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职业危害因素管理制度

  
评论: 更新日期:2016年04月11日

        缺点:通用性差,同样受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大项目实施起来费时长。
        4.2.3工程分析法:
        概念:对识别对象的生产流程、生产设备布局、化学反应原理、原辅材料及其杂质的种类含量等进行分析,推测生产过程中固有的、潜在的、可能产生的各种职业危害因素。
        适用范围:主要用于新工程、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等不易找到类似企业的项目。
        4.2.4调查、检测法:
        概念:在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基础上,应用采样分析仪器对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鉴别分析的方法。
        适用范围:用于存在混合性、不确定性因素的项目。
        优点:真实可靠,可以识别其它方法难以发现的职业危害因素。
        缺点:受仪器设备限制,耗费人力物力多、时间长。
        4.2.5其它方法:
        系统分析、排查法;理论推算法;健康监护结果、案例分析倒推法;文献检索法(相关新研究、新技术、新产品、新化学物报道信息分析法)。
        5.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程序
        5.1.资料收集调研:
        5.1.1项目建设情况与设计资料;
        5.1.2生产过程设计的原料、辅料、中间产品、产品及副产品;
        5.1.3生产工艺与设备;
        5.1.4化学品理化特征与毒性特征;
        5.1.5健康监护与监测资料;
        5.1.6相关评价报告。
        5.2.现场调查:
        5.2.1物料用量与产量,杂质含量;
        5.2.2原辅料加料口及其密闭情况;
        5.2.3防护设施与管理措施;
        5.2.4职业病危害因素影响范围与作业人员接触情况;
        5.2.5抢、维修等特殊过程中职业危害情况;
        5.2.6事故与应急救援情况。
        5.3.工程分析:
        5.3.1涉及物料;
        5.3.2工艺水平、工艺过程与物资转化;
        5.3.3设备布局与交叉影响;
        5.3.4防护设施措施。
        5.4.危害筛选:
        5.4.1用量大、挥发性高、毒性高、危害性大;
        5.4.2出现几率大、浓度或强度高;
        5.4.3接触人员多、机会多
        6.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重点环节
        6.1.原辅材料:
        6.1.1种类与数量;
        6.1.2形态:气体、液体、固体、气溶胶;
        6.1.3理化特性:挥发性、熔点、沸点;
        6.1.4储运、装卸、加料、投料;
        6.1.5杂质:金属矿料、石油气等(铅、砷、硫、磷);
        6.1.6产地:煤炭、原油;
        6.1.7毒性资料与质检报告资料。
        6.2.生产过程:
        6.2.1生产原理:条件;
        6.2.2化学过程:化学反应、物料转化;
        6.2.3物理过程:压力、温度、机械挤压力切割;
        6.2.4物理化学过程;
        6.2.5生产方式:设备选型;
        6.2.6工艺水平:密闭性、自动化程度
        6.3.产品、副产品:
        6.3.1种类、数量;
        6.3.2形态;
        6.3.3包装、储运;
        6.3.4废品废物(废气、废水、废渣);
        物料平衡-----------去向
        7.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示例
        7.1.药品和医药制造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
        7.1.1粉尘;
        7.1.2化学危害因素:(提取-氯仿、甲醇、乙醇、烯酸、丙酮、醋酸、乙醚;精油萃取-二硫化碳;实验室-乙醚、甲醇、乙醇、异丙醇;生产-稀释剂、漂白剂、熏蒸剂、清洗剂、去污剂);
        7.1.3物理危害因素:(噪声、高温、高湿)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