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生产智能化,监管必须精细化

作者:杨金中  来源:中国安全生产报 
评论: 更新日期:2017年12月29日

智能化自动化=安全本质化?

设备智能化,生产自动化,是不是等于安全本质化有了保障,可以高枕无忧?当然不是。轮胎生产专家邓京的“压力很大”,并非多余。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提速,城乡运行高速度、人财高密度、设备大型化和工艺复杂化等,事故成因更加复杂。据统计,2012年至2016年,全国共发生重特大事故220起,其中因工艺、技术、设备、材料缺陷导致的有102起,占总数的46.3%。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新技术广泛应用,新业态大量涌现(以下简称“五新”),更是增加了事故成因的数量,使复合型事故有所增多,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不断出现。国办出台的《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16—2020年)》,均就此提出了警告。

近年来发生的一些事故,已经证明了这一点。2015年8月22日,山东润兴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己二腈分离器在试生产2天后,爆炸着火,致1死9伤。山东滨源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滨源化学新设备也是紧急上马,违规投料调试,发生事故。事前,当地政府曾一再告诫企业不得从事试生产作业。

“五新”的直接表现之一就是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在安全生产方面,对人(包括监管者、管理者、操作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可以说,“五新”是一柄双刃剑,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会使企业的生产系统更加复杂、风险更高,还会在短期内使社会事故防控系统更脆弱,并使事故放大、衍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明显增强。

上述脆弱性、复杂性,无法在一般性的法规条文中得以体现,无法据此对监管部门进行普遍性与特殊性兼容的指导,更无法对企业运营和安全管理提出具体性的要求,但却是现实中的威胁,且经济越发展,危险离我们可能越近。很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地方政府、监管部门和相关企业都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有的人甚至盲目乐观,片面以为“五新”就意味着安全可靠,除患就是加大投资、拆旧立新,因此拒绝系统识别风险、排查隐患,当然就无法采取相应的防范及应对措施,这就为事故发生埋下了祸根。

这些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和反思。单一靠应用推广“五新”,还不足以保障安全,甚至可能因此产生新的、想不到的风险或隐患。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政府相关部门来说,应该运用系统安全的思想,从“五新”的研发、引入、应用、培训、监管、应急等各个方面、环节加强评估,综合考虑、辨识风险,并采取相对应的举措。

观点

随着信息化、智能化大范围推广应用,控制中枢潜在的安全风险开始增加。信息化带来自动化控制,但是也潜伏着危机。比如供电、供气、供暖、网络调控、机场车辆、银行信息化管理这些都是技术经济进步的必然,但同时也存在着由于软硬件的漏洞或者缺陷、人工操作失当甚至是黑客攻击的可能,一旦发生问题便牵一发而动全身,造成“神经中枢”的故障,形成大面积瘫痪,进而可能引发次生事故……无人操作的背后应该有精良的装备和精准的控制,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工业企业来讲,无人操作不是撒手不管,而是让安全上台阶,要做到精神无懈怠、制度无漏洞、工艺无缺陷、设备无隐患、行为无差错,这就是我们一贯提倡的本质安全标准,惟其如此,才能真正做到事故为零,本质安全。

——摘自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原局长、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署名文章《安全生产新挑战不容忽视》

广州开发区安监局执法监察分局局长谷林

企业采用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以后,大多能够实现自动化生产、人机隔离,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改善安全生产条件,轮胎企业也是如此。企业在进行技术设备更新改造后,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安全管理上予以创新。一是重新做好风险辨识工作,辨识新工艺条件下的危险源、危险环节,列出风险控制清单。二是针对风险清单,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安全管理制度,并做好相应的人员培训工作。三是自动化程度提高后,可以增加更多的预警探测硬件,集合到相应的监控系统中,并加强日常监督。四是新的工艺设备会有新的风险,要针对风险制定相应的预案,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安徽合肥固力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安环部主任江浩

从事故起因来看,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管理缺陷是导致事故的间接原因、本质原因。“五新”的应用和推广,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物的本质安全性,但只有物的本质安全,是不能保证绝对安全的,没有人来制定、执行严格的管理程序和流程,安全生产还是空谈。此外,与所有物的因素一样,新材料、新工艺,高度自动化、集成化的生产线在运行过程中的隐患,更难发现,更难识别,更难治理,这就需要我们更加重视人在这种环境下加强安全管理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人在安全管理中的优势,用更专业的人员、更严格的制度,来保证操作、运行、管理全过程安全,从而实现人机料法环完美匹配。

北京燃气集团企业安全部经理张涛

在国外一些企业,笔者注意到,他们对“五新”的采用推广非常慎重,以致大部分设备没有国内同行业先进。但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是必然的,这是趋势。应该注意到,“五新”有可能造成技术过剩,发挥不出新技术的优势;员工培训和适应需要一个过渡期,期间可能产生新隐患;需要建立新的制度体系,这中间可能出现管理盲区。

“五新”一旦应用,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安全部门要参与前期的评价,认识其带来的优势与风险;二是在投入运营后,要马上开展风险辨识,采取有针对性预防措施:三是要动态修订安全制度与操作规程;四是必须督促技术部门组织新设备培训,安全部门组织操作规程培训,二者要紧密结合;五是在员工劳动防护方面要进行相应调整;六是安全部门在参与“五新”的选择与评价时,尽量选择本质安全型产品。

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自动化及设备研究室副主任杨文龙

《安全生产法》对企业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后,应采取的措施,进行了明确规定。然而,很多企业并没有严格执行。企业决定推广“五新”后,不能盲目使用上马,须对其进行充分研究,辨识安全风险,采取足以保证安全的防护措施,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后。在安全培训方面,也要不断创新方式。安全培训既要注重理论水平的提高,又要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比如分部门、分层次、抓重点,分级分批统一管理,进行培训。还可以根据“五新”的特点,利用VR技术、互联网技术和智能移动终端等手段,开展培训工作。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