肽和阿片受体。在正常情况下,内源性阿片肽作用于阿片受体,调节着人的情绪和行为。人在吸食海洛因后,抑制了内源性阿片肽的生成,逐渐形成在海洛因作用下的平衡状态,一旦停用就会出现不安、焦虑、忽冷忽热、起鸡皮疙瘩、流泪、流涕、出汗、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这种戒断反应的痛苦,反过来又促使吸毒者为避免这种痛苦而千方百计地维持吸毒状态。冰毒和摇头丸在药理作用上属中枢兴奋药,毁坏人的神经中枢。
三、当人们关爱自己和亲人健康时,千万警惕世界瘟疫恶魔——毒品与艾滋病两大“杀手”。
              远离毒品,远离艾滋!
    当今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自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国门大开,毒品泛滥,艾滋病传播,二者蔓延速度之快,令世人瞩目。尤其是中国吸毒与艾滋病关联互动,相伴相生突显,拉起交叉链条,构架出黑黄复合体,出现吸毒与艾滋病毒感染者青壮年族群,不仅危及中国现代建设,影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甚至危及中国华民族昌盛与千秋万代。
    据监测调查表明,中国感染艾滋病者多以吸毒人群为主体,当前约占70%左右,主要是扎吸静脉注射毒品人群,共同使用注射器的社会行为,导致经血液传播所致。
    加之吸毒人群以青少年为主体人群,性乱行为导致感染艾滋病。吸毒的青年男女处于性萌动与旺盛期,卖淫嫖娼,多个性伙伴不洁性行为易感性病与艾滋病。吸毒与艾滋病中介感染温床是性病的传播作用。中国性病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每年以30%速度激增,不完全统计吸毒人群中20-30%有性病。据北京大学邵秦教授调查珠海戒毒康复中心100名吸毒女青年中21%患性病,尚有2名艾滋病毒感染者。又据xxx等在《女性强制戒毒人群STD调查报告》表明性患病率占35.9%,再据xxx等人《421特殊人群调查报告》统计吸毒妇女性病检出率达33%。
    面对吸毒与艾滋病交叉互动人群,如何综合治理,加强防范措施,辨析其社会行为,先要概述中国近期毒品与艾滋病严峻形势及特点,再寻求应对方案。
    中国在2001年底宣布在册吸毒人口有90.1万人,估算加上隐性吸毒人数,有450万左右。
    我国在册吸毒人口从1988年5万人,1995年52万,2000年86万,2001年升至90.1万,吸毒人数增长速度呈“蛙跃式”攀升,令人震惊。从分布看,已遍及全国,其主要走向已由云南边境省转向沿海,1995年开始,沿海广东省跃居第一位。四川、湖南、广西、新疆、云南、重庆市、中西部地区也十分严重,遍及城镇与乡村。
    进入新世纪面临女性吸毒人群上升,全国约占20%,比10年前多一倍,沿海广东、深圳女性吸毒人口甚至占40%以上。妇女吸毒人数上升,表明女青年经济参与率高,地下性工作者激增,夜总会中的三陪女和吧女,以及按摩女,暗娼,妓女黄毒浮起,她们过夜生活,出卖青春,先有吸毒毛病,再有性乱行为得上性病后,进而感染艾滋病,使艾滋病逐渐传播到一般人群中去。
    毒品精品化,多元化。除鸦片、海洛因外,冰毒、摇头丸,K粉(利安胴,大麻……)新型化学毒品抬头。
    中国有8000万到1亿人左右的流动人口。集中在高密度的城镇,居住条件差,文化素质低,卫生环境恶劣。工作不稳定,收入少,医疗机遇少,普遍文化素质低,甚至有许多是文盲,由贫困地区外出,孤身无助,容易发生不良的各种行为。甚至受少数坏人的诱惑,吸毒,违法犯罪行为时有发生,所以毒品这个魔鬼先潜入这些流动的易感人群。若没有预防毒品的知识,容易在流动人群中变成扩散者。
小结:
全面禁绝毒品,事关民族的前途命运,事关和谐社会的构建。让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充分发挥人人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推进禁毒人民战争的深入开展,为进一步增强全国人民的安居感、安全感和正义感,为净化新时期我国的社会环境,为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振兴,作出不懈努力,作出新的贡献!
作业:请你说说对毒品的认识有多少?它们有哪些共同特征?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