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规定:(1)电容器能承受100倍额定电流的涌流冲击,但每年这样的涌流冲击不应超过1000次;(2)电容器允许1.30倍额定电流下长期运行,亦即允许长期承受超过额定电流的30%的电流;(3)对于电容量最大正偏差10%的电容器,其过电流允许值,可宽放至1.43倍额定电流。在实际的供电网络中,运行电压的升高和电源电压中的谐波往往是同时存在的,在电容器运行中,发现严重过电流现象,应进行具体分析找出过电流的原因。若运行电压太高,可调整变压器分接头或在电压过高时,将电容器退出运行,如电流增大却没有伴随电压增高时,说明存在高次谐波电流,应采取限制谐波的措施:①在谐波源附近,安装交流滤波器装置,是抑制谐波干扰最积极有效的方法;②在并联电容器装置回路中,串接适当感抗的电抗器,使该回路对某次及以上谐波呈感性,避开谐波电流谐振;③当电容器组接人电网中,为避免发生谐振造成的电容器损坏,必须校验接人电网中电容器组的临界容量;④限制谐波源注入电网的谐波电流,这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
1.3环境温度
电容器和其它大部分电气设备(变压器、发电机)不同,它通常都是在满负荷下较长时间运行的,而其它电气设备则负荷随时变化。因此,环境温度对电容器的运行温度影响很大。有试验表明,当温度升高1O℃,电容器的电容量下降速度将加快一倍,电容器长期处于高场强和高温下运行将引起绝缘介质老化和介质损耗角∝的增大,使电容器内部温升超过允许值而发热,缩短电容器的使用寿命,严重时在高电场强度作用下导致电容器热击穿而损坏。按照电容器的有关技术条件规定,电容器的工作环境温度一般以40℃为上限,反之,若温度过低时,因浸渍剂粘度增加,流动性、吸气性变差,外壳内部压力下降,局部放电电压降低,结果也会引起电介质老化和击穿,降低电容器的使用寿命。因此,一方面要选用其温度类别与实际的运行环境温度相适应的电容器,另一方面在电容器的安装使用中要特别注意电容器在实际使用工况下的通风、散热和辐射问题,使电容器在运行中所产生的热量能即时散发出去,在高温条件下降低电容器内部的介质温度,以达到延长电容器实际使用寿命的目的。
2电容器的巡视检查、运行维护
为了保证电容器故障率下降,必须加强电容器组的巡视检查、日常维护工作。有以下一些有效措施:
2.1外壳各部是否渗漏;外壳是否鼓肚,膨胀量是否超过正常热胀冷缩的弹性许可度;室外电容器组未涂冷锌的还应检查外壳油漆是否脱落、生锈,当脱落或生锈较严重时可涂冷锌解决;套管是否清洁、完整、有无裂纹、放电现象;引线连接处,各处有无松动、脱落或断线、发热变色。电容器容量与熔断器容量的配置必须相符等,严禁电容器带病运行。
2.2运行中电容器出现不正常的异响时,应退出运行。另外,当电容器喷油或起火、接头严重过热、套管严重放电闪络、电容器爆炸时,都必须将电容器停止运行。
2.3电容器停电安全技术要求:①断开开关,拉开两侧刀闸;②放电后验明无电推上接地刀闸;③为防止操作过电压,电容器与变压器或馈电线路停、送电时,禁止同时投切。
2.4接地应良好,运行中每月应对放电电阻及其回路进行一次检查,确认是否良好。停电检查工作,应严格执行《电工安全工作规程》,电容器接地前应逐相充分放电,星形接线电容器的中性点应接地,串联电容器及与整组电容器脱离的电容器应逐个放电,装在绝缘支架上的电容器外壳也应放电。
2.5正确进行电容器的投切操作。电容器的投入或退出,应根据母线电压曲线或按定值由无功自动投切装置来实现。在投入电容器运行前,应检查电容器保护在加用位置。正常情况下电容器开关处在热备用状态,投入后应认真检查开关位置及电流电压变化情况。投切方式目前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电压无功综合控制装置进行自动投切,另一种就是由运行人员根据调度部门颁发的电压曲线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