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分数值 |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 分数值 |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
10 6 3 1 | 完全可以预料 相当可能 可能,但不经常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 0.5 0.2 0.1 | 很不可能 极不可能 实际不可能 |
说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是指存在某种情况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有多大,而不是指这种情况在我单位出现的可能性有多大。如:车辆带病运行时,出现事故的可能性有多大(L值应为6或10),而不是指我单位车辆带病运行的可能性有多大(此时L值为3或1)。
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分数值 | 频繁程度 | 分数值 | 频繁程度 |
10 6 3 | 连续暴露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每周一次 | 2 1 0.1 | 每月一次暴露 每年几次暴露 非常罕见地暴露 |
3)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
分数值 | 可 能 出 现 的 结 果 |
经济损失(万元) | 伤亡人数 |
100 | 200以上 | 死亡10-29人、重伤50人以上 |
40 | 100-200 | 死亡3-9人、重伤10-49人 |
15 | 50-100 | 死亡1-2人、重伤3-9人 |
7 | 10-10 | 一次重伤1-2人 |
3 | 1-10 | 多人轻伤 |
1 | 1以下 | 少量人员轻伤 |
4) 危险源风险评价结果分为极其危险、高度危险、显著危险、一般危险、稍有危险五个等级。具体划分见下表:
D值 | 危险程度 |
>320 160-320 70-160 20-70 〈20 |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
注:D>70的危险源为重大安全风险。
4.4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实施
4.4.1各科室(单位)按照上述规定,对危险源进行识别,填写《危险源辩识调查评价表》中的“序号”、“场所/设备设施/活动”、“危险源”、“可能的损害”、“现有控制措施/制度”等内容。
4.4.2 各科室(单位)根据“矩阵法”和“LEC定量评价法”,对已识别危险源进行评价, 填写《危险源辩识调查评价表》“风险评估”和“风险级别”的内容。根据评价结果,将重大安全风险汇总填写《危险源辨识清单》。
4.4.3各科室和单位将《危险源辩识清单》上交安全办公室。安全办公室对各科室和单位的《危险源辩识清单》进行审核和确认,汇总编制全公司的《危险源辩识清单》。
4.5 风险控制的策划
4.5.1 风险控制的策划应首先考虑消除或减少危险源,其次考虑采取措施降低风险,最后考虑个体保护。
4.5.2 重大安全风险控制
4.5.2.1 在一段时期内需采取专门措施控制时,应建立详尽的实施计划(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
4.5.2.2 紧急情况下的重大安全风险,应制定应急预案。
4.5.2.3 建立和完善安全制度,编制相关安全操作规程或作业指导书。
4.5.2.4 监控各项安全制度和措施的落实。
4.5.2.5 对有关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4.5.2.6 加强有关设备、设施的检查和维护。
4.5.3 一般风险控制
对一般风险危险源,对职工进行安全风险教育,有关部门完善现有制度和措施,加强运行监控。
4.6 危险源的更新
各科室和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随时进行危险源的更新工作,对新增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确定新增重大安全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1) 相关法律法规变化时;
2) 在工作程序将发生变化时;
3) 开展新的活动之前(如新建工程等);
4) 采用新设备、设施前或设备技术改造后投入使用前;
5) 采用新的物质;
6) 发现新的危险源时。
各科室和单位根据补充辨识和评价的结果,填写新增《危险源辩识清单》,报安全办公室备案。
5 记录
5.1 附件一:《危险源辨识清单》