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违章使用各种灶具,引燃周围可燃物酿成火灾;
7 、实验课实验中违反实验操作规程,导致电气设备或线路超负荷,造成火灾;
8 、电气设备老化,超负荷用电造成火灾;
9 、建筑物或设备接地不良,雷击引起火灾。
10、厨房燃气燃油泄漏及烹炸食物引发火灾
五、加强中小学消防安全工作的几点建议
1、加强学校组织建设,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做好学校消防工作,在消防工作中认真落实责任制是根本,加强和完善各级消防组织是保障。学校的消防工作,要以公安部第61号令为准绳,并在组织机构,隐患整改,检查、巡查,消防宣传等各个方面全面落实,规范和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全面建立“安全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的消防安全管理新机制。
2、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完善设施。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高度重视消防安全工作,严格履行法定义务,要把解决和消除火灾隐患作为工作重点和归宿。同时,要在经济上加大投入,更新添置消防器材,完善消防设施建设,做到人、财、物有保障;消防设施齐备,管理制度健全,从硬件上保证学校的消防安全。
3、落实检查、巡查制度,全力消除火灾隐患。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严格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认真开展防火检查和巡查,全面排查火灾隐患;同时,要配合消防监督部门的监督抽查,实行火灾隐患整改责任制。对自查中发现的隐患和消防监督部门要求限期整改的问题,要严格按照法律要求加以整改,对一时难以整改的,除严格落实防范措施外,还要拿出整改计划,尽快加以解决。教育主管部门要把保证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的畅通作为消防工作的重点来抓,必须保障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的畅通。不能因为要防盗和便于管理,就将安全出口上锁或者人为分隔楼层。条件充许的,男女生应分开住宿,确实存在困难的,学校要主动与当地公安消防部门结合,在保障消防安全的前提下,采取分隔措施。学校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消防法规,主动将设计图纸报当地公安消防部门审核,施工结束后,再报公安消防部门验收,合格后再投入使用。以避免各种先天性火灾隐患。
4、制定灭火应急疏散预案,开展防火演练。各学校应当高度重视火灾预防工作,制定详细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定期开展防火演练。一方面检查预案的可行性和科学性,进一步完善预案;另一方面使学生了解火灾情况下疏散的程序,掌握逃生方法和要点,以帮助学生尽量克服在火灾情况下的不安心理,克服盲目行为,减少人员伤亡。
5、加强消防安全教育,普及消防安全知识。教育部门应当严格落实《消防法》第六条的“教育、劳动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消防知识纳入教学、培训内容”法定义务,将消防安全知识课纳入教学计划,并严格执行。掌握消防知识、熟悉消防技能是学生在火灾情况下生存的需要,也是有效预防和减少火灾中人员伤亡的最有效途径,是学生的“救命课”。因此,消防安全教育要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形式要多样化,以从根本上减少校园消防隐患,提高安全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