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我国石油安全现状及其路径选择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12月31日

  安全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国之国民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我国经济形势不断高涨,随之而来的石油供需矛盾和石油安全问题也不断凸现。

  石油安全问题的由来能源是国家的重要资源,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能源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国国民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石油作为一次性能源在当今世界的能源格局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石油安全问题主要源自石油这一重要能源所具有的三个天然属性:一是高度依赖性。石油是现代工业和现代文明的物质基础,是国民经济不可或缺、无法替代的重要能源和工业原料,国民经济对石油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二是天然的稀缺性。石油最基本的特性是稀缺性,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经济增长和石油消耗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伴随经济增长,世界石油的地质蕴藏总量不断减少,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三是分布的不均衡性。石油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导致石油供需矛盾更为尖锐。世界石油资源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中东、北非、中亚、俄罗斯和北美地区,其中中东和北非是石油储量最多的地区,而这些地区大多是政治、民族和宗教矛盾错综复杂的地区。

  这使得能源安全不再单纯是能源问题,也不仅仅是一个国内保障供应的问题,而是一个涉及到国家安全、国家利益和国家对外战略等多层次的国家战略问题,也是一个关乎国际能源供应和能源地缘政治的国际战略问题。

  我国石油安全的现状分析

  多年来,中国石油在“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方针指引下,石油勘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从中长期来看,远远满足不了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要求。

  据统计,2000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能源消费总量为9916.12万吨,其中,原油消费量和汽油消费量达到1562.81万吨,超过煤炭的消费量1139.94万吨。20世纪90年代,中国石油消费的年均增长率为7.0%;而同期世界石油消费增长率只有1.5%的水平。这种供求矛盾预计将会继续扩大。  

  中国对外石油依赖程度不断加深。对外石油依赖程度是指一国或一地区进口石油需求占其石油消费总量的比重,比重越高,对外石油依赖程度就越高;反之亦然。近年来,中国对外石油依赖程度快速上升且趋势明显。自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后,石油进口稳步快速上升,进口费用逐渐增长,2000年的进口费用比1999年猛增了220%,2002年的进口量和进口额分别是8975万吨和165亿美元。进口石油约占中国石油消费总量的1/3。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测算,1997年中国对外石油依赖程度为22.3%,2010年和2020年将分别增长到61%和76.9%。中国在未来20年内将达到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时美国对石油的依赖程度,甚至更高 

  我国石油安全的路径选择

  石油既是一种优质能源,又是一种战略物资。目前石油消费国之间、消费国和资源国之间、资源国与资源国之间的矛盾错综复杂,引发政治、军事、外交矛盾和冲突的不确定因素增加,直接对世界或区域石油市场构成重大影响。综合我国石油安全现状及外国治理相关问题的经验,保障我国石油安全供应应做到如下六个方面:

  ——立足国内油气资源,加强对西部地区和海域油井的开发力度。我国石油安全供应必须立足于国内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截至2002年底,全国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27亿吨,累计探明可采储量64亿吨,石油可采资源探明率为46%。其中,西部地区和海域勘探程度低,总体尚处于勘探早期阶段,拥有石油可采资源量分别有45亿吨和25亿吨,现已探明可采储量分别为10亿吨和3.9亿吨,可采资源探明率分别为22%和16%。西部地区和海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勘探前景,是今后加强新区勘探的重点战略区域,也是我国未来石油资源主要接替区。

  ——开发我国未动用石油储量,即低效益、高成本的石油储量。目前我国未动用石油储量有两类,第一类是由于经济原因在常规工艺技术下难以投入生产的石油储量,即低产低效益储量。这部分基本上都是以低渗透、特低渗透、重油和特殊类型(裂缝性的、小断块)油藏为主;第二类是油田开发进入中晚期后,逐渐出现残矿、尾矿,其开采成本高,并需要采用特殊的开采方式开发。如果国家制定减税、免税和差额税率等扶植政策,支持和鼓励开发特低渗透油、稠油、高凝析油和进入高含水阶段老油田的难动用剩余可采储量,这对稳定和提高石油产量有重要意义。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油气资源浪费现象。中国油气资源相当短缺,而能源利用效率低下、浪费十分严重。2003年中国GDP增长9.1%,占世界GDP增长的4%,而能源消耗占世界总消耗量的30%;中国增长1万美金GDP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倍,法国的7倍,日本的14倍,由此可以看出中国能源效率利用之低、浪费之严重。因此必须改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建立节油型经济体系,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扩大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降低能源密集型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同时要加快天然气管道的建设,使天然气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耗结构中的比重由现在的2%提高到10%。

  ——加快能源技术的研制和推广,大力开发替代性能源和清洁性能源。通过开发替代能源以缓解石油需求压力,比如煤炼油、玉米制造酒精技术、实施燃料乙醇等;这些能源中大部分具有可持续利用的特点,加快这些新能源的开发步伐是保证中国长期能源需求的有效途径。中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的结构短期内不会改变,未来应在煤炭生产、运输、加工、利用等一系列环节上做文章,重视煤层气的开发利用,促进煤制气和煤炭洁净及煤制油技术的开发和生产,增加煤炭用于发电、制气等二次能源生产的数量,加快清洁煤的科研和推广工作。

  ——开辟国内石油期货市场,建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体系。目前国内尚无石油期货品种,大部分国内企业由于政策限制无法直接参与外盘交易,无法进行套期保值,面对国际油价的大起大落,只能坐视。中国建立石油储备体系应实行国家储备与企业储备相结合、以国家储备为主的方针,石油储备可实行“油库加油田”的储备方式。国家储备由中央政府直接掌握,主要功能是防止和减少因石油供应中断、国际油价大幅上涨等突发事件造成的影响,保证石油稳定供应。

  ——实行石油进口的多源化和多元化。进口来源的过度集中就可能造成进口的不稳定和不安全,所以需要实行石油进口来源的多源化和多元化,分散石油进口风险。从2002年我国石油进口来源地区分布看,中东是我国最大的原油进口来源,占我国原油进口比例49.55%,其次是非洲(22.76%)、亚太地区(18.52%)和欧洲(9.17%)。从进口的国家来看,我国石油进口集中度明显减小。原油进口的前三国和前五国集中度分别从1995年的66.74%和78.03%减少到2002年的43.32%和60.8%。

  总体来说,我国对于石油安全的保障措施还不够完善,但是综合近些年的自身和国外的一些经验,可以得出:保障我国石油安全的根本还在于从自身做起,要以“节流”为主、以“开源”为辅,这样中国能源安全问题才能长治久安。此外,还必须转变大量消费石油和煤炭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开展一场深刻的能源节约革命。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