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破作业中的爆破事故与预防 岩性
摘要:爆破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如果出现爆破失误,会带来重大危害,必须充分认识爆破造成的公害,确定合理的爆破安全距离,进行正确的爆破作业,预防爆破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爆破作业、事故、预防。
爆破是一种化学反应,其特点是其反应是快速的,生成大量的气体,产生大量的热。爆破是一种破坏行为,也是手段,目的是为各种用途提供矿石、岩石;建筑物、构筑物的拆除、移山造田、兴修水利等。爆破的广泛应用,大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加快了工程进度,总之人们利用炸药释放的能量,造福于人类。但是也由于在使用中的失误,造成爆破事故的频繁发生,给国家财产和人民的生命安全带来很大的损失。如1983年四川会东铅锌矿在进行药量952吨硐室爆破时,由于组织管理混乱,施工中忽视安全,导致早爆造成死亡57人特大事故。1975年福建省华安水电站遂洞掘进施工中,由于未爆盲炮未及时处理,施工前未作安全检查,在打眼过程中,误打穿残眼盲炮,发生盲炮爆炸事故,造成4人死亡,受伤5人。
一、爆破事故的含义
爆破事故有二个含义:一是指爆破形成的公害造成人员伤亡,建筑物、构筑物破坏;二是指爆破作业过程中本身的拒爆事故,产生盲炮。
炸药爆炸时,伴随着声、光、热等效应和大量气体的产生,同时产生地震、空气冲击波、飞石、噪声和爆破毒气等公害,爆破时产生的这种作用一旦失控,就要涉及到爆破源附近的工程设施及人员,使之遭到破坏和扰乱。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爆破作业中违反爆破安全规程、违章作业、对爆破安全认识不足造成的。
而造成爆破本身的拒爆事故如网路不爆、留有盲炮等,其主要原因为爆破材料质量差、受潮变质,施工中线路受损、连线错误,漏点、漏连等。
二、爆破公害及安全距离的确定。
爆破时,人、设备和工程设施要迁出或圈定在一定范围之外,这个范围叫做危险区,危险区的半径即最小安全距离,安全距离都是从人、设备和建筑物三个方面来考虑的。爆破时产生公害影响的危害程度是不同的,因此就有各自的安全距离。在实施爆破工程时,首先要考虑安全第一,把爆破公害的危害程度控制在安全所要求的范围之内,使人员免遭伤亡和扰乱,建筑设施免遭破坏。
1、爆破地震及安全距离的确定。
当炸药在岩石中爆炸时,其爆炸的部分能量转化成弹性波,也就是在岩石中从药包中心开始形成纵波和横波的波系,这种波在介质中传播引起地表振动,这就是爆破地震。爆破地震强度主要与炸药量、爆源距离、药包位置及地形地质条件有关。目前大都以质点振动速度来衡量爆破地震的强度及对建筑物破坏程度的分级。
爆破地震安全距离按下列公式计算:
R=(K/V).Q
式中:K.a—与土岩性质、爆破地点的地形、地质等条件有关的系数和衰减指数,可按下表选取,或由试验确定。
K
a
坚硬岩石
50
~1501.3
~1.5中硬岩石
150
~2501.5
~1.8软岩石
250
~3501.8
~2.0安全等级
破坏程度
K
裸露药包
全埋入药包
m=3
n=2
1
安全无破坏
50
~15010
~405
~102
~52
玻璃设备偶然破坏
10
~305
~92
~41
~23
破坏玻璃,局部破坏门窗框
5
~82
~41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