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构筑校园安全文化,从源头上做好校园安全工作

  
评论: 更新日期:2014年09月10日

    行为科学的 理论 还使我们认识到:人的行为受心理、生理等内部因素的支配和作用,也受人文环境和物态环境等外部因素影响和作用,因而人的行为表现出动态性和可塑性。这样,对于行为的控制和管理需要动态、变化的方式相适应,还要求 艺术 、形象、美感的技巧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安全文化活动需要定期与非定期相结合;安全教育在必要的重复基础上,需要艺术的动态;安全宣传有技巧与关键;安全管理要从简单的监督检查变为艺术的激励和启发等。
    3、安全管理文化。
    安全管理文化是校园行为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因此放在专门的地位来探讨。管理文化指对学校及师生产生规范性、约束性 影响 和作用,它集中体现观念文化和物质文化对领导和师生的要求。安全管理文化的建设包括从建立法制观念、强化法制意识、端正法制态度,到 科学 地制订法规、标准和规章,严格的执法程序和自觉地执法行为等。同时,安全管理文化建设还包括行政手段的改善和合理化; 经济 手段的建立与强化等等。
    管理文化应具有自己特色,符合有关安全规定、实际以及本校安全观念、安全理念和安全价值观。如我校安全监控管理规定, 依据《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及县 教育 局《2007年宁化县学校综治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和《宁化县教育局关于学校安全责任事故处理办法》的要求,落实校(园)长是学校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结合学校实际,确定每个学生在校的每个时候的责任教师及职责,以确保每个在校学生的安全;确定校园每个部位安全责任教师及职责(重点部位实行24小时监控),以确保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确定学校每项活动的每个程序每个细节的安全责任教师及职责,以确保不出安全责任事故;学校负责人和分管对学校安全工作全面督促,以确保安全工作扎实有序的开展,建立起纵、横、点、面的安全监控体系。又如我校寄宿生安全管理,采取“四点三查二评一会”模式管理,即四点:晨起、午间、晚自习、睡前点名,做到随时掌握学生的动向;三查:进行夜间查铺,防止学生夜间外出;校园夜间巡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对学生自带菜进行每天检查,防止学生吃不洁、霉变食品,以防食物中毒;二评:定期进行文明宿舍、文明寄宿生的评比,促进宿舍文化建设和寄宿生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一会:每周至少召开一次寄宿生会议,对寄宿生进行教育,对有关工作进行 总结 、布置。同时,对他们的生活、住食、 学习 、思想、心理等情况进行了解,及时解决其各种困难或困惑,关爱有困难和生病的寄宿生。
    4、安全物质文化。
    安全物质文化是安全文化的表层部分,它是形成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的条件。从安全物质文化中往往能体现出学校领导的安全认识和态度,反映出学校安全管理的理念和 哲学 ,折射出安全行为文化的成效。所以说物质是文化的体现,又是文化 发展 的基础。学校管理过程中的安全物态文化体现在:一是校园内的建筑物、教育教学仪器设备、活动场地等硬件设施;二是对现有的建筑物、设施设备、仪器等学校所有物件进行排查,发现并消除存在的安全隐患等。校园的安全物质文化业要有一定的经费保障。
    (二)、安全文化的对象体系
    文化是针对具体的人来说的,是对某一特定的对象来衡量的。除了对 社会 一般的大众、公民、学生、官员等都具有安全文化素质的 问题 外,对于校园安全文化的建设,一般说有五种安全文化的对象:法人代表,各级领导(副校长、处室正副主任、部门领导、教研组长等),安全专职人员,教职工及家属。显然,对于不同的对象,所要求的安全文化内涵、层次、水平是不同的。例如,学校法人的安全文化素质强调的是安全观念、态度、安全法规与管理知识,对其不强调安全的技能和安全的操作知识,应该建立安全观念文化有:安全第一的哲学观;尊重人的生命与健康的情感观;安全就是效益的办学观;预防为主的科学观等。
     三、校园安全文化的作用。
    1、安全认识的导向功能。
      对安全的认识,通过安全文化的建设,不断的安全文化宣传和教育,使广大师生员工逐渐明白正确的安全的意识、态度和信念,树立科学的安全道德、理想、目标、行为准则等,给学校的教育教学提供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精神力量。
    2、安全观念的更新功能。
      安全文化给师生提供了 现代 的安全新观念和新意识,使其对安全的价值和作用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树立科学的安全人生观和现代安全价值观,从而用新的安全意识和新的观点指导自身的活动,规范自己的安全行为,从而更有效地推动安全工作和保护自己。
    3、安全文化的凝聚功能。
    安全文化一使人为本,尊重人权,关爱生命的大众安全文化,是保护师生安全与健康的重要 理论 基础和可行的手段。以独特的校园安全文化,树立一种共同的安全价值观,形成共同遵守的安全行为规范。通过安全文化知识的传播、教育、宣传,形成人人需要安全,人人都应对安全尽义务、做贡献的新风尚。通过安全文化的思想、意识、情感和行为规范的潜移默化,更显示了安全文化对大众安全与健康需求的特殊粘合、凝聚的功能。以实现社会文明,教育发展,调动各方积极因素,通过互尊、互爱的人际关系,体现出为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发展,国家的进步与文明,凝聚一起。
    4、安全行为的规范功能。
      安全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将会使广大师生加深对安全 法律 、法规以及安全规章的理解和认识,学习安全知识及技能,增强安全意识,从而对师生在教育教学和学习生活以及社会公共交往,起到保障安全的规范作用或具有自觉的约束功能。
    5、安全知识的传播功能。
    通过安全文化的教育功能,采用各种传统而有效的或现代的安全文化教育方式,对师生进行传统或现代的安全文化教育,进行各种安全常识、安全技能、安全态度、安全意识、安全法规等的教育,从而广泛地宣传和传播安全文化知识和安全科学技术。
        6、安全文化的影响功能。
    通过校园观念文化的建设,影响领导者、管理者和师生对安全的正确态度和意识,强化每一个人的安全意识。
      7、安全文化的激励功能。
    通过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建设,开展评比奖惩等活动,以及安全行为所带来的益处,激励每一个人安全行为的自觉性。
    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新兴的话题,是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保证学生终生平安的主要手段,是确保学校科学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途径。
    参考 文献 :
    详细参考资料: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