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对员工安全行为及安全心理的探讨与分析

  
评论: 更新日期:2016年01月26日

近年来,随着煤矿工艺、设备水平的提高,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率大幅度降低,但有些矿井仍然存在着一些客观和主观方面的安全隐患,不时会发生一些安全事故,这是由于职工的不安全行为所致。因此,加强对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的管理一直在我国煤矿安全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确保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所在。

  隐患可以控制,说的是企业安全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即“人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进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将“安全意识和安全价值观”变成人人共有的工作标准和生活习惯,作为企业职工的一种本能,在思考任何问题、从事任何工作之前,都要想到安全,都要做到安全,这是因为,企业安全管理、风险管理、隐患控制、理念培养和养成、安全文化的研究范畴将涉及到组织行为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危机与风险管理、安全工程等众多学科领域,因而需要全方位控制,这样才能实现安全发展的目标。

  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及心理导致的事故是多样的,美国著名的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在对 75000起工业伤害事故的调查中得出结论:只有2%的事故是不可预防的,而占总数98%的事故是通过人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可以加以预防的。 所有事故的发生,是长久不安全行为隐患积累的结果,一旦事故突发,只能险象环生,惊天动地,在事故分析和总结时简单的“三违行为”“管理不到位”“责任心不强”等字眼掩盖了事故发生的最终根源,为什么员工会发生三违行为、为什么责任心不强、为什么有些事故会重复发生、为什么管理者监管不力等等,值得我们探讨与分析。

  员工不安全行为模式及主要表现

  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分为两类,一类是无意作出的不安全行为,另一类是有意作出的不安全行为。员工有意作出的不安全行为和无意作出的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机理是根本不同的。有意作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是员工在预知其行动违反了相关的安全管理规定或行为规范的前提下作出的,是其有意识选择的结果,它的发生主要受员工决策心理相关因素的影响;无意作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是员工在没有预知其行为违反相关安全管理规定或行为规范的前提下作出的,不是其有意选择的结果,它的发生则更多地受员工的认知、行为习惯等因素的影响。煤矿员工的习惯性违规行为或工作失误属于无意作出的不安全行为;而煤矿员工明知危险却依然从事的行为则属于有意作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表现为:

  堕性心理 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性之一,著名管理学家道格拉斯.麦格雷尔的X理论假设就是以此为出发点的。我们可以这样说:堕性是先天的,勤奋是后天的,需要漫长的培养和教育过程。因此,我们可以理解,接受后天教育越多的人越勤奋,接受教育越少的人原始堕性越明显。

  自私心理 著名经济学家斯密的理论理论源点就是:追求个人利益,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根本,是人的本能要求,是人的天性。因此,从逻辑上说,自私是一个中性词,它本身并不是很坏,而且在某种意义上有助于人类的发展和进步。但是人类追求个人利益的自私与自私心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而自私心理无疑是具有破坏性的。精神分析创始人费洛伊德认为:在本质上,一个人只追求自己的利益和目标,它按照快乐的原则操作,不顾后果,寻求即刻的满足。这就是所谓行为规律中的“本我律”。实际上就是自私心理在个体行为中的表现。很显然,人的本性中的这种丑陋无需掩饰,人人都有。但是人们在行动中并非时时暴露,而是当教化不足、自制力较低、特别是在诸如黑暗井下工作环境,失去社会监视或单人操作,失去群体监督的情况下,常常得以暴露出来,在事故分析中,我们可以把员工的违章与其本人追求的快乐原则相联系。

  侥幸心理 这是许多员工存在的一种主要心态。由于偶尔行为没有被发现或没有造成后果。有时个别管理人员违章指挥侥幸没有发生事故;有时发生事故幸好自己没在现场;有的员工偶尔违反劳动纪律迟到早退没有被发现和处理。侥幸心理经过多次试验会演变为习惯心理和自信心理,使投机行为演变为习惯性违章,所有事故的发生,都是长久侥幸心理积累的结果,最终必将酿成苦果。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