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高层建筑施工中的消防隐患问题及对策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08月26日

  (五)火灾扑救困难

  高层建筑施工中,由于施工环境、施工特点的特殊性,致使火灾突发性强、蔓延迅速、扑救困难,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一〉灭火救援受限因素多

  (1)灭火救援空间受限。高层建筑施工工地现场布局混乱,施工现场多设有围棚、挖有基坑沟道,堆放的建筑材料和已建成的建筑物外侧所采用的脚手架和安全防护物,在一定程度上占用了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影响交通,致使消防通道堵塞,一旦发生火灾,使消防车难以靠近火场,大型居高作业的消防车也没有作业空间,阻碍了灭火行动。

  (2)灭火救援条件受限。在建高层建筑物内部走道和楼梯等进入通道上往往设置有脚手架、摆放建筑材料、施工设备、存在各种预留孔洞,同时在建的高层建筑防火分隔措施、消防电梯、应急照明、防排烟设施等尚未完善,一旦起火,内部进攻困难且危险性高,疏散和搜救难度极大,很大程度上也延滞了灭火救援时间。

  (3)灭火救援供水受限。高层建筑施工中发生火灾,一般主要依靠建筑内的消防设施进行火灾扑救,而施工中的高层建筑处于已经开始建设但仍未竣工的阶段,工地外部消防水池、室外消火栓也往往滞后于工程建设,建筑内部消防设施未建成开通,消防供水设施还未启用,消防用水匮乏,外攻、内攻时水压、水量均无法满足灭火需要。施工中建筑着火时,由于缺少登高途径,垂直铺设水带往往还会受到内脚手架或外脚手架的阻挡,设置供水线路的难度很大,以至于影响火场供水的组织展开。

  〈二〉建筑主体着火扑救难度大

  (1)火势蔓延迅速。施工中建筑着火时,火势首先沿着火层的可燃物向四周迅速蔓延,在建筑门窗尚未安装的情况下,室内空气补充充分,火势沿水平方向蔓延发展较快。当着火层全面燃烧后,火势易沿室内电梯井、电缆井、排风道、楼梯间等各种竖井,以及尚未封堵的竖向管道井和孔洞等迅速向着着火层上层蔓延发展,烟囱效应明显。据有关实验测试结果表明,火灾时烟气的水平流速为0.13m / s—0.8m / s,而垂直流速则为2m / s—4m / s,高温浓烟在高层建筑物内猛烈扩散,并导致火势迅速蔓延。而且内脚手架或外脚手架的空隙大,通风条件好,安全网、护栏和挡脚板等可燃材料等表面积较大,一旦火势突破窗口后,易沿内脚手架和外脚手架迅速向着着火层上层蔓延,并引起脚手架火灾,往会在短时间内形成立体火灾。同时,高层建筑物所承受的风力也是火灾蔓延的一个主要因素,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建筑物高度10m处风速为5m / s,而相应在90m高处的风速则为15m / s,建筑物越高,承受的风荷载越大,火灾扩散速度越迅猛。

  (2)易跳跃式发展。火势在通道电梯井及竖向孔洞等途径垂直向上蔓延的过程中,遇到竖向孔洞周围没有可燃物的楼层,火势会跳过该楼层,直接向上层蔓延。若是悬挑式脚手架的施工中建筑着火,突破外窗向上蔓延的火势也会出现跳跃式发展。

  (3)烟雾毒性较强。施工中建筑着火时,一些化学溶剂和高分子产品等施工和装修材料在燃烧过程中,不仅会产生大量烟雾,还会析出大量的有毒气体,如氯化物、氰化物等毒性很强的气体。

  (4)燃烧坠落物多。采用木、竹等可燃材料搭设的脚手架着火时,极易散架倒塌,使燃烧着的脚手架碎片向地面坠落,或向下风方向飘落。使用钢管搭设的脚手架,其护栏和挡脚板也都采用木、竹等可燃材料制作,脚手架外部封罩的安全网也大多是可燃材料,着火时也会向下散落,四处飘落的燃烧小碎片形成的飞火易引起新的火点,特别是风大时,危害更大。

  (5)登高进攻途径少。施工中建筑的电梯和楼梯,一般尚未安装到位或建成,其着火时,可供消防人员选择的等高途径少,实施登高灭火通常只能利用升降机、吊塔或物料提升机等登高设备,若着火位置较高,且升降机无法利用时,登高灭火难度更大。

  二、高层建筑施工中消防隐患对策分析

  综上所述,可见施工中高层建筑存在的诸多消防问题,严重制约和威胁建筑安全生产,因此必须加强高层建筑施工安全工作,预防施工现场火灾事故的发生。

  (一)建设单位加强消防安全管理

  建设单位是高层建筑施工消防安全的主要负责者和管理者,所以施工单位要对施工中的消防安全进行宏观上的科学管理和具体的措施落实。

  〈一〉加强宏观安全管理

  1、建设施工单位领导层加强消防安全防控措施:

  (1)建立、完善以项目经理为主的消防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有组织有领导地开展防火安全生产管理活动,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落实责任制,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严密消防工作网络。

  (2)建立由项目领导参加的包括施工员、安全员在内的轮流值班制度。检查监督施工现场及班组消防安全制度的贯彻执行,并做好值日记录。

  (3)建立健全各类人员的消防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技术交底、防火安全宣传教育、消防安全检查、防火安全设施验收和事故报告等管理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消防安全责任,并定期检查落实。

  (4)施工项目应通过安全监督部门的安全生产资质审查。所有从事生产管理与操作的人员依照其从事的工作内容,分别通过相应部门的培训,考试认证后持证上岗。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规定参加专业培训,通过安全操作考核,取得特殊工种合格证后才能上岗。

  (5)所有管理人员、作业人员都必须与项目经理部签订消防安全协议,明确安全生产的权利与义务。

  (6)加大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经费投入,科学规划和落实灭火所需水源和消防器材。

  2、合理规划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布局

  施工总平面图应详细、布置合理。运输道路、临时用电布置、各种管道、仓库、作业场地、主要机械设备位置及办公、生活设施等临时建筑的安排,均必须符合消防安全要求。

  (1)临时建筑要采用难燃性建筑材料,减低火灾荷载,提高耐火等级且相互间留有足够的防火间距。

  (2)明火作业区、易燃、可燃材料堆场、危险物品库房等区域,设立明显的标志,将火灾危险性大的区域布置在施工空旷场地及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侧或侧风向。

  (3)施工现场四周应设置符合相应标准的围栏。入口处应设企业标志、工程概况牌、安全纪律牌、防火须知牌、现场平面布置图,使进入工地的人能对该工程的概况有基本了解并注意防火安全的事项。

  (4)要确保施工现场的消防车道不得少于两处,且宽度不小于3.5米,以及足够的疏散通道,不得堵塞、占用消防车道和疏散通道,各通道两侧要有明显的疏散标志。

  (5)时施工现场环境,要科学配置一定数量的消防器材、消防水源。总之通过合理规划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布局,以及创造与灭火相关的有利条件。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