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对学校安全管理的几点反思和建议

  
评论: 更新日期:2014年09月07日

(一)、学校日常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的不足
教育部曾制定《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也曾在2005年具体要求就预防学生拥挤踩踏事故建立专门制度,而且《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也明确规定,学校应每学期开展一次紧急疏散演练。但实际上,很多学校都是在听闻别处事故时神经绷紧,平时安全管理却松松垮垮,很多安全设施只为应付检查,安全教育大多是“一阵风”,鲜有学校能保持安全教育常态化,疏散演练更属“奢侈”。比如汶川地震之后,不少学校就“突击”掀起了一股安全教育的潮流,可时间一过,旋即恢复原态。[3]
(二)、安全教育的重视不够,安全教育流于形式
在学校管理上,一些学校没有成立专门的安全领导和组织机构,也没有专门的安全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因而各项安全职责落实不到位,各安全工作组织间也缺乏协调,从而造成了安全责任分工不明确,制度不健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没有落实到人的现象。另外对安全教育的重视不够,安全教育流于形式。目前很多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安全课程,有的学校根本没有为学生购买安全教育教材或购买后发给学生就完事大吉。[4]
(三)、校园安全文化建设表现在安全活动开展不够上
很多学校仅在学校安全教育日这一天开展各种安全活动,安全活动的形式也不够多样化,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三、对于学校安全建设的一些可行性建议  
(一)加强内部安全管理
1、制定预案
要制定《校园拥挤踩踏事故应急预案》,预案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并根据学校的发展不断完善。
2、明确责任
学校要健全预防拥挤踩踏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层层分解,落实到人。
3、落实措施
加强值班,建立教师在学生集中上下楼梯时的值班制度。在学生集中上下楼梯时,要有值班老师组织疏导。倡导错开时间,分年级、分班级逐次下楼,强调安全第一,不强调整齐快速。
(二)、开展安全教育
1、安全意识的教育
学校要通过惨痛的拥挤踩踏事故的案例,采用多种形式和途径,对学生开展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的专题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发生拥挤踩踏事故的主要原因和严重后果,掌握防范措施。
2、安全行为的培养
培养学生上下楼梯轻声慢步并靠右行走的习惯,禁止追逐打闹。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时,应当及时告诫、制止,与学生的监护人沟通。同时,学校要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应对拥挤踩踏事故的训练,提高学生防范能力。
(三)、加强检查,完善设施设备
1、定期检查
学校要对楼梯通道、照明设施等,定期检查,及时修理更换,消除安全隐患,对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校舍、设施设备,及时报告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解决。
2、确保通畅
学校应在楼道里安装应急灯,及时清理楼道、楼梯间等通道的堆积物,确保楼道、楼梯通畅。
3、标志明显
学校要在楼梯台阶上画中间标识线及行进方向指示标志,在楼梯迎面墙壁上悬挂提醒学生上下楼梯注意安全的标志牌,楼道和楼梯的墙壁要有标明逃生方向的灯箱。
四、结论
学校安全工作,重于泰山。我们要经常性地总结经验教训,时刻绷紧安全稳定工作这根弦,及时解决安全工作中发现的新问题;学校安全教育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密切配合。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好学校的安全工作,把学校建成和谐校园、平安校园。
   
参考文献:   
[1] 湖南学生踩踏事故原因公布.中国第一财经网.
[2] 西安小学生踩踏事件已致19伤 其中2人伤势较重.中国新闻网。
[3] 刘畅.学校安全的影响因素与对策.校长培训平台网. [4] 何自奉.对中小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思考.中国西部教育,2012,(7-8).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