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升全民安全意识是开展安全工作的基础,是实现社会“大安全”的关键。本文通过提炼安全意识的内涵,从企业职工、农民工、大学生和市民四个角度研究总结了全民安全意识现状,在对当前安全意识现状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实施对策。
关键词:安全意识 提升 全民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安全意识作为一种常识性的认知被人们越来越多地提及,然而什么是安全意识,学界众说纷纭,不同学者间也见仁见智。如北京化工大学刘克会认为:“安全意识是人的意识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来源于实践活动,同时又对实践活动具有积极的主观能动作用,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对各种各样可能对自己及他人造成人身伤亡和损害的外在环境条件的一种戒备和警觉的心理状态”。用Endsley M R.教授的话来讲:“安全意识是对环境中各元素空间时间进行量化认知,综合分析这些因素综合作用后在短时间内会发生潜在风险的能力”。就其共性来看,这些表述主要还是把安全意识的概念停留在心理、认知、分析能力等精神层面上,这固然是符合“意识”本身的精神属性的。但结合安全生产的工作实践,仅仅把安全意识视为一种对风险的认知似乎还不够全面。总结安全意识形成的全过程不难发现,安全意识有三个基本历程,一是对安全的认知过程,二是拥有能够保障自身安全的知识和技能,三是主动追求安全目的的自觉状态。综上,对安全意识的理解不应仅停留意识和思维层面,而要向保证自身安全的能力和个人对安全的主动性方向进行延伸和拓展。结合工作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安全意识是人对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认知、分析后,能够自觉地运用安全知识和技能,保证自身安全的状态。
一、提升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马克思哲学基本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强调客观实际的同时,也认识到意识的巨大能量。在当代社会,意识能动性已不限于从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思想和目的、计划等观念的东西,更重要的是意识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转化为客观实际。因此,提升安全意识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提升安全意识是解决安全生产问题的关键。
美国工程师Heinrich在《工业事故预防》一书中指出,控制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减少伤害及损失的关键环节在于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即改变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改善物的不安全状态就能够遏制事故发生。一个物体的状态是否安全也取决于人对它的处置,例如汽油处于不安全状态并不是因为汽油内部的物理分子结构,而是人将它放在了火源附近或者人员密集场所等不适宜储存的地方;一台有故障的机器处于不安全状态的根源在于人将它继续用于货品生产。因此,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原因所在,预防事故发生的根本在于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即提升人的安全意识。
就***市为例,2012年发生事故****起,死亡****人。事故主要集中在消防火灾和道路交通事故两个行业(领域),其中消防火灾事故起数最多,经济损失最为严重,道路交通死亡和受伤人数最多。不难发现,消防火灾和道路交通两大领域相对于工矿商贸、农业机械等其他行业(领域)群众参与度更高。因而,涉及人员越广泛的行业(领域)发生事故的频率越高,事故造成的损失越巨大。
(二)提升安全意识是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的核心。
关于人们的生活需要,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1943年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它主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需要总是由低到高,逐步上升的,每当低一级的需要获得满足以后,接着高一级的需要就要求满足。即除人本能的生理需要外,安全需要是其它需要的基础,没有安全需要作保障,人的更高层次需要是无法满足的。
在安全需要的满足过程中,培养全民安全意识是关键。安全意识归根结底就是人们对安全需要的认知,当人们对安全需要有了基本的认知,就会产生对安全的需要意识,这种需要意识将成为提升安全意识的原动力。若从需要层次理论来看,人们要求摆脱失业的威胁,解除对年老、生病、职业危害、意外事故等担心的心理需要都属于人们的安全需求,而这些需求与我们提倡的安全意识在很多方面都不谋而合,我们可以说,安全意识的提升过程也正是安全需要的满足过程。
二、我国全民安全意识现状
“全民”的范围很广,从法律的概念来讲,在我国所称的全民就是所有拥有中国国籍的人。正因为如此,没有任何一种调查和研究能够将其完全涵盖,本文通过整理研究专家学者的调研成果,对“全民”群体归类划分,从企业职工、农民工、大学生、普通市民这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群体角度,力求总结出当前全民安全意识现状。
(一)企业工人
企业是当下社会经济发展的生力军,错综复杂的生产环境、广泛应用的生产机械、庞大的职工队伍,都让企业成为了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市在岗在职工人已达********人,占全市总人口的**%,他们工作在安全生产的第一线,特别是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一个小疏忽就会酿成大灾难,随时会有生命危险。
数据分析发现,企业工人的安全需求普遍较高,90%以上的工人认为自己从事的工作中存在不安全因素,认为应该对对新上岗职工和转岗职工进行安全培训教育。这说明工人对自身的工作环境有了一定的安全认知。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企业工人普遍存在侥幸心理和从众心理,导致安全行为控制不够。在被调查的工人中,表示一上岗就能自觉穿戴安全帽、工作服等劳保用品的比例高达100%。但是却只有不到30%的工人能够积极、严格地遵守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有相当一部分工人表示有时自己也想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去做,但看到大家都不遵守时,自己也放松了要求;一些工人表示,如果不像别人一样,就会遭到同事取笑,这部分工人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安全事故的必然性认识不足,态度上较为消极。面对“事故是否可以避免?”这一问题,持肯定态度与否定态度的工人各占50%左右,当工人安全意识不到位,认为事故无法避免时,自然就丧失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的动力。
(二)农民工
农民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与普通农民和普通工人相比,有其鲜明的群体特征:首先,农民工的文化水平低下,安全意识缺失。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从事建筑行业的农民工群体中,具有小学文化的占6.5%,初中文化的占50.9%,高中文化占38.1,而大专以上的仅占4.5%。过低的文化水平直接导致他们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理解困难,有的甚至一无所知。其次,农民工普遍家庭条件不好,生活压力过大,过分看重经济利益而忽视安全。除此之外,目前农民工群体没有统一的管理,流动性很大,不能开展常规性的安全教育培训,生活、工作环境中没有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也都是农民工群体的安全现状。基于这些群体特征,农民工是安全意识亟待提升的一个群体。
(三)大学生
大学生凭借其多年知识积累本应是安全意识较强的一个群体,但就现状而言,大学却是安全事故的高发地段。以****师范大学学生的调查数据为样本,我们可以总结出当下大学生安全意识现状的几个特点:一是安全意识淡薄。以火灾安全为例,36.6%的大学生不知道或不关心所在公寓楼里的安全出口通道。80%不知如何使用灭火器。39.7%表示在宿舍使用大功率电器没出什么事,71%有闯红灯的经历,78%经常不走斑马线。二是对自我安全意识现状认识不清。59.6%学生认为自己安全意识很好或好,31.4%的学生认为一般,没有人选择“差”。三是对待安全,普遍存有侥幸心理。认识到使用大功率电器的危害,却依然会用,学习了交通安全法规,却经常闯红灯、不走斑马线,并非大学生不懂安全常识,而是侥幸心理使然。
据统计,2010年***市共有高校**所,在校学生*******人。仅**大学1所在两年间相继发生数起火灾,造成经济损失上百万元,失火原因多为师生安全意识不强而犯下的低级错误。****年**月**日****宾馆发生的重大火灾事故中,也是由于一位安全意识淡薄的大学生,未能及时发现火灾隐患,错过了营救的黄金时间,造成了不可估量的人员和财产损失。由此可见,提高大学生安全意识,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应成为我市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市民
市民作为社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没有接触到高危的环境和器械,但是居高不下的消防和道路交通事故数据表明,在安全方面,市民群体由于冬季取暖设备使用不当、不遵守交通法规等自身不良行为习惯,造成事故的案例不胜枚举,处在一种“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阶段。***市民安全意识的调查数据显示,市民选择“愿意参加安全教育培训或活动”比例最高的城市社区也仅有31.5%,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则更低,分别为15.1%和11.8%。
由此可见,市民安全意识普遍不高。虽然事故在不断发生,但市民并未对此引起足够重视,也不愿意通过参加安全教育培训或活动来提升自己的安全意识,此类情况在城镇和农村尤为突出。
三、原因分析
近年来,国务院对安全工作进行了统筹规划,下发了《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对文件精神进行了贯彻部署,先后实施安全生产执法、治理、宣教“三项行动”和法制体制机制、保障能力、监管监察队伍“三项建设”等重点工作, 持续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万里行”等大型专题活动,在树立“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提升全民安全意识、实现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安全工作发展与人民群众对安全生产的迫切希望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全民安全意识与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当然,面对十几亿的人口基数,要想全面有效地提升全民安全意识不能靠一日之功,加之各地区、各行业之间发展不平衡,也对提高全民安全意识造成了一定阻碍。
从***市的情况来看,造成全民意识不高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安全宣教培训资金投入与安全发展需要存在一定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中部的领军城市,经济一直稳步发展。据相关部门统计,2011年***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已达*****亿元,全年财政总收入*****亿元,但每年用于安全生产经费支出仅数百万元。不论是开展安全生产知识宣教活动,还是印发安全知识手册,都需要充足的经费作为支撑。在资金得不到保障的前提下,很多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存在覆盖范围不广、贯彻深度不够等问题,使最基层的群众无法全面地了解安全知识和政策法规,全民安全意识很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