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缓解国内能源紧缺的趋势,国家近期已采取一系列推广再生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的宏观战略,其中推广乙醇汽油,就是一个重要的战略举措。目前,湖北、山东、江苏等九个省市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推乙”前的加油站“洗胃”工作,从各地加油站“洗胃”的整体情况来看,当前加油站“洗胃”应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始终崩紧安全这根弦,确保安全进度,警惕安全疲劳症
加油站“洗胃”是一个高风险的安全行为,需要我们安全管理人员高度警惕并进行全程的现场监控。在加油站“洗胃”工作中主要存在四大安全隐患:
一是人员安全隐患。这要求我们在选好专业化施工队伍的同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施工人员进站必须作好安全教育,要让每个施工人员懂得清罐的危险性及可能出现的多种隐患和防范措施,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自觉用行动来防范一切可能出现的事故发生;
二是设备安全隐患。清罐前,我们必须按程序对施工的准备情况进行检查。现场摆放的灭火器是否在有效期内?施工操作的工具是否是铜制或铝制品?防护服装是否防静电?保险绳和防毒面具是否安全?下罐口的木梯上是否有铁钉?防爆灯要确保只能在外开关等等;
三是环境安全隐患。每个罐在清洗后都会有一定的油渣和废油,必须运送到安全的位置挖坑掩埋,而且在运输途中,装油渣的油桶要用石棉床覆盖,以防止中途可能出现的意外危险。除了正确处理油渣防污染、防意外、火灾、伤害外,加强清罐周围环境的安全警戒,安排专人进行防护,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监控也非常重要;
四是操作安全隐患。清罐施工中最危险、最担心的一个环节,就是清罐后换底阀或改造吸油管拆卸人孔口内吸油管法兰盘的螺丝。试想,一个大头针从一米的高度自由落地,撞击地面的能量就能引爆汽油可燃容器,那么,在拆卸过程中,如果有一个螺丝一不小心掉入罐底,后果简直不堪设想。另外,下罐时用的木梯上如果有铁钉,往往也容易被忽视。清罐过程中,进罐施工的人员要确保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更换。
针对这四大安全隐患,首先一定要做到事前周密检查,特别是对清罐的一系列程序和操作步骤要严格按规范执行,要严格按预案进行实施。每个罐清洗前还必须在施工前进行一次检查,在确定无误后开据作业票,并在现场安全员的监控下进行施工。其次,施工作业是个很辛苦、很危险的工作,要戒急戒躁,要严格按安全进度按计划进行施工,要尽量避免因加班加点带来的安全疲劳和产生的安全危险。
二、预防油罐重复污染,防范施工后的后遗症,确保施工质量
加油站“洗胃”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要花费一定费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经营,而且3-5年洗一次,因此“洗胃”工作一定要确保质量。首先是杜绝油罐清洗后的重复污染问题,对清洗油罐中产生的油渣、油泥、积水、污油一定要进行果断处理,污油一定要沉淀好后进行分离,否则将污油直接再倒入油罐内沉淀,势必导致重复污染;其次,要防止因法兰盘连接不牢,耐油垫固定不好造成的在卸油发油时出现漏油、掉气、机码跑数现象。要防止安装干燥剂时未将钢管内棉纱掏出,以至通气管堵塞,油品无法卸入罐内或者干燥器安装高度太高,刮风时稳定性不够,不方便对干燥剂进行观测等等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烦和后遗症影响。
加油站“洗胃”是乙醇汽油进站,加油站从卖油到“卖酒”必须经过的一个环节,一定要抓好安全组织和管理,和施工方签定合同,让施工人员签定安全承诺书,作业前进行安全教育和检查,每次清罐前开据作业票,填好安全台账,加大施工现场的安全防范和监控等等都十分重要,特别是后期施工安全及一些操作细节的检查管理更是来不得半点麻痹和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