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安全检查之我见

  
评论: 更新日期:2012年12月11日

  2、安全生产检查中的形式主义(这种现象主要集中在本单位进行的自查中)。这种现象与领导者的重视程度有很大的关系,认为安全检查都是老一套,自认为各项制度已制定,资金已投入,工作正常运行,没有必要花费精力动用人力再做安全检查,因此对安全生产检查只做表面文章,由于领导不重视,就形成了工作上不深入,行动上不落实,甚至于出现了以会议代替检查,以文件贯彻检查,的现象,通过“开开会议,念念文件,写篇总结,报个材料”和上级玩起了文字和数字游戏。殊不知,工作处在运行的状态,各种因素的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包括设备的运行是否良好,气候条件、人员的身体情况、思想情况等,都是到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只有经常对工作进行各种或大或小的安全检查,保证生产时常处于安全监管状态,才能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3、个别检查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目前黄河正处于向现代化的转型时期,为增强单位的综合竞争势力,各个单位相继增添了不少新型的机械设备。这些设备的机械化程度高,只有那些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才能进行操作和使用,而现在很多基层的安全人员,都没有受过这方面的专业培训,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有的甚至连正常的工作原理、运行程序、操作步骤都搞不清,就谈不上对这些设备进行安检监控了。这些人员进行安全检查,则只能是“走走看看,跟着转转”,丝毫起不到安全检查的作用。

  四、提高安全检查的几点措施

  1、加强宣传,提高领导重视程度。领导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辩证地处理好安全与发展,安全与效益,安全与稳定的关系性,要将安全生产真正融入到日常工作中来。

  2、制定详细的安全检查方案。要克服安全检查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无目标,无计划,无措施,随走随查等问题,使安全检查达到标准化、具体化、深入化。

  3、提高安检人员的专业水平。作为一个合格安全人员,不但需要工作热情,有高度责任感,还要具备丰富而广博的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不会充当工作中的外行。

  4、建立隐患整改跟踪运行机制。发现问题、找出隐患并不是安全检查的最终目的,检查的最终目的是消除隐患,杜绝事故。因此,不管要上级检查还是本部门组织的自查,都要将问题的解决和隐患的整改作为一项比检查更重要的活动来对待,对于检查出的安全隐患,要按照“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明确隐患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期限,制定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性的隐患整改方案。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