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软性毒品 永葆校园净土
教学目的:通过讲述鸦片战争、“金三角”概况和个别典型案例讲解,让学生了解毒品的来源、危害,提高对毒品的防范意识,拒绝软性毒品的诱惑,建立健康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教学内容:
一、 鸦片战争对中国和中国民众的影响
中国历史共有两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农业国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加上保守的“天朝上国”思想,一直以来中国人对外来的产品的需求很小。外国商人为摄取暴利,从华南将大量鸦片走私输入中国。鸦片的泛滥,影响了民众的身心健康,使吏治败坏导致中国白银外流,政府财政收入短绌。朝野对禁烟的看法不一,道光十八年十一月(1838)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中国的禁烟措施,遭遇英国政府的强烈反对。1840年6月(道光二十年夏),由四十八艘舰船和四千余名官兵组成的英国远征军封锁了广州珠江口,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
鸦片战争不仅加深了清廷统治机构的腐败,同时也为中国百姓带来沉重的灾难。
从上至下吸食鸦片的人日增,鸦片的吸者当中,也不光是统治阶级及其附属者群体所属,也有些下层劳动者。他们本无吸食鸦片的经济条件,然而一失足便不易自拔,染上烟瘾后不但身体受损,甚至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而且往往伴随着品质、道德的沦丧。鸦片在当时对中华民族身心的危害是无法计量的。当时,由于吸食鸦片的原因,大量中国民众身体极度衰弱,极易患染各种疾病,精神颓废,寿命也会缩短,被讥讽为“东亚病夫”。
二、 “金三角”和罂粟种植
“金三角” (Golden Triangle) 是指位于东南亚泰国、缅甸和老挝三国边境地区的一个三角形地带,因这一地区盛产鸦片等毒品、是世界上主要的毒品产地,而使“金三角”闻名于世。“金三角”的范围包括缅甸北部的掸邦、克钦邦、泰国的清莱府、清迈府北部及老挝的琅南塔省、丰沙里、乌多姆塞省,及琅勃拉邦省西部,共有大小村镇3000多个。总面积为19.4万平方公里。
由于“金三角”地区大部分是在海拔在千米以上的崇山峻岭,气候炎热,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极适宜罂粟的生长,再加上这里丛林密布,道路崎岖,交通闭塞,三国政府鞭长莫及,为种植罂粟提供了政治、经济以及地理、气候等方面得天独厚的条件。
清盛县位于昔日著名毒源地“金三角”的泰国一侧。20世纪60年代,这里已成为以盛产鸦片闻名世界的四大毒品产地之一,这里成了罂粟种植、提炼、贩运和走私的黄金地带。长期以来,这里一直活动着多股反政府武装和其他毒品武装,故又被称为“冒险家的乐园”。自从替代种植政策推行后,当地罂粟种植大幅下降。为了帮助当地农民就业,泰国有关部门还大力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如今这里已经成为最受外国游客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
虽然三国历届政府都曾做过禁毒工作,但均未能有效地阻止这一地区罂粟种植的发展。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英、美、法等国先后到该区传授种植、提炼、销售技术,并对鸦片采取收购,20世纪50年代这里形成了第一个鸦片生产高潮,接着出现60年代的“黄金时代”,产量从数十吨上升到200吨左右,到80年代初,产量已达700吨左右,1988年增至1200吨,1989年翻一番,产量达2400吨,1991年已突破3000吨大关。
此外,“金三角”地区有许多海洛因加工厂,大多设在深山密林中,有大批技术人员操纵着先进的机器设备日夜工作。由于“金三角”地区的鸦片质量上乘,多被加工成精制毒品海洛因,“东南亚海洛因”(SEAHEROIN) 当前已成为高质量海洛因的专用名词,销往世界各地。
在泰国境内的“金三角”地区,居住着祖祖辈辈擅长种植罂粟的苗族、瑶族和僳僳族。种植罂粟是他们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发财致富的一条捷径。因此,从事种植罂粟的人越来越多,毒品产量也越来越大。
缅甸是“金三角”地区罂粟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国家。这里居住的主要是缅甸的少数民族,世代靠种罂粟维持生计。为了与政府对抗,保护自己的鸦片种植业,当地居民把自己武装起来。在这些武装中,规模最大的是前缅泰边境的坤萨集团。他们有着一支实力强大、受过军事训练的近3000人的武装部队。这支部队身着军装,配备精良武器,富有作战经验。
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前几年,由于缅、泰两国军队加紧了对坤萨集团的进攻,摧毁了一批罂粟种植场,同时联合国控制滥用毒品基金会又拨出专款,在“金三角”地区推行谷物取代和咖啡取代罂粟种植政策。在一段时间内曾取得成效,罂粟产量大幅度下降,使中亚地区的“金新月”曾一度取代金三角而成为世界最大的鸦片生产基地。然而,自1986年以来,“金三角”的罂粟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产量急剧增加,大大超过历史最高纪录,再次成为世界头号鸦片生产基地。
每年经“金三角”地区贩运的海洛因占世界总量的60%~70%,而该地区海洛因的年生产能力能满足全球海洛因消费量两年的需要。1996年1月,坤萨领导的武装向政府投降。但这一地区毒品生产并未停止,仍是仅次于“金新月”的世界第二大鸦片产区。
三、 毒品的划分及毒品的危害
1、 传统毒品:
i. 鸦片
ii. 吗啡。
iii. 海洛因,俗称“白粉”。海洛因的毒瘾很难戒断,被称为“毒品之王”、“毒中极品”、“硬性毒品”。一般来说,“一朝吸毒、十年戒毒、终身想毒”。如果得不到就浑身难受,犹如万蚁啮骨、万刃裂肤、万蛊噬心,生不如死。如果吸食过量就会导致死亡
iv. 大麻。大麻是世界使用范围最广的毒品之一,被称为“穷人的毒品”
v. 可卡因、杜冷丁
vi. 二氢埃托啡等。
2、 新型毒品:新型毒品相比传统的海洛因等“硬性毒品”又称为“软性毒品”,它是近几年才传入我国并大肆泛滥的,其吸食的主要对象为青少年。
i. 苯丙胺类毒品:(1)冰毒 又称甲基苯丙胺(甲基安非他明);(2)摇头丸。
ii. K粉。
3、 摇头丸
“摇头丸”是安非他明类衍生物,是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的片剂,属中枢神经兴奋剂,是我国规定管制的精神药品。
“摇头丸”有强烈的中枢神经兴奋作用,有很强的精神依赖性,对人体有严重的危害。服用后表现为:活动过度、感情冲动、性欲亢进、嗜舞、偏执、妄想、自我约束力下降以及出现幻觉和暴力倾向等。该毒品现主要在迪厅、卡拉OK厅、夜总会等公共娱乐场所以口服形式被一些疯狂的舞迷所滥用。
MDMA、MDA等既具有三甲氧苯乙胺的致幻作用,也具有苯丙胺的兴奋作用。近一、两年来,MDMA 等致幻性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问题在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日益突出,对社会治安造成危害,成为一些暴力、强奸案件的诱发原因。因此类毒品服用后不仅有强烈的兴奋作用,而且会出现一定的幻觉、性冲动,造成行为失控,所以在这些地区俗称“摇头丸”、“快乐丸”、“劲乐丸”、“狂喜”、“忘我”、“疯药”、“强奸药片”等,也有按药片、药丸的不同颜色和上面的不同图案、字母称为“蓝精灵”、“白天使”、“蝴蝶”等。自1996年以来,MDMA等致幻性苯丙胺类兴奋剂已传入我国,传播速度很快,在云南、广东、上海、福建、浙江、北京等地都已相继发现此类毒品。
4、 K粉
所谓K粉,也叫凯他敏,是氯胺酮的俗称,由于英语Ke-tamine的第一个字母是K,故简称K粉。
用药后部分病人有精神异常现象,甚至出现谵妄。恢复期中要避免外界刺激(包括语言等)可减少此种不良反应。由于兴奋心血管系统,有高血压、脑血管意外史、颅内压增高、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禁用,青光眼患者慎用,对于心功能障碍和血容量不足的患者可引起严重循环抑制,应用前应补充血容量、改善心肌功能、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更严重的是,氯胺酮药力迅速,30秒钟、少量可致人昏迷。即便受害者清醒以后,也记不得发生了什么。有人曾把氯胺酮叫做“强奸药”,福建等地曾发现该药被利用作强奸及性侵犯的辅助药物
药品氯胺酮制剂更多被制成毒品K粉,并远销境外。我国对氯胺酮一直采取严密的管制,两年间氯胺酮由处方药进入二类名单再进入一类名单。2004年7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通知,将氯胺酮制剂列入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氯胺酮的生产、销售进入一个被严密管制的全封闭体系。
四、 典型案例和相关数据
1、 2004年2月15日出版的《世界新闻报》公开了一项独立调查结果:英国校园内的吸毒、贩毒现象令人触目惊心,每10个少年中就有4人承认吸过毒!
2、 2004年10月传出毒品入侵高雄县的初中校园,学生可以轻易的从同学手上买到“一粒眠”。警方经追查发现,至少五所学校都有学生吸毒,学生基于好奇心不但服用毒品,同学间还互相买卖,三四级的毒品只要五十块到一百块。
3、 普陀区北海初级中学,初二年级的同学被骗染上毒瘾。回家路上,忽然有陌生人关切地询问男生小A“你脸色不好,是不是胃疼”,并递来一片“维生素片”,让小A提精神。而在某网吧,通宵作战的小B接受了陌生人的香烟,“提精神”。小A和小B因此染上了毒瘾。
4、 2005年11月11月8日,解放刑侦大队接报,在人民医院相继有同一学校的几个学生来就治,且无一例外地出现了身体虚脱、头晕想呕的现象。医生诊断,这些学生涉嫌服食了一种类似于精神性药品的毒品。经确诊后,警方马上对3名涉嫌服食摇头丸的学生展开调查。他们随后很快交代了自己服食、购买摇头丸的经历。由此,一起校园贩毒案也浮出了水面。柳州市公安机关经过密切调查后,成功破获一起同学之间买卖毒品案件,位于桂中大道某学校的学生潘某因为涉嫌贩卖摇头丸,被解放刑侦大队刑事拘留。桂中大道某职校学生廖某生日当晚,廖高兴地邀上几个自己要好的朋友,到桂中市场的一个酒吧唱歌。期间,有人提起弄点摇头丸之类的东西来“Hi”一下,几个学生很快便想到了本校同学---外号“大麻”的潘某可以买到这玩意。经电话联系,廖某、吕某等人与潘某谈妥以140多元的价格购买5颗摇头丸,并约定在和平路进行交易。
五、 认识毒品 勇敢SAY NO
在通过学习历史和典型案例,对毒品有了充分的了解后,我们要坚决抵制毒品,尤其是要防范软性毒品侵入我们干净的校园。
1、 认真学习《禁毒法》,做到知法、懂法;
2、 要充分了解毒品的危害性;
3、 做到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4、 向家人、朋友宣传工作。
六、 课后思考题
1、 “6·26”国际禁毒日,我们该如何在校园宣传防毒禁毒工作?
2、 在生活中,我们如何做好防毒禁毒工作,如何保护自己远离毒品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