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训练 学龄前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已有明显发展,有较强的模仿力和求知欲,家长和教师可采用做游戏、讲故事、看图片等方式,将预防意外伤害的常识融入到日常生活和教学中。培养训练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改变不良行为,识别各种危险因素,使儿童由被动保护向识别危险、主动避开危险转变,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控能力,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3 重视环境安全管理 加强危险源的管理和改变危险环境可降低意外伤害的发生率。由于儿童具有好动、好奇心强、辨别能力差等特点,在一些有危险隐患的地方张贴明显的安全标志;阳台、窗户安装护栏网,及时关闭;开水瓶、电熨斗,锐利器具等应放在安全的地方;避免儿童接触电源;鼠药、农药、各类药品及消毒剂、洗涤剂要妥善放置,并告诉孩子药品或物品的用途及危害性,不可随便拿取,逐渐了解适应周围生活环境。
4 加强急救和防护系统 建立健全院前儿童意外伤害的社会急救和防护系统[7],提高医务人员的急救技能。在急诊接诊时,医护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技能,还应迅速及时、沉着冷静地处理每位意外伤害的儿童。由于意外伤害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知的严重后果,特别是发生窒息、溺水或触电时,现场急救尤为重要,护理人员应以社区为中心,开办家庭急救知识讲座及操作培训,教会群众做好儿童意外伤害的防护及简单易学的急救知识,如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简单的止血、包扎、固定等技术,提高意外伤害现场首次抢救技术,从而降低儿童意外伤害致残率和死亡率。
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是由多种因素作用所致,其预防和控制是一系统工程,需要儿童、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依其发生的危险因素,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加强健康宣教,增强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强化家长、教师的安全防范意识,最大限度的减少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提高儿童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 石淑华.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4):326-328.
[2] 方鹏騫,吴卫东.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对策研究.市场与人口分析,2001.7(1):25-30.
[3] 李亚萍.城市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的社会因素及其干预策略分析.医学与社会,2001,14(6):24-25.
[4] 张劲松,王玉凤.儿童气质与行为问题关系的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10(6):248.
[5] 向伟,丁宗一.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及措施.中华儿科杂志,2003,41(11):876-879.
[6] 刘可,冯启璋,张慧洁.广州市儿童发生意外伤害与其父母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相关性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1):809-810.
[7] 余凤妹,刘雪迎.儿童意外伤害原因分析及其预防措施.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6,3(1):57- 58.
作者简介:张晓静(1971年-),女,主管护师,本科,工作单位:032000 山西汾西矿业集团公司职工总医院;刘娟 ( 1972年-),女,主管护师,本科,工作单位:031302 山西汾西矿业集团公司河东矿职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