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基本知识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10月08日

        3.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1) 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
        (2)传染病媒介物。
        (3)致害动物。
        (4)致害植物。
        (5)其他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索。
        4.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1)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他负荷超限)。
        (2)健康状况异常。
        (3)从事禁忌作业。
        (4)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
        (5)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辨识功能缺陷)。
        (6)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5.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
        (1)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错误)。
        (2)操作失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操作失误)。
        (3)监护失误。
        (4)其他错误。
        (5)其他行为性危险和危害因素。
        6. 其他危险和危害因素
        2.?参照事故类别分类
        1.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先发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
        (1)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
        (3)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
        (5)触电。
        (6)淹溺。
        (7)灼烫。
        (8)火灾
        (9)高处坠落。
        (10)坍塌。
        (11)冒顶、片帮。
        (12)透水。
        (13)放炮。
        (14)火药爆炸。
        (15)瓦斯爆炸。
        (16)锅炉爆炸。
        (17) 容器爆炸。
        (18)其他爆炸。
        (19) 中毒和窒息。
        (20)其他伤害。
       
        二、危险、危害因素辨识和分析方法
        (一)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
        在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与危险评价过程中,应对如下主要方面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分析与评价。
        1.厂址
        从厂址的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周围环境、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
        2.厂区平面布局
        ①总图: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布置;高温、危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工艺流程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等:
        ②运输线路及码头:厂区道路、厂区铁路、危险品装卸区、厂区码头。
        3.建(构)筑物
        结构、防火、防爆、朝向、采光、运输、(操作、安全、运输、检修)通道、开门,生产卫生设施。
        4.生产工艺过程
        物料(毒性、腐蚀性、燃爆性物料)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
        5.生产设备、装置
        化工设备、装置: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
        机械设备:运动零部件和工作、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
        电气设备: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
        危险性较大设备、高处作业设备;
        特殊单体设备、装置:锅炉房、乙炔站、氧气站、石油库、危险品库等。
        6.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危害作业部位。
        7.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
        (二)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1.重大危险源
        广义上说,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设备设施和场所都可能称为重大危险源。
        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000和《安全生产法》对重大危险源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安全生产法》第九十六条规定:“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事故隐患是指可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管理上的缺陷。重大事故隐患可以视为是重大危险、危害因素恶化的一种表现。人们通过发现、整改这些隐患,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
        1993年国际劳工组织(ILO)通过的《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中定义重大事故为:“在重大危险设施内的一项生产活动中突然发生的、涉及一种或多种危险物质的严重泄漏、火灾、爆炸等导致职工、公众或环境急性或慢性严重危害的意外事故。”
        2.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标准
        目前,国际上是根据危险、危害物质的种类及其限量出发来确定重大危险源的。在欧盟的塞维索指令中列出了180种危险、危害物质及其限量。我国于2000年颁布了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9)。2004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下发了《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16号),对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可以依据该标准和指导意见。
        (三)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和分析方法
        危险、危害因素辨识是事故预防、安全评价、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建立应急预案体系以及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基础,许多系统安全评价方法,都可用来进行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危险、危害因素的分析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应根据分析对象的性质、特点和分析人员的知识、经验和习惯来选用。常用的辨识方法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1.经验法
        适用于有可供参考先例、有以往经验可以借鉴的危险、危害因素过程;不能应用在没有可供参考先例的新系统中。
        1)对照法
        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评价对象危险性和危害性的方法。对照经验法是辨识中常用的方法,其优点是简便、易行,其缺点是受辨识人员知识、经验和占有资料的限制,可能出现遗漏。为弥补个人判断的不足,常采取专家会议的方式来相互启发、交换意见、集思广益,使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更加细致、具体。
        对照事先编制的检查表辨识危险、危害因素,可弥补知识、经验不足的缺陷,具有方便、实用、不易遗漏的优点,但必须有事先编制的、适用的检查表。检查表是在大量实践经验基础上编制的,我国一些行业的安全检查表、事故隐患检查表也可作为参考。
        2)类比方法
        利用相同或相似系统、作业条件的经验和安全生产事故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危害因素。
        2.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即应用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的部分方法进行危险、危害因素辨识。该方法常用于复杂系统、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事件树分析(ETA)、事故树分析(FTA)、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等分析方法。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