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落实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提升本质化安全水平
12.切实加强对安全责任落实和生产现场危险源点的动态监督检查。各单位安全检查每半月不少于一次,严格查处人员的不安全不负责的行为、设备的不安全状态以及违章指挥、违规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行为,坚决杜绝“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的行为发生,并做好检查记录,检查结果一个月报集团一次。
13.切实加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每周对本单位危险源点和关键部位排查一次,并登记建档。对排查出隐患做到有整改、有跟踪,并将整改结果及时上报,重大隐患实行挂牌督办。集团公司实行隐患整改通报制度,凡被集团公司通报的一律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挂牌督办。
14.认真落实集团公司《融资合作经营车辆导则》,提升安全管理与服务水平。融资合作经营车辆要做到一车一档、一人一档,要实行安全检查人员包干负责制,做到每月至少对每部车辆进行一次安全性能检查,对每名驾驶员进行一次安全宣传教育。车辆检查记录和人员教育记录要建立专门档案,存档备查。
四、落实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15.认真实施企业安全标准化、岗位标准化和现场标准化建设,建立以风险控制为核心,全员参与、过程控制和持续改进的动态安全管理体系。重新调整标准化评定内容和标准,重点围绕岗位标准化、现场标准化和岗位安全工作流程执行情况,突出现场和基础资料两个关键环节,实现本质安全的有效提升。对道路交通行业生产全过程各个环节的风险进行辨识、预防和控制,坚持开展定期检查、评比、通报、公示制度,安全标准化坚持年进行一次达标考核,对不合格单位坚决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并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坚决执行“一票否决制度”,取消一切评先资格,扣除年度安全保证金。
16.要切实加强基础管理建设,增强安全生产保障能力。结合单位实际建立完善各项安全管理档案和台账。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痕迹化管理,夯实安全管理基础。高标准抓好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建设,依据国家及本市的有关规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业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并提供必要的交通工具及办公设施、设备,以适应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
五、落实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建设,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17.重新梳理、修订各类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坚决落实《关于做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演练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各企业要结合形势任务变化,对各类应急预案重新进行一次梳理、修订,并根据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重点,各类专项应急预案至少组织开展一次演练活动,做到有演练记录、有参加人员签字、有演练评估报告、有演练照片等影像资料,并做到及时存档。2013年各运输企业相关单位要完成“预案”审批报备工作。
六、落实安全动态监控建设,提升动态监管水平
18.营运车辆GPS安装率必须达到100%。严格落实国家法规要求,对集团公司所有在用危险品运输车辆、旅游包车、班线客车以及8吨以上载重汽车、半挂载重汽车全部安装GPS定位监控装置,新增车辆必须加装符合国家标准的具有行驶记录仪功能的卫星定位或北斗定位装置,远长途夜班车安装3G视频监控系统。坚决做到已安装GPS车辆在网在线监控率达到100%。各单位要建立健全出车前卫星定位装置查验制度,不能正常在网在线监控的车辆一律不准上路行驶。对发现的故意遮挡、拆改、损坏监控设备的责任人,一律予以停职和辞退处罚。与此同时,各单位要培养专门的设备终端检修与维护人员,建立健全车载终端的日常检查与维修制度。
19.二级监控中心设置率必须达到100%。对已经安装GPS动态监控设施设备的单位,要按照系统配置要求,建立专门监控中心,落实专人监控,切实提高GPS动态监控设备的使用效率。加大对现有车辆监控软件功能的提升改造,规划期内监控车辆增加语言播报提示、中途休息地点设置电子围栏、夜间超速报警、违章停车、疲劳驾驶、脱线行驶自动报警、危险路段提示等功能。为实现联网联控,2013年所有二级监控中心一律加装高清视频传输监控的装置,并与集团中心联网,真正实现对监控的监控。
20.各单位营运车辆必须保持每日正常有效监控。要根据集团公司有关文件制度要求,日常监控做到操作标准统一、监控要求统一、基础档案统一,每日对营运车辆监控情况、处罚情况、信息发布情况进行详实记录,每月将记录汇总后报集团公司安全监督部。集团监控中心作为一级监控,将每月对在网运营车辆进行抽查,并每月公布一次抽查通报。
21.各单位要根据道路交通安全生产工作的现状和行业特点,不断开展以重大危险源点,危险线路、事故多发,易造成群死群伤和严重后果的部门及部位的危险性评估与事故预控工作,客运企业要建立每一条客运线路的交通状况、限速情况、气候条件、沿线安全隐患路段、中途休息地点等信息台帐,并提供给驾驶人。要不断拓展安全评估的范围,由客运到货运,由道路运输到工业生产企业,通过全面的安全评估和危险性分析评价采取相应对策。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建立安全生产内部评价机制,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安全生产内部评价。评价内容应包括安全生产目标、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投入、安全教育培训、从业人员管理、车辆管理、生产安全监督与检查、应急响应与救援、事故处理与统计报告等各项安全生产制度的适宜性、充分性及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