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条 被稽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稽查人员应当及时报告,并提出处理建议:
(一)阻挠稽查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
(二)拒绝或拖延向稽查人员提供与稽查工作有关情况和资料的;
(三)销毁、隐匿、涂改有关文件、资料或提供虚假资料的;
(四)阻碍稽查人员进入现场调查取证、封存有关证据、物件的;
(五)其他妨碍稽查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行为。
第十四条 稽查工作结束后,一般应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稽查报告(附必要的稽查取证材料)。稽查报告一般包括案件基本情况、调查核实情况(包括存在问题和发现的其他情况)、调查结论和处理建议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等方面内容。
第十五条 重大案件的稽查报告应集体研判。
第十六条 稽查报告以部办公厅函转发给省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
第十七条 稽查报告转发给省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后,部稽查办应要求其做好处理意见的落实工作,按照规定的时间回复处理结果。
第十八条 部稽查办转由省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查办的案件,原则上要求在收到转办函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回复调查处理意见。特殊情况可提前或适当延长。
第十九条 对于稽查报告中有明确处理意见的案件,应将督办情况和处理意见落实情况报部领导批准后,方可结案。
第二十条 结案后,稽查人员应将稽查的线索、立案材料、取证材料、凭证、稽查报告、督办结果等材料,根据档案管理规定,分类整理、立卷、归档和保存。
第二十一条 对被稽查对象的处罚和处分,实行分工负责制度和处罚结果报告制度。
法律、法规规定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做出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决定的,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实施。
法律、法规规定由地方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及其有关部门做出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决定的,由地方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及其有关部门实施,并将处理结果报告上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
涉及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职责的问题,移交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处理。
第二十二条 稽查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其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或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一)对被稽查单位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隐匿不报的;
(二)与被稽查单位串通编造虚假稽查报告的;
(三)违法干预被稽查单位日常业务活动和经营管理活动,致使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
(四)其他影响稽查工作和公正执法的行为。
第二十三条 稽查人员在履行职责中,有其他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行为,应当承担纪律责任的,依照《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处理。
第二十四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可结合本地区实际,参照本办法制定稽查工作管理办法。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本办法施行前建设部发布的有关文件与本办法规定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