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地下工程穿越交通设施安全监管暂行办法

  
评论: 更新日期:2014年04月01日

        第十一条  【工作方案的上报】运营、养护单位将建设单位修订后的相关方案连同专家评审结果和运营、养护单位的审查意见报交通路政部门。交通路政部门同意后方可施工。
        第十二条  【运营、养护单位的监管】运营、养护单位依据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地下工程穿越交通设施监管协议》,对施工组织方案、交通设施安全保护方案和第三方监测等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在安全监管过程中,运营、养护单位应认真履行管理责任,根据监测数据加强有针对性的巡查,及时发现交通设施安全隐患问题,必要时可到地下工程作业面了解作业情况,当发现施工危及交通设施安全时,应及时制止,并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交通路政部门。
        运营、养护单位应建立安全监管报告制度,定期上报日常安全监管情况,遇有特殊情况及时报告。
        第十三条  【第三方监测】建设单位委托的第三方监测单位应定期将监测数据报运营、养护单位,运营、养护单位要及时掌握监测数据,对其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超过或可能超过控制值时,应立即通知建设单位,并上报交通路政部门。第三方监测应从地下工程开工前开始,至通过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的后评估为止。
        第十四条  【政府监管】交通路政部门应对运营、养护单位履行安全监管职责的情况加强监督和检查。接到运营、养护单位的报告后,及时做出相应处理。
        第十五条  【资料移交】穿越交通设施的地下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将相关竣工资料移交给运营、养护单位。
        第十六条  【后评估】地下工程竣工一年后,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评估单位,对地下工程穿越后的交通设施现状进行检测评估,确定地下工程穿越后对交通设施的影响程度,提出处理意见(简称后评估)。
        后评估完成后30日内,运营、养护单位应组织召开后评估专家评审会,并将专家评审结果和运营、养护单位的意见报交通路政部门。
        建设单位应根据最终的专家评审意见和运营、养护单位的意见,对交通设施进行相应的处理。
       
        第三章  责任追究
        第十七条  【建设单位责任】建设、施工单位违反本办法的规定,由交通路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予以通报批评,并由相关部门依法进行行政处罚。
        第十八条  【运营、养护单位责任】运营、养护单位不依法履行安全监管职责的,由交通路政部门通报批评;通报批评后仍不进行整改的,对运营单位依法进行处罚,养护单位取消其养护资格。
       
        第四章  附则
        第十九条  【乡村公路】本市地下工程穿越乡级、村级公路的安全监管工作,可由有关部门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条  【实施日期】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