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定期对天燃气泄漏测量、报警装置进行检查和保养,使其保持在完好状态。
8.4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带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提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的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也可以将漏气的容器移至空旷处,注意通风。漏气的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8.5搞好电器管理,采用防静电电器,预防电火花产生。
8.6环境风险控制措施
由以往报道的各类事故案件可知由生产操作、管理失误导致的火灾和爆炸事故居多,且多属重大典型事故,发生事故时不仅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还会在瞬间排放大量有毒物质、噪声等污染环境。为此,应重点考虑以下风险防范措施:
(1)在总图设计布置上,应将危险性较大的设施与其它设施保持足够距离,并遵守防火设计规范及安评中的要求。
(2)设置消防设备和火灾防护系统。
(3)提高自动化水平,保证生产装置在优化和安全状态下进行操作,在可能产生泄漏的地方设置固定或携带式可燃气体检测器和报警系统。
(4)按不同性质分别建立事故预防系统、监测和检验系统以及公共报警系统。
(5)强调管理工作对预防事故的重要作用,平面布置设计、工艺设计和工艺参数检测等必须纳入预防事故工作中。
(6)从技术、工艺和管理三个方面入手,采取综合措施,预防意外泄漏事故。
(7)提高操作管理水平,严防操作事故发生,尤其是在开停车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避免事故发生。
(8)场站内严禁明火,用火必须办理用火证,并采取严密的安全防护措施。
(9)对有较大危险因素的重点部位进行必要的安全监督。
8.7运输风险防范措施
要想确保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从管理部门来说,一方面要从宣传教育入手,增强货物单位运输部门的从业人员和装卸工人的安全意识,特别是要经常组织驾驶、押运、装卸人员学习交通运输和装卸的安全常识,对发生的各种危化品运输、装卸事故,要认真分析原因,剖析典型案例,并教育大家从中吸取教训,积极研究预防对策,减少运输、装卸中各种违章行为,防止和避免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货物单位、承运单位和车辆驾驶、押运、装卸人员,要充分认识危化品运输装卸的危险性,明确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增强法制观点,积极主动地申请办理危化品运输的合法手续,加强防范措施,保证安全。
运输车要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氧气压缩空气卤素(氟、氯、溴)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混运。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露天储罐夏季要有降温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针对有可能发生的环境风险,本环评要求建设单位严格按照交通部颁发的《危险品运输管理规范》,认真做好运输、储存及使用中的管理工作,运输车辆必须使用专用运输车,使用专业的驾驶人员,在车体明显位置设置醒目的警告标牌;运输途中注意交通安全,选择最优、最安全的运输线路;操作工人要具备有关危险品的基础知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禁火源等,尽可能地避免环境风险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泄漏,应立即采取封闭、隔离等措施。
(1)疏散现场人员,采取补救措施使泄漏液化石油气达到最小程度。
(2)立即通知当地环保执法人员赶赴现场指导工作。
(3)对已遭受污染的地域应迅速圈定范围,保护现场并通知环保部门。
(4)严禁烟火。
(5)急救措施:操作时通风应良好,中毒后迅速离开现场,半卧式休息,吸入新鲜空气,尽快关医院。
8.8其它防范措施及要求
(1)严禁非操作工作人员进入生产现场从事操作活动;
(2)安全装置配备不齐全或失灵的设备及系统不准启动;
(3)生产区内不准堆放自燃性物质和与操作无关的其他物品也不宜种植庄稼和大量树木。
九、突发环境风险事故应急对策和方案
除做好事故防范措施外,加气站对制定的事故应急预案必须严格执行,以保证事故发生情况下,伤亡、损失能够降到最低。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及相应程序:
1.总则 阐明风险的危害、制订本方案的意义和作用
2.危险源概况 详叙危险源类型、数量及其分布
3.紧急计划区 装卸台、储罐区、邻区
4.紧急组织 储罐:指挥部—负责现场全面指挥 专业救援队伍—负责事故控制、救援、善后处理地区:地区指挥部—负责附近地区全面指挥、救援、管制和疏散专业救援队伍—负责对专业救援队伍的支持。
5.应急状态分类及应急响应程序 规定事故的级别及相应的应急分类,响应程序。
6.应急设施,设备与材料 储罐区:防火灾、爆炸事故应急设施,设备与材料,主要为消防器材等装卸过程:防火灾、爆炸事故应急设施,设备与材料,主要为消防器材;防有毒有害物质外溢、扩散,主要是水幕、喷淋装置等。
7.应急通讯、通知和交通 规定应急状态下的通讯方式,通知方式和交通保障,管制。
8.应急环境监测及事故后果评估 由专业队伍对事故现场进行侦察监测,对事故性质、参数与后果进行评估,为指挥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9.应急防护措施:清除泄漏措施、方法和器材 事故现场:控制事故、防止扩大、蔓延及链锁反应,消除现场泄漏,降低危害。相应的设施器材配备邻近区域:控制污染邻区的措施。
10.应急剂量控制、撤离组织计划、医疗救护与公众健康 事故现场:事故处理人员对毒物的应急剂量控制制定、现场及邻近装置人员撤离组织计划及救护油库邻近区:受事故影响的邻近区域人员及公众对毒物应急剂量控制规定,撤离组织计划及救护。
11.应急状态终止与恢复措施 规定应急状态终止程序;事故现场善后处理、恢复措施;邻近区域解除事故警戒及善后恢复措施。
12.人员培训与演练 应急计划制定后,平时安排人员培训与演习。
13.公众教育和信息 对油库邻近地区开展公众教育,培训和发布有关信息。
14.记录和报告 设置应急事故专门记录,建档案和专门报告制度,设专门部门和负责管理 。
15.附件 与应急事故有关的各种附件材料的准备和形成。
加气站按照相关专业规范正确设计,严格施工安装,在生产运营过程中严格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各项安全保障措施落实到位,能够将火灾、爆炸类风险事故的发生概率降到最低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