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精装修工程防火细则

  
评论: 更新日期:2015年07月23日

        3.1.10清除焊渣采用弧所刨清根时,应戴防护眼镜面罩,防止铁渣飞溅人。多台焊机在一起集中施焊时,焊接平台或焊件必须接地并应有隔光板。钍钨极要放置在密闭铅盒内,磨削钍钨时,必须戴手套、口罩,并将粉尘及时排除。 二氧化碳气体预热器的外壳应绝缘,端电压不应大于36v。雷雨时,应停止露天焊接作业。施焊场地周围清除易燃易爆物品,或进行覆盖、隔离。必须在易燃易气体或体扩散区施焊时,应经有关部门检试许可后,方可施焊。工作结束,应切断焊机电源,并检查操作地点,确认无起火危险后,方可离开。
        3.2气焊工
        3.2.1气焊操作人员必须遵守安全使用危险品的有关规定:
        ① 氧气瓶与乙炔瓶所放的位置,距火源不得少于10m ;
        ② 乙炔瓶要放在空气流通好的地方,严禁放在高压线下面。要立放固定使用,严禁卧放使用;
        ③ 施工现场附近不得有易燃易爆物品;
        ④ 装置要经常检查和维修,防止漏气。施焊时要严禁气嘴沾油,以防止引起火灾危险;
        ⑤ 氧气瓶、乙炔瓶(或乙炔发生器)在寒冷地区工作时,易被冻结。此时只能用温水解冻(水温为40℃)不准用火烤;同时也要注意不得放在日光下直射或高温处,温度不要超过35℃;
        ⑥ 使用乙炔瓶时,必须配备专用的乙炔减压器和回火防止器;
        ⑦ 每变换一次工作地点,都要进行上述要求检查.
        3.2.2气焊工必须遵守下列安全操作要点:
        ① 氧气瓶和乙炔装减压器前,对瓶口污物要清除,以免污物进入减压器内;
        ② 氧气瓶阀开启要缓慢平稳,以防止气体损环减压器;
        ③ 点火前,检查加热器是否有抽吸力,其方法是:拔掉乙炔胶管,只留氧气胶管,同时交拧开氧气阀和乙炔阀,这时可用手指检查加热器乙炔管接口处有无抽吸力,则说明喷嘴处有故障,必须对加热器进行检修,直至有抽吸力,才能进行点火;
        ④ 在点火或工作过程中发生回火时,要立即关闭氧气阀门,随后再关闭乙炔阀门。重新点火前,要用氧气将混合管内的残余气体吹净后进行;
        ⑤ 停止工作时,必须检查加热器的混合管内是否有窝火现象,待没有窝火时,方可收起加热器;
        ⑥ 乙炔器使用压力不得超过0.5mpa,输所流量不超过1.5-2.0m3/h 瓶。当需用较大气量时,可将多个乙炔瓶并联起来使用;
        ⑦ 氧气和乙炔都不能用净,氧气余压力要在0.1-0.2mpA以上。
        3.2.3气焊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① 施焊场地周围应清除易燃易爆物品,或进行覆盖,隔离;
        ② 必须在易燃易爆气体或液体扩散区施焊时,应经有关部门检试许可后,方可进行;
        ③ 氧气瓶、氧气表及焊割工具上,严禁沾染油脂;
        ④ 不得手持连接胶管的焊枪爬梯、登高;
        ⑤ 严禁在带压的容器或管理道上焊、割,带电设备应先切断电源;
        ⑥ 在贮存过易燃、易爆及有毒物品的容器或管道上焊、割时,应先清除干净,并将所有的孔、口打开;
        ⑦ 施焊时,场地应通风良好,皮肤外露部分涂护肤油脂,工作完结应洗漱。
        4、防水作业
        4.1患皮肤病、眼结膜病以及对沥青严重敏感的工人,不得从事沥青工作,沥青作业每班适当增加间歇时间。
        4.2装卸、搬运、熬制、铺涂沥青,必须使用规定的防护用品,皮肤不得外露。装卸、搬运、碎沥青,必须洒水,防止粉末飞扬。
        4.3熔化桶装沥青,先将桶盖和所眼全部打开,用铁条串通后,方准烘烤,并经常疏通放油孔和气眼。严禁火焰与油直接接触。
        4.4熬制沥青地点不得设在电线的垂直下方,一般应距建筑物2.5m, 锅与烟囱的距离应大于80cm,锅与锅之距离应大于2m,火口与锅边,应有70cm 的隔离设施,临时堆放沥青、燃料的场地,离锅不小于5cm 。
        4.5熬油前,应清除锅内杂质和积水。
        4.6 熬油必须由有经验的工人看守,要随时测量控制油浊,熬油量不得超过油锅容量的四分之三,下料应慢慢溜放,严禁大块投放。下班熄火,关闭炉门,盖好锅盖。
        4.7锅内沥青着火,应立即用铁锅盖盖住,停止鼓风封闭炉门,熄灭炉火,并严禁在燃烧的沥青中浇水,应用干砂,显麻袋灭火。
        4.8配制冷底子油,下料应分批、少量、缓缦、不停搅拌,不超过锅容量的二分之一,温度不得超过80℃,并严禁烟火。
        4.9装运沥青的勺、桶、壶等工具,不得用锡焊,盛油量不得超过容器的三分之二。肩挑或用手推车,道路要平坦,绳具有要牢固。吊运时垂直下方不得有人。
        4.10屋面铺钻材,四周应设置1.2m 高围栏,靠近屋面四周沿边应侧身操作。
        4.11在地下室、基础、池壁、管道、容器内等处进行有毒、有害的涂料防水作业,应定时轮换间歇,通风换气。
        5、可燃可爆物资存放与管理
        5.1施工材料的存放、保管,应符合防火安全要求,库房应用非燃材料支搭。易燃易爆物品,应专库储存,分类单独存放,保持通风,用电符合防火规定,化学易燃物品和压缩可燃性气体容器等,应按其性质设置专用房分类存放,其库房的耐火等级和防火要求应符合公安部制订的《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使用后的废弃材料应及时消除。建设工程内不准作为仓库使用,不准积有易燃、可燃材料。
        5.2使用易燃易爆物品,必须严格防火措施,指定防火负责人,配备灭火器材,确保施工
        安全。
        6、明火作业
        6.1使用电器设备和化学危险物品,必须符合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严格防火措施,确 保施工安全,禁止违章作业,施工作业用火必须经保卫部门审查批准,领取用火证,方可作业,用火证须经保卫部门审查批准,领取用火证,方可作业用火证只在指定地点和限定的时间内有效。
        6.2具有火灾危险的场所禁止动用明火。确需动用明火时,必须事先向主管部门办理审 批手续,并采用严密的消防措施,切实合格证安全。加强现场明火作业管理,严格用火审批制度,现场用火统一由安全负责人员签发,并有书面安全防火技术交底,电气焊工持证上岗,无证人员不能操作,
        明火作业必须派专人看管并备有充足的灭火器材。施工现场设吸烟室,现场内禁止吸烟,禁止擅自明火作业。
        7、季节施工
        7.1暴雨大风前后,在检查工地临时设施、脚手架、机电设备、临时线路,发现倾斜,变形,下沉,漏雨,漏电等现象,应及时修理加固,有严重危险的,立即排除。
        7.2高层建筑的脚手架及易燃、易爆仓库和塔吊、打桩机等机械,应设临时避雷装置,对机电设备的电气开关,要有防雨、防潮设施。
        7.3现场道路应加强维护,斜道和脚手板应有防滑措施。
        7.4夏季作业应调整作息时间,从事高温工作的场所,应加强通风和降温措施。
        7.5冬季油漆桶和稀料桶不准靠近火炉或用火拷。
        8、 宿舍工棚防火措施
        8.1工棚应当分组布置,每组不超过12 幢,组与组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少于10m,幢与幢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少于5m。
        8.2每幢临时宿舍(工棚)的居住人数,不得超过100 人,每间房间不得超过15 人,要有一个以直接出入的门口,门的宽度和工棚内的通道应该不少于1.2m,门窗向外开。
        8.3厨房、食堂要用非燃材料建造,烟囱处采取隔热措施,厨房灶口前与柴火堆放处,应砌筑防火隔墙。
        8.4根据宿舍工棚的结构和面积,配备相应种类数量的消防设施。易燃工棚宿舍配置手提式灭火器数量:50m2 以下四个,100m2 以下七个,150m2以下十五个。
        8.5宿舍内不准私自乱接电线和灯具,不准躺在床上吸烟,不准乱丢烟头、火种,烟头应丢在装有水的容器内,工棚内不准点蜡烛照明。
        8.6宿舍工棚内的灯具、电线都应采用符合规定的绝缘保护,每幢安装漏电开关,灯具与易燃物保持30cm 间距。工棚内不准使用碘钨灯照明,不准使用电炉、电热器具。
        8.7住宿作业人员应义务搞好室内卫生,每天打扫一次,每月内外大扫除一次,不准乱扔垃圾,不准乱抛杂物,不准养"三鸟"和小狗。
        8.8生活区应按照民工队伍实际情况,分片分区安置,并落实区域包干的安全、防火综合治理及计生责任人制度、居室的责任人制度及卫生清洁的专责轮班制度。
        8.9员工宿舍内严禁进行打麻将及其他赌博活动。宿舍应分设男、女宿舍,严禁男女混居及家属留宿和非作业人员住宿。
        8.10生活区内,员工凭发放的工作卡住宿。要在生活区内显眼处张挂防火、安全警示牌及住宿规定。
        四、动火审批
        1、审批程序
        电工、焊工从事电气设备安装和电、所焊切割作业,有操作证和用火证,动火前,要清除附近易燃物,配备看火人员和灭火用具。用火证当日有效。动火地点变换,要重新办理用火手续。凡是进行电、气焊作业的,必须先填用火申请表,安全负责人签字后,方可生效,否则不准进行作业。
        2、审批内容
        用火审批证明中必须注明施工单位、工程名称、用途、用火部位、用火人、看火人和灭火器等内容。
        五、定期消防检查
        施工现场应有明显的防火宣传标志,每周进行一次消防检查记录,每季度开一次治保会,并且成立一支义务消防队。
        六、事故应急准备
        1、各相关方联系电话:
        医院:120 公安:110 消防:119
        项目部办公室电话:                                           
        领导小组电话:                                               
        伤员送往医院:                                               
        2、应急领导小组应配备下列救援器材:
        2.1医疗器材:担架、氧气袋、塑料袋、小药箱;
        2.2抢救工具:一般工地常备工具即基本满足使用;
        2.3照明器材:手电筒、应急灯36V 以下安全线路、灯具;
        2.4通讯器材:电话、手机、对讲机、报警器;
        2.5交通工具:工地常备一辆值班面包车,该车轮值班时不应跑长途;
        2.6灭火器材:灭火器日常按要求就位,紧急情况下集中使用。
        3、火灾事故应急准备和响应预案
        火灾事故一旦发生时,为确保项目部上下能全力处置火灾事故,及时、迅速、高效地控制火灾事故的进展,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事故损失和影响,保护国家、企业及项目部财产和人员的安全。
        3.1立即报警。当接到生活区或施工现场火灾发生信息时,指挥小组要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并在第一时间及时通知消防抢险领导小组,以便及时扑救火灾事故。
        3.2组织扑救火灾。当生活区或施工现场发生火灾后,除及时报警以外,指挥小组要立即组织义务消防队员和员工进行扑救,扑救火灾要按照"先控制、后灭火;救人重于救火;先重点、后一般"的灭火战术原则。并派人及时切断电源,接通消防水泵电源,组织抢救伤亡人员,隔离火灾危险源和重点物资,充分利用基地或施工现场中的消防设施器材进行灭火。
        3.3协助消防队灭火。在自救的基础上,当专业消防队到达火灾现场后,火灾事故应急响应指挥小组要简要地向消防队负责人说明火灾情况,并全力支持消防队员灭火,要听从专业消防队的指挥,齐心协力,共同灭火。
        3.4现场保护。当火灾发生时和扑救完毕后,指挥小组要派人保护好现场,维护好现场秩序,等待对事故原因及负责人的调查。同时应立即采取善后工作,及时清理,将火灾造成的垃圾分类处理并采取其他有效措施,从而将火灾事故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能降低到最低限度。
        3.5火灾事故调查处置。按照火灾事故应急准备和响应指挥小组在调查和审查事故情况报告出来以后,应作出有关处理决定,重新落实防范措施。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