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炸药生产线除完善生产运行控制系统外,还应设置并完善生产安全监控系统,要充分运用智能监测及控制、视频监视、声光报警和信息化等技术增强生产安全监控系统的功能和安全保障功效,其中,智能化随动是在故障自诊断基础上的进阶功能,即当生产线任一工序出现设备故障、超温、超压、断料、断流情况时,能自动报警并自动匹配其它工序的运行状态,直至全线连锁停机。工业炸药生产线安全监控系统的监控要素应包含:生产过程中的油水相温度、乳化器转速、温度、压力、料位,螺杆泵转速、压力、温度,敏化器转速、温度、压力,膨化机温度、压力,混药机温度、转速,装药机压力及运转主要指标,消防雨淋系统和相关安全措施状态等。
【原文】要不断提高工业炸药线关键设备的安全性能,制药、混药、乳化、敏化、输送等关键设备必须设置智能化监控装置,实现设备故障自诊断及智能化处置。
【释义】工业炸药生产线的关键设备主要指混药装置、乳化器、敏化机、装药机和输送设备。这些设备一旦出现机械故障、超温、超压、断药、断流、堵料、超负荷或其他超限异常,就有可能引发物料的燃烧或爆炸。在连续化生产条件下,以上各异常情况难以由人工及时发现,因此必须设置智能化的监控装置。
智能化监控装置是关键设备控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集设备运行监控、故障自诊断和智能化处置等功能为一体。智能化监控装置随不同的关键设备设计而异,功能也会有差异,但保障性作用一致,需要强调的是,智能化处置对监控装置提出了更高要求。
【原文】要实现制药、装药、包装设备之间的能力匹配和联动控制。
【释义】炸药生产线各环节要实现能力匹配,并能实现智能调节、合理匹配,以避免因局部物流不畅、物料堆积而造成安全隐患。全线联动控制就是要使生产线全流程达到一体化控制与联动,以避免因单个设备出现故障后,前后端设备仍继续运行而造成超量或断料干磨危险。
【原文】要完善硝酸铵水溶液储罐的安全防护条件,大容量(30立方米以上)的储罐应设置并完善温控、防雷、消防、杂质过滤和应急排放等安全装置;储罐与炸药生产设备之间应采取可靠的隔离防护措施;工艺设备布置应由甲级民爆器材设计单位设计,并按照相关规定组织验收。
【释义】由于在硝酸铵水溶液推广应用中反映出了设备、设施、工艺布置标准不一、安全防护措施不完善和风险认识不足等问题,为保证设计和建设质量,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硝酸铵水溶液用于工业炸药生产的安全防护要求,其工艺设备布置应由甲级民爆器材设计单位设计,并按照相关规定组织验收。
硝酸铵水溶液储罐(总容量为30立方米及以上)设置在生产区或生产工房内外的,应设置温控、防雷、消防、杂质过滤和应急排放。设置两个及以上的,其储罐间的防火间距应达到相关要求。
设置在制备工房内的硝酸铵水溶液储罐,应按规范标准要求与炸药生产设备之间应采取可靠的隔离防护措施。
三、关于增强工业炸药生产线整体安全保障能力
【原文】要严格控制工业炸药生产线的整线在线药量,联建工房和独立设置的装药及包装工房的在线药量均不得超过2.5吨。
【释义】在线药量是指工房内所有的可能爆炸或燃烧的危险品的总量,不包括油相材料。硝酸铵或其水溶液参照《民用爆破器材工程设计安全规范》计算药量的有关规定,计入在线药量。
联建工房包括制药与装药包装联建工房、制药与装药联建工房、装药与包装联建工房,这些工房的在线药量不应超过2.5吨,独立设置的装药工房、包装工房在线药量也不应超出2.5吨。
【原文】改性硝酸铵、膨化硝酸铵及其他具有整体爆炸危险性的危险品应按工业炸药计入工房在线药量,并统筹制定相关安全措施。
【释义】试验数据证明,硝酸铵中含有机物覆盖层时其敏感度大幅提高,改性硝酸铵在细度超标和工艺温度下具有雷管感度。当硝酸铵中含可燃物含量大于0.2%时,列入爆炸品《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研究表明,膨化硝酸铵对雷管的感度比普通硝酸铵高,在相同试验条件下,膨化硝酸铵的冲击波感度比普通硝酸铵高。由此可见,改性硝酸铵和膨化硝酸铵均具有整体爆炸危险性,应按工业炸药计入工房在线药量。
其他具有整体爆炸危险性的危险品主要指按工艺要求添加的其他爆炸物品,如在部分工业炸药产品中添加的退役火药等,也应按工业炸药计入工房在线药量。
在严格控制在线药量的同时,应针对生产工艺流程设计和在线药量特点等因素统筹制定安全管理措施,完善安全防护技术条件。
【原文】要严格控制乳化器、敏化器、制粉塔、碾混机、凉药机和输药螺旋等设备的最大存药量,并制定全线在线药量控制与联锁专项安全措施。
【释义】要严格控制单体设备内的存药量,防止在线药量超量。全线在线药量应与设备的最大存药量相对应和匹配,并形成联锁连动,企业应据此制定专项安全措施。
全线在线药量控制与联锁专项安全措施应包括:制定完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现场处置方案、生产工房和工序在线药量的定量规定,以及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各工序产能匹配功能、全线设备安全联锁功能。
【原文】水胶炸药生产线硝酸甲胺制造工序要实现无人操作。
【释义】国内硝酸甲胺制造工艺技术有二大种:一种是高浓度硝酸甲胺制造工艺技术,即通过中和反应生成86%的硝酸甲胺溶液,具有雷管感度,这一工艺技术的安全性较低;另一种是低浓度硝酸甲胺加浓缩的制造工艺技术,生产出的75%的硝酸甲胺水溶液不具备雷管感度,在65℃以下不能被明火点燃,这一工艺具有较好的生产安全性。为解决安全性问题,有效的技术途径就是提高自动化水平、实现无人化操作。目前国内一些公司已成功实现了硝酸甲胺制造工序无人化,为提高这一工序的安全生产水平奠定了技术基础。
【原文】要加强炸药转运、装车环节的安全管理。新建生产线成品转运装车位与其邻近建筑物之间应满足内部最小安全距离要求;现有生产线设在防护土堤外的炸药成品转运装车位应采取可靠措施保证车辆中炸药与邻近工房内的存药不相互殉爆。
【释义】按照设计规范,炸药生产线设计应符合内部最小安全距离的要求,但在实际设计施工中因受到地形、工艺技术和现场组织管理等影响,导致一些生产线工艺布局缺少相应的设计,一些生产线在多轮技术改造后达不到内部最小距离要求。近几年现场安全检查中,生产线转运车位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时有发生,如一些生产线未设置单独的中转库或装车转运车位,有的炸药转运车在工房防护土堤内装车,有的在防护土堤运输通道内装车,还有的在防护土堤外生产区交通干道装车,一些转运车车载量较大(5~9.9t),装车位无具体的定量规定,导致装车环节易出现管理混乱、超量等安全问题。因此,对于炸药转运、装车环节必须进一步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合理配置与生产能力相匹配的运输车辆,保障装车环节的安全。
新建生产线布置成品转运装车位时要满足与邻近建筑物的内部最小允许安全距离要求。
对现有生产线设在防护土堤外的炸药成品转运装车位应采取可靠措施保证车辆中炸药与邻近工房内的存药不相互殉爆。具体措施主要包括:
1.通过装车位地点设置、建立防护屏障保障装车安全。如在防护屏障外安全的地点设置转运装车位,禁止在防护土堤运输通道内设置转运装车位;在邻近工房之间建立防护屏障、应用防殉爆间距控制技术措施等。
2.合理配置与生产能力相匹配的运输车辆,装车位的药量要符合与邻近建筑物内部最小安全距离的要求。
【原文】要完善工业炸药生产线工序之间的泄爆、隔爆技术措施,增强输送系统的防传(殉)爆可靠性。生产线工序之间、包装工房与转运车位置之间的危险品输送,应采用具有可靠防传(殉)爆功能的自动输送系统,严格控制炸药在输送带上的临界厚度和防传(殉)爆距离。
【释义】泄爆、隔爆、防传(殉)爆技术是抑制爆炸事故破坏范围扩大的安全措施。目前,工业炸药生产线应用泄爆、隔爆技术还不普遍,指导意见要求完善工业炸药生产线工序之间的泄爆、隔爆技术措施,增强输送系统的防传(殉)爆可靠性。
设置泄爆、隔爆技术措施应针对具体工序布置和特点优化设计。对自动输送系统,应具有完备的安全控制功能,既要能够实现在线流量信息采集、自动控制进出药量,又能在出现异常情况时自动处置。传送带间隔距离、炸药厚度等防传(殉)爆参数设置必须经过可靠的实验验证、并能确定自动控制技术所保证炸药爆炸的临界厚度、防传(殉)爆距离。
【原文】要提高工业炸药生产线全线消防设施的安全保障能力。粉状炸药生产线工房内应设置感温探测自动消防控制启动设施和手动控制启动设施,并应在土堤外增设消防设施手动控制装置,以保证人员安全疏散后仍可实施补救性消防措施;混药、凉药和螺旋输送等设备应设置内喷淋或水幕管等自动消防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