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调节浮顶支撑高度时,必须将浮顶自动通气阀的阀杆连同所有浮顶支柱一起调节,不允许有所遗漏。
6.对于浮顶油罐,由于低温使排水管出口处有可能结冰,应在出口处采取保温或伴热,并应在降温前将排水管中的积水放净。
7.当排水管在油罐正常操作情况下保持关闭状态时,无论任何情况,应在浮顶上积水相当于75mm降雨量之前打开出口阀;当排水管在油罐正常操作情况下保持开启状态时,应经常检查,防止油料泄漏。
(三)油罐清洗作业的安全要求
油罐清洗是保证储油质量、减少对油罐腐蚀的重要措施。对油罐的清洗是一项动用人员较多,而且容易发生事故的工作。因此,必须制定方案,明确分工,办理票证,认真组织,确保安全。
油罐清洗作业中的安全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
1.防止人员窒息、中毒:进罐作业要办理进罐作业票,分析罐内油气浓度,如低于爆炸下限1%时,进罐人员应装备整套的防护衣服、靴子和手套,以及带防护面罩的供气式呼吸器具、防护帽。采用罐压气的方法,对罐内作业人员供气,每人每分钟不小于30L,如无可靠的防护措施,禁止进罐作业。作业中应在人孔外设专人监护,作业人员应分组进罐作业,一般以30min左右轮换1次,不准超过90min。呼吸器具每次作业前均应作详细地检查、试验、清洗和消毒。器具的选用正确,佩戴合适,连接可靠并保证性能良好。如果因作业而使罐内油气浓度上升超过7.5mg/L时应暂停作业,再通风直至油气浓度降至规定值以下时,方可继续作业。
2.防止着火、爆炸:清洗轻油罐时,必须使用木质或碰撞不产生火花的有色金属工具。引入轻油罐内或距轻油罐35m的照明灯具和通讯器材等,应符合规定的防爆要求,并做好防护接地。电气设备试验、检查时,应在距离轻油罐35m以外的地方进行。禁止雷雨天进行轻质油罐的清洗作业。禁止进罐人员使用氧气呼吸器。作业前应在上风向配置适当的消防器材,现场消防值班人员应做好灭火准备。油罐冲洗或试水,禁止使用输油管线。动火时必须办理动火票,油气浓度必须达到制度规定的要求。
3.防静电:作业人员不准穿化纤衣服,不准使用化纤绳索。清洗油罐时禁止使用压缩空气瓶,尽量不采用喷嘴喷射蒸汽混从顶部插入胶管淋水。引入油罐的空气、水和蒸汽的管线喷嘴等金属部分、用于排出油料的管子和软管、机械通风机都应与油罐作电气连接,并作好可靠的接地。
4.防止工伤事故:防止罐顶桁架、罐内配件、工具或其他物件落到罐内作业人员身上。防止从脚手架、斜梯上摔下或在潮湿、油腻的表面上行走时滑倒碰伤。使用供气式呼吸器时,应注意供气压力不可过高,并应注意对空气的过滤,以防止气体中的砂粒伤害使用者的眼睛和面部。
5.凡属下列人员严禁从事清罐作业:在经期、孕期、哺乳期的妇女;有聋哑、痴呆等严重生理缺陷者;患有深度近视、癫痫、高血压、过敏性气管炎、哮喘、心脏病和其他严重慢性病以及年老体弱不适合清罐作业者;有外伤伤口尚未愈合者。
(四)油库收发油作业的安全要求
油库收发油作业的安全要求包括的面很广,如对装卸作业场所,进库机车、汽车以及油船停靠的,装卸设备操作,装卸环境条件,作业人员等都提出了要求。
1.对装卸作业场所的要求:检查绝缘法兰和绝缘轨缝的可靠性,防止杂散电流窜入作业线。同一作业线和同一码头的各种装卸设备的防静电接地应为等电位。
2.对进库机车、汽车等以及油船停靠的要求:机车运送轻油时,应挂隔离车,进库时要分别戴好防火帽和排气防火罩。禁止清炉除灰,基本对位后要脱钩固定,防止溜车。汽车进库要戴防火罩,接地拖刷应可靠接地。油船或油驳停靠时要减速,抛锚和拉锚时应冲水润湿和加垫。
3.对装卸设备操作的要求:鹤管或输油管装油时,要插入底部,如采用分层卸油时,应有人监守。随液面降低,进油口也相应下降,避免吸入空气。严格控制装油速度,避免静电放电引起爆炸燃烧。气温过高,接近或超过闪点时,要根据条件和可能,采取降温措施,操作孔用浇水的毯子盖住,停止操作孔附近的非必要的操作。收发油作业时,拿取工具、开关孔盖、取送鹤管等,都要做到既轻又稳,不得碰掉静电连接线。提起鹤管和输油臂时,要放进接油桶内。装卸作业完后,将各种装卸油设备,拆开作业站栈台、码头与铁路油罐车、油船的联系,经值班员检查无误后,方准挂车或启航。
4.对装卸环境条件的要求:雪雨天禁止装卸油作业。气温过高,接近或超过闪点时,要根据条件和可能,采取降温措施。对泵房进行通风排气,使泵房内油蒸气浓度不得超过1.58%(体积)。
5.对作业人员的要求:作业人员应穿戴防静电服装和鞋帽,不使用碰击能产生火花的工具,活动照明要使用防爆灯和防爆手电筒。不准在危险场所穿脱衣服、挥舞工具和搬运物品。泵房司泵员在油泵运行中,不得擅离岗位,应监视工艺运行参数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排除或停机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